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寶寶抽動症的症狀

寶寶抽動症的症狀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西,之前看文章,說家庭氛圍不和,孩子容易患上抽動症。但我們家很和諧,小芝麻成績也好,怎麼也患上了抽動症呢?

1.神經遞質失調。

2.神經生化因素。

3.遺傳因素。

4.感染、免疫功能紊亂。

5.精神心理因素。

6.社會家庭因素。

7.神經生化因素。

8.其他相關因素:如飲食、血鉛、藥源性因素等。

8.中醫理論認爲:心、肝兩髒失調。


寶寶抽動症的症狀

抽動症是神經學的問題,而不是精神病學方面的問題。

病因誘因雖然看起來比較絞盡腦汁,但簡單概括起來就是兩個方面(身心):身體方面、精神心理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

那挑事兒的它,愛盯上那幾類孩子呢?

趕緊讓我們一起預防起來。


寶寶抽動症的症狀 第2張

第1類

體質差

過敏體質的孩子

身體是抽動症的先決條件,在我們門診治療中,大部分抽動的孩子脾胃虛、腎虛、肝火旺。

關於孩子的體質,家長比較瞭解,這裏面,有先天、也有後天的原因。

比如早產兒、有高危因素、餵養不當、鍛鍊不足等等。


寶寶抽動症的症狀 第3張

除了體質差,有的孩子還是過敏體質,比如過敏性鼻炎、咽炎等。

這些因素,讓身體裏原有的抽動症種子更易促發,比如鼻炎久治不愈,小種子萌芽,就進一步演化成吸鼻子皺鼻子的抽動症狀。


寶寶抽動症的症狀 第4張

除此之外,家長還應關注到孩子的身體協調性、運動平衡能力等,這些感統能力比較差,比如跳繩、單腳站立,這樣的遊戲也玩的不太好。

第2類

孩子生活

飲食習慣不健康

老話說:“禍從口入”。這句話也不無道理。飲食也是直接影響孩子體質的重要因素之一。

暴飲暴食、愛挑食偏食,不愛吃蔬菜,喜歡吃肉、吃含有添加劑、防腐劑一類的膨化食品、小食品,果汁飲料、油炸食品、快餐也特別偏愛。


寶寶抽動症的症狀 第5張

孩子愛宅在家裏,不喜歡運動,作息不規律,睡眠質量也差......

這些都給了抽動症,可乘之機。

第3類

家庭氛圍不好的孩子

孩子是家庭關係的“晴雨表”,出現了問題,往往能折射出家庭的問題。

家庭關係包括:父母、家庭成員、親子關係。比如父母經常吵架,家庭成員之間不和諧,對孩子老崩着臉、沒有互動等。


寶寶抽動症的症狀 第6張

家庭氛圍壓抑,負面的情緒多,這些負能量,首先會衝擊到幼小的孩子,因爲弱小,所受到的衝擊幅度又尤其大。

這種情況下,孩子能健健康康的嗎?

輕鬆愉快,和睦的家庭氛圍,纔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出現抽動症狀,對家長也是一種警醒和提示。

第4類

養育方式不當的孩子

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發展規律,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代替他成長。

比如有的家長過度溺愛,七八歲了,還追着餵飯,想要什麼必須得到,不然就滿地撒潑打滾。

而與此相反的,家長過度控制,有一部分孩子過分乖巧、懂事,與同齡孩子格格不入。


寶寶抽動症的症狀 第7張

家長的控制、限制、包辦溺愛、督促、干擾、保護過度、養育過分精細、過分嚴厲、高要求等,只會擾亂了孩子的正常發展,影響孩子神經系統的發展完善。

除了容易出現抽動症,還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磨蹭、焦慮、強迫等問題。

第5類

孩子的情緒心理

敏感、壓抑、易波動

來自生活環境的壓力直接影響人的情緒、心理狀態。

抽動症的孩子聰明,性格多內向,特別敏感,情緒容易波動,心理壓力大、自我壓抑。


寶寶抽動症的症狀 第8張

家長想想,一個孩子有可能面對六個大人,而每個大人都習慣性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他不願意也只能接受。

這還不算!

●現在孩子學業壓力更重了,上了小學還能保證天天9點睡覺的,幾乎少之又少。

●家長的要求也更高了,各種輔導班、培訓班,有的孩子幼兒園就開始了,看着都累。

長期壓力、緊張焦慮等,得不到有效的釋放表達和宣泄。日積月累,持續影響着孩子發展中的神經系統。

心理稍微脆弱一點的孩子,直接以抽動的形式來表達心理的壓抑和恐懼。

所以我們也說,抽動症是孩子壓力的表述、內心的吶喊。

第6類

突然間受巨大刺激

很多抽動症孩子出現症狀之前都會有一個發生在身上的、外在的刺激事件。

比如一次考試沒考好,被家長狠狠的責罰了;

很親近在乎的人突然去世,打擊大;

看恐怖電影,受到了驚嚇;

去了一趟遊樂場,回來後症狀頻繁表現等等。

雖然這些事件,看起來很偶然,但深究根源,往往抽動症已經在孩子身上潛伏了很久,早晚會一觸即發。

從上面的分享我們可以看出,抽動症原因中,體質和精神心理原因綜合作用。一般體質方面,比精神心理原因比重小。

關於抽動症的治療,除了“醫教一體·多學科康復”干預,這裏,西西也分享給家長一些家庭干預的思路。

1、提高孩子的體質

2、注意心理疏導,解決孩子的精神心理問題

3、改善教育方式、家庭氛圍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