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帶娃就醫小錦囊,不是醫生也能輕鬆應對急症

帶娃就醫小錦囊,不是醫生也能輕鬆應對急症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的就醫權益,有賴父母的努力與把關,父母要先建立正確的兒童就醫觀念,到底父母帶小孩就醫該注意哪些事情?怎麼幫孩子找到好的兒科醫師?如何正確、安全的用藥?”

對於焦慮的家長來說,無疑是一份很寶貴的經驗整理。

萌芽認爲,因爲我們國內的就醫環境和臺灣當地的情況存在一定的地域差異性,裏面的經驗大家也需要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去挑選,取其精華而用之,因爲每個小孩都有其獨特性,更加需要我們家長的獨立思考的能力。

但不管怎麼樣,這篇文章絕對提供了很多很重要的信息,能完善我們的知識庫,而且非常具有實操性,不容錯過。

調查結果卻發現,家長帶孩子就醫及用藥存在不少迷思,有高達45.9%的家長不會詢問醫護人員孩子的病名和病因;21.9%的父母會帶孩子直接去大醫院診治;16.4%的家長會同時帶小孩去很多家醫院或診所看病;帶孩子就醫時,18.3%的家長會選擇開立的藥可讓病很快好的醫生。

在兒童用藥方面,孩子服藥,48.6%的家長並沒有瞭解藥品的副作用;醫院開的藥沒吃完,21.4%的父母會留着下次再給孩子吃;醫生所開的藥,24.8%的家長沒有讓小孩照着吃;更有12%的父母會直接給孩子吃藥局買的藥。

以下是父母帶孩子就醫一定知道的小錦囊,希望幫助父母檢視目前的求診行爲、解答常見的就醫疑惑,並建立正確的兒童用藥觀念。

帶娃就醫小錦囊,不是醫生也能輕鬆應對急症

小孩發高燒了,要不要馬上去看醫生?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經歷過小孩突如其來的發燒,尤其是小孩特別喜歡挑診所、醫院門診休診的半夜及假日生病,此時前往醫院掛急診,急診醫生通常不是小兒專科醫師,第一步能做的也是先幫小孩退燒(點擊“退燒”可查看寶寶發燒時的十個小誤區)。

因此,父母平日在家就要預備口服及肛門塞劑退燒藥,一旦發現孩子發燒,先不用驚慌,如果量體溫,耳溫達到攝氏38.5度時,可先讓孩子服用退燒藥,耳溫達 39度時,可使用肛門塞劑,並讓孩子多補充水分。長庚兒童醫院內科部主任黃璟隆說,使用退燒藥後,家長可觀察孩子的反應,如果有逐步退燒,不必急着馬上就醫。

不過,是否有必要帶小孩就醫,也不能單憑小孩的體溫來判斷,黃璟隆建議家長從三A:外觀(Appearance)、活動力(Activity)、食慾(Appetite)來觀察,如果孩子的外觀出現異狀(如臉色蒼白或泛黃),活動力不佳,胃口明顯減少,即使體溫不高,都應立刻送醫處理。

父母該怎麼辨別一個醫生有沒有給孩子看病的資質?第一,先看執業的醫師執照是否爲小兒科;第二,醫師最好是經過大型醫學中心的訓練,因爲待過大醫院,看的病人多,經驗較爲豐富。

黃璟隆提供了四個可讓父母判斷好醫生的指標:

一、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

二、需具備喜歡孩子的可親近性;

三、願意傾聽父母的焦慮及擔心,能與家長溝通;四、病情有需要時,會提供轉診的建議。

而有下面三種情況時,則需要到大醫院求診:

第一,小孩生病後的外觀異常,活動力不佳,食慾不振。

第二,同一症狀不斷反覆,例如一直重複感染中耳炎、久咳不愈,有類似情況時,最好至大醫院進行檢查,找出致病原因。以咳嗽來說,許多孩子久咳或經常性夜咳,有可能是因爲患了氣喘病,卻一直服用感冒的咳嗽藥,延誤治療時機。

第三,慢性病患,如時下青少年最常見的紅斑性狼瘡,氣喘。

帶娃就醫小錦囊,不是醫生也能輕鬆應對急症 第2張

小孩生病爲什麼一定要看小兒科?

