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寶寶講話磕磕巴巴怎麼回事 講話磕磕巴巴怎麼辦

寶寶講話磕磕巴巴怎麼回事 講話磕磕巴巴怎麼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位媽媽說自己女兒兩歲三個月,現在說話會出現結巴現象。自己糾正孩子不正確的說話方式時,孩子每次都會逃避。家長想知道如何幫助孩子糾正結巴的問題,以及孩子是否真的存在說話結巴的問題,面對孩子講話磕磕巴巴該怎麼辦呢?

寶寶講話磕磕巴巴怎麼回事 講話磕磕巴巴怎麼辦

答:結巴,俗稱“結巴”、“口吃”,是一種言語障礙。說話結巴的人與正常人在語句表達的頻率和強度上不同、且會出現非自願的重複(語音,音節,單詞或短語)、停頓、拖長打斷等。

在學齡前兒童(0-3歲)當中,男童口吃的比例是女童的2倍。且女童口吃康復的比例高於男童。

讀者在留言中說到女兒偶爾會故意重複某一句話或者某一個詞,看似是說話結巴的問題,實則並不一定。

要了解孩子是否真的出現結巴,我們需要先弄清楚其具體的症狀表現。

因爲,判斷孩子是否口吃,不能只看孩子說話時結巴的這種現象。事實上,它還包含了三大緊密相聯的層面:

1、口吃的核心行爲

口吃的核心行爲,也叫口吃核心症狀,是指結巴的、不正常的語言表達方式,即原本應當是流暢的,富有節奏的語言表達過程,被過多的、無法自控的語音重複、拖長和卡殼所中斷的這種現象。

2、口吃的附加行爲

口吃的附加行爲,也叫口吃的第二症狀,是指孩子爲了逃避和擺脫口吃的核心行爲,所表現出的各種不正常動作和行爲。像是眨眼、跺腳,清喉嚨、面部和腦袋抽搐,咬手指——以及說話故意停頓,或逃避某些容易使自己感到壓力、說話結巴的場合等等。

3、口吃心理

孩子口吃包含了情感和認知兩個方面。它既包括了口吃帶來的恐懼、焦慮、壓力、羞恥、內疚、挫折等負面感覺和情緒,也包括了由此導致的對自己能力的懷疑、對身邊人的逃避和討厭。

如果孩子同時具備以上三種症狀,那麼孩子出現結巴的判斷相對較爲準確可信,如果孩子只是出現了第一種核心症狀,但並未有其他症狀,說名孩子或許是爲了好玩,或許是短暫出現口吃,又或者只是爲了練習、熟悉某句話而已。

孩子只是偶爾會出現這種症狀,而且好像有故意爲之的心態,加之孩子才兩歲三個月,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原本就有限,所以千萬不要輕易給孩子扣上說話結巴的標籤。

那麼,爲什麼孩子會出現口吃呢?

1、遺傳因素

口吃是一些家族的家族病,但是目前還沒有探明這類家族發病到底是源自遺傳因素還是源自社會因素。

2、語言神經中樞發育不良或神經生理異常

即與發音、對語言理解甚至讀書寫字有密切關係的神經系統發生障礙。有研究顯示,由孩提時代出現的持續性口吃,可能是因爲左腦不正常,造成大腦皮層與說話能力有關的地帶出現不銜接的狀況。

3、心理原因

如精神緊張、焦慮、應激。精神因素是引起口吃的主要原因。

4、生理疾病

如兒童腦部感染、頭部受傷以及患百日咳、麻疹、流感、猩紅熱等傳染病後也易引起口吃。

5、模仿和暗示

身邊熟悉的人或小夥伴,有類似口吃的情況,孩子出於好玩有趣而刻意模仿形成的。

在瞭解了孩子結巴的症狀以及形成結巴的因素外,我們應該積極幫助孩子矯正口吃的不良習慣。

口吃的矯正,雖然還處在探索階段,但是也誕生了許多有一定效果的矯正方法,其中影響力比較大的是發音法、呼吸法、森田療法、突破法、藥物治療方法。

1、發音法

就是要在每句話的開始輕柔地發音,改變口吃者首字發音經常很急很重的特點。說話的速度要降到很慢的程度,一開始時一分鐘60~100字,而人們平時說話的速度要達到每分鐘200字。這樣有兩個效果,一是慢速讓人心態平靜,二是有一種節奏感。這兩點都能有效地減少口吃。口吃者在朗誦和唱歌的時候不口吃,就是因爲有一種穩定的節奏感在裏面。

2、呼吸法

提倡腹式呼吸法。由於深呼吸能使肌肉獲得適當的運動和協調,能鬆弛與緩和身體各部和顏面肌肉的緊張狀態,能逐漸消除伴隨運動。深呼吸能影響人的情緒,能使激動的情感得以緩和以致平息。

3、突破法

爸爸媽媽可以帶孩子到人羣密集的地方去演講,唱歌,逐步克服說話的恐懼心理。

4、森田療法

森田療法是治療精神病症的方法,核心思想是“順其自然,爲所當爲”。放棄口吃的治療,接受口吃,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這種思想類似於不治而愈。該方法能有效的緩解口吃患者的心理壓力。

5、藥物治療法

目前有一些抗多巴胺類藥物(多巴胺拮抗劑)能夠抑制口吃,包括氟哌啶醇、利培酮和奧氮平。一般可以減少口吃程度33%~55%。只是藥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需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才能使用。

6、沉默療法

在緊張或有口吃預期的時候,少說或不說。口吃是一種條件反射。長年的口吃,會強化孩子的條件反射。但是在緊張的環境下,少說或不說,使口吃的發生機率降低,口吃的條件反射就會逐漸淡化,最後消失。需要強調的是,利用該方法,並不是要孩子不說話,少說話,恰恰相反,鼓勵孩子經常跟人交流,多傾聽,只是偶爾緊張或預期口吃的時候,適當少說而已。

口吃的矯正方法還有很多,但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父母的寬慰和鼓勵,纔是孩子克服恐懼和羞澀的最佳良藥。

對於孩子偶爾或某一段時間內出現的口吃情況,父母一定不要過多地、刻意地去糾正孩子,甚至責備、打罵孩子。不要讓你的負面情緒或行爲,造成孩子說話的恐懼心理,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父母自信、坦然、流暢地與孩子交流,耐心等待孩子將自己想要說的話說完,並給予迴應,相信孩子會在詞彙量、表達能力均得到提升後,便能說出流暢的講話。

記得有人說,我們用兩年學會了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去學會閉嘴。

所以,孩子學會說話這件事,慢慢來,不用急,更不用催。相信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掌握好好說話這件事,也只是遲早的問題。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