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關於清明節的詩 關於清明的現代詩 關於清明節的現代詩歌

關於清明節的詩 關於清明的現代詩 關於清明節的現代詩歌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清明節的詩——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它對於中國人來說有着重要的意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關於清明節的詩吧。

關於清明節的詩:現代詩

《清明節,懷念父親》

清明時節雨紛紛

一個普天下祭奠先人的日子

漂泊的心突然離您很近很近

很害怕一種痛徹心扉地哭泣

墳前的野草已經等待異鄉歸來的遊子

十年的離別

一日的淚水

輕輕走近您的土地

生怕驚動您沉澱的夢鄉

十年的沉睡啊

淚如雨簾

黑髮間白髮增添

跪在您的墳前

心也是千瘡百孔的痛

幸福的日子在哪裏

童年的記憶在哪裏

父親啊

您在安眠的土地深處

可曾感知我刀割的心痛

可曾傾聽我泣零的話語

向您表達已是很奢望的事情

向您訴說也是很無奈的情愫

陰陽兩隔,情深意切

天地之分,父愛如山!

《清明節》

飄在雲中央

輕盈,醉在這無助的塵世

點一燭清香

膜拜一生的寂然

閃爍間

回憶打開,排山倒海

層次分明的年輪

迴應着無情的鐘聲

清明的淚眸,清明的心靈

在清明節裏,靜默,安心

《清明節的哀思》

流波艾菲

沒有比被每一個人牢記

更盛大的祭禮。

沒有比被人民永遠緬懷

更崇高的奠儀!

你的碑文是

人民銘刻於心的

你的豐功偉績,

氣壯山河的壯舉。

抑或平凡中的點點滴滴

卻因爲你真情的浸潤,

璀璨如星,光彩熠熠。

我用靈魂,虔誠的撫摸

你短暫卻永恆的生命

凝聚成的文字,

每一次觸摸

我矇昧的靈魂都如經歷

脫胎換骨的洗禮;

我被慾望荒蕪的良知

都在接受刑罰與拷問。

所有潔白淡雅的花朵

都應堆簇在你的墓前,

這是你風華的延續,

這是你音響的凝聚。

所有悲憫的心靈

都應接受你的檢閱,

即便是僞善的憑弔

那也是敬畏,

那也是卑微

在高尚面前的驚懼畏縮。

站在你的墓前,

我感知着我的心在滴血!

慨嘆蒼茫的天穹

誰的墮落

讓你們的榮光

爲他們的腐敗陪綁?

是誰的糜爛

讓你們的風華

爲他們的罪惡殉葬?

《清明節吊先考》

那些土丘,酣睡如年

好長的夢啊……

那些笑臉,緊貼清明

記憶猶在

遠方的遊子,仰天空

灰霾朦朧,淚被撕裂

星星擠滿遐思

好冷的月色,季節黴霜

一疊燒紙風化

別樣的世界,駐得慣嗎

我的爺爺奶奶

我的父親胞弟

捏一把黃土淹金身

扯一幅淚眼乞天道

十二殿君,領我詩奉

前引遊魂,乖乖侍候天尊

我欲予蒼白飲灑去

三月的楊枊,結滿好多愁清

關於清明節的詩 關於清明的現代詩 關於清明節的現代詩歌

《又是一年清明節》

又是一年清明節

天沉沉雨濛濛

飄落髮絲間晶瑩的水珠

蒼天淚

微風涼心潮溼

天地兩行路

淚行行結相思

楊柳綠丫漸出頭

延續着

昨日落葉的輪替

杏兒花枝滿頭

淺淡的白粉色

花瓣落滿地

延續着

花開花落的生息

白茫茫寄哀思

今非昨昨非今

同安

唯努力與幸福

可天地同笑

《祭奠清明節》

古老的祖先定下了這個特殊的節日,

祭奠所有的故人。

使他(她)們在天堂那邊不要孤獨,

不管是自己親人祖先還是革命的烈士。

他們曾經走過的土地,

血脈仍在延續。

你們的事蹟,

你們的歷史,

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

此時荒原的墳墓上插滿了鮮花,

燒盡了紙幣。

願你們在那頭不要在貧窮,

不要孤寂。

淚水灑滿了記憶,

光榮飄滿了思緒。

我讚揚革命的烈士,

你們留下了堅強的意志。

中國的軍魂,

影響深遠,永不停止。

我思念已故的親人,

淚水淋溼了雙眸。

你們的勞累,我們的幸福,

永遠聯繫在一起。

《清明節的思戀》

清明節的思戀

濛濛的細雨,

悄悄的在心裏匯織成一張粘粘的網,

鎖住我深深的依戀。

奶奶的笑容呵

近在眼前。

我打開手掌,

放出一隻千紙鶴。

上面載着我的一千萬個心願。

飛進鬱鬱蔥蔥的春天,

飛到油菜盛開的花海。

故鄉的路啊,

遠在天涯。

《清明節祭姐》

你不再帶着微笑向我們走來

我乘坐清明節的細雨和妹妹

揣着溼透了的思念

又一次來這裏看你

自從零四年你一個人住在這裏

我們沒就再也沒有見過面

親人們間的相聚

也就只能在淚流如海的夢裏

這麼多年了

你是否已經忘記了回家的路

那爲何不來看一看年邁的雙親

難道你聽不見他們想你時的哭泣

手中的塋錢像迎春花在寒風中顫慄

決提的淚水和着紙灰在空中飛揚

我要偷來天國大門上的鑰匙

接你回家,從此再不分離

《清明》

雨無人相邀

從遙遠的天際飄搖

淋溼了誰的眼角

懷念幾多,愁絲繚繞

白髮辭世,黑髮痛思

陰陽相隔永別離

年年子祭在此時

百里孤墳前

黃傘淚流滿面

紙錢熊熊心如煎

萬語千言卻哽咽

一捧黃土添斷腸

青煙幾縷鎖離傷

牽掛永遠,思念悠長

風起雨更狂

荒郊野外,冷石碑上

驚飛的鳥鵲在枝頭尖叫無常

再忙碌的日子

也要回家探望

拉拉家常,聊聊理想

怎知夢荒

對着黃士話淒涼

多少往事浮眼前

不知天堂是何樣

松林翠柏