看小兒科和一般專科醫師最大的不同是,小兒科醫師有能力分辨孩子目前的病情或病程,是否已有引起併發症或重症的可能性。醫學院畢業後,有志往小兒醫學發展的準醫師,必須前往大型醫院接受三年的小兒科住院醫師訓練,再經由考試取得一般小兒科醫師執照,而要成爲小兒次專科(如兒童牙科、小兒腸胃科)醫師,則必須再接受至少兩年小兒次專科的專業訓練。

黃璟隆也說,小孩生病除了病症的診斷,更重要的是同時參照孩子的生長髮育狀況,例如同樣是支氣管炎,一歲幼兒及七歲兒童所要長按的診治重點即有不同,未接受小兒科訓練的一般專科醫師,無法進行病症及兒童生長髮育指標的綜合判斷。因此家長宜先帶孩子赴一般小兒科求診,若病情需要,一般兒科醫師自會建議孩子轉診至專科醫師。

帶娃就醫小錦囊,不是醫生也能輕鬆應對急症 第3張

小孩的病一直看不好,該不該換醫生?

換醫生時要注意什麼事?

醫師及藥師都不鼓勵家長「逛醫院」,至少給目前的醫師兩次機會。藥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林振順認爲,如果相同的病症經過兩次用藥療程仍未改善,再考慮換醫師。

而更換醫師時,父母一定要帶着上個醫師開立的藥單,纔有助下一位醫師對病情的精確診斷及用藥處理,同時對醫師說明孩子的病史、預防針施打的狀況。如果孩子有對藥物過敏的經驗,黃璟隆建議家長請原醫師另外開立一張過敏藥單。

如何把握短暫的問診時間與醫生有效溝通?

父母可先將自己的疑惑列一張小紙條,就診時,醫師即可先針對小紙條的問題答覆。

就醫時,可把握「一說,二問,三記,四拿單」的原則:

一,說清楚:孩子不舒服的狀況,曾如何處理,其他病史。

二,問明白:檢查內容,病名、病因、病程、病症,如何預防復發?這次用了哪些藥?藥物的副作用?A用藥物的注意事項?

三,記筆記:將醫師的叮嚀寫下來。

四,拿單:索取用藥明細,避免交叉用藥。

林振順指出,臺灣最危險的用藥族羣即是兒童,不論大醫院或小診所,在藥品市場並沒有兒童專用的藥錠,皆是使用大人的藥錠,依孩子的體重、身高、年齡調整劑量,磨成粉給小朋友吃,直至國中、體重達四十公斤,即可使用成人劑量。

帶娃就醫小錦囊,不是醫生也能輕鬆應對急症 第4張

家長帶孩子至診所就醫時,可請醫師開立原瓶包裝的口服藥水,如果診所未採購原瓶包裝藥水或醫師堅持開立磨粉藥。家長可以請醫師提供此次開立的藥品名稱(含成分、劑量),到藥局請教藥師,詢問是否有相同成分的兒童藥劑可選擇。

可讓病很快好的藥就是好藥嗎?

黃璟隆常面對的父母抱怨即是:沒有「藥到病除」,以醫療專業立場看,每種疾病從發病到結束有一定的病程要走,能立即解除症狀的藥並不見得就是好藥。

有些症狀如拉肚子,其實根本不需要藥物,只需注意避免孩子出現脫水現象,小孩身體有自愈的能力。

林振順也說,家長期待小孩吃了藥病情立刻改善的觀念,導致不少醫師開立過多不必要的藥品。事實上,如果是一般感冒,家長拿到的藥最好不要超過四種,否則即是吃下多餘的藥物。藥即是毒,藥效快,副作用也強,孩子這次吃的藥種多,日後生病則需要藥效更強烈的藥物,反而傷害孩子的身體。

而父母會留着這次沒吃完的藥,下次再給孩子吃,黃璟隆的看法是,如果屬於症狀治療的藥物,如退燒藥、咳嗽藥水,可留着再用,但需詢問醫師保存的方式及保存期限,症狀治療的藥物,若孩子症狀好了,也可以停藥。

其他的藥物,如抗生素或屬於慢性、長期性的治療藥物,有一定的療程,父母不能擅自幫小孩停藥,否則會產生抗藥性或影響治療。

帶娃就醫小錦囊,不是醫生也能輕鬆應對急症 第5張

小孩什麼時候要看牙醫?

看一般牙醫與兒童牙醫有什麼不同?

根據美國兒童牙科醫學會的建議,孩子應該在一歲時第一次接受牙科檢查。雖然此時孩子只長了幾顆小牙,但林口長庚醫院兒童牙科主治醫師蔡蔭玲說,早期看牙的目的主要在於預防,以兩歲以下幼兒最常見的奶瓶性蛀牙來說,如果早期看牙,兒童牙醫即會提醒父母,在一歲前讓孩子戒除用奶瓶餵奶,改用杯子喝奶。

最近美國甚至推廣「牙科Home」,鼓勵父母幫孩子找到固定的兒童牙醫,從小就能完整全面的照護孩子牙齒,並在孩子長牙、換牙等階段,依孩子的生活、飲食習慣,提供牙齒問題的風險評估及保健計劃。

如此重視乳牙的保健(點擊可查看,最全的寶寶牙齒護理指南),主要是不論學齡前或學齡階段,臺灣地區的兒童蛀牙率非常高,而家長也多存有乳牙遲早要換,不必花太多心力去管的迷思。事實上,孩子的乳牙使用期有十多年,蔡蔭玲指出,小孩六、七歲換的是門牙,所有的乳牙要換完,到犬齒及臼齒都長完,要到十二至十三歲。

輕忽孩子的乳牙保健,讓乳牙提早蛀掉、脫落,蔡蔭玲指出,不僅影響孩子咀嚼,說話可能出現「漏風」現象,更重要的是將來恆牙生長的後遺症——恆牙萌牙空間的喪失,導致齒列不正的問題。

要預防乳牙蛀牙,父母能做的除了幫孩子刷牙,也可帶孩子至牙醫診所洗牙、塗氟或接受溝隙封填,以減少蛀牙的發生率。

蔡蔭玲建議父母,不論預防性或治療性的就醫,最好還是帶孩子前往兒童牙醫。

兒童牙醫師的專長是維護一歲至十八歲孩子的口腔保健,與一般牙科最大的不同,是兒童牙醫多了兒童心理的訓練,在面對因看牙而恐懼、緊抓着父母不放的孩子時,兒童牙醫有一套能有效與孩子溝通的話術,當幼小的孩子抗拒治療時,兒童牙醫也有標準的基本處理、進階處理方式。

帶娃就醫小錦囊,不是醫生也能輕鬆應對急症 第6張

小孩什麼時候要看眼科?

有沒有必要看兒童眼科?

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王司宏說,近視一旦發生,便以一定的速度增加,日後除非進行手術,或是假性近視,否則不可能改變近視的度數,尤其是幼兒園開始即近視,日後成爲高度近視(點擊可查看有關眼部視力問題的科普)的機率便大增。

因此,孩子的眼睛與牙齒相同,皆需預防重於治療,孩子的視力發育在六歲左右完成,此時可達成人的視力(1.0)。而在六歲前,常見的兒童眼疾爲弱視與斜視,尤其弱視是造成孩童視力障礙最主要的因素,黃金治療期在六歲前。因此王司宏建議父母,孩子三歲起就要每三至六個月定期做眼科檢查,此時除了弱、斜視的觀察,也會測視力,若驗出遠視兩百度是最佳的狀況,日後深度近視的機率就不大。

而目前設有兒童眼科專科的多爲大型醫院,如果僅進行一般檢查,前往一般眼科診所即可。王司宏表示,一般眼科診所皆有針對兒童基本的視力、驗光、眼球觀察等的檢查項目。

如果父母積極預防,孩子仍然近視,則屬於遺傳。王司宏表示,近視眼和身高、體重一樣,與父母的體質有關,如果父母皆有五百度的近視,那麼孩子的近視度數基礎其實就從五百度開始。

至於發現孩子近視,是否有必要配眼鏡,要先辨別孩子的近視是真的近視或假性近視。

一般兩百度以下的輕度近視,可先點散瞳劑來確定是否爲真近視。使用散瞳劑後,若孩子的近視度數消失或減少,表示有含假性近視,此時可以持續以散曈劑治療,還不需要配戴眼鏡矯正。

如果點了散瞳劑,度數未改變,則屬於真近視,驗光度數達兩百度、裸視0.5以下,即建議配眼鏡。至於隱形眼鏡最好國中以上再配戴。

而有了近視後,想控制孩子的近視度數,仍可讓孩子在睡前點散瞳劑,此舉能減緩近視增加的度數。王司宏說,一般要持續治療至十四至十六歲,近視度數穩定爲止。

不過,使用散瞳劑後,瞳孔會跟着放大,所以會有畏光及看近物模糊的副作用。

如果孩子不喜歡戴眼鏡,現在有一種「角膜塑形術」,是一種特殊設計的硬式高透氧隱形眼鏡,晚上或睡前配戴滿八小時,白天可不用倚賴眼鏡,就能維持整天的視力清晰。但角膜塑形術用於近視四、五百度、散光一百度內的效果最佳,適用年齡建議十歲以上。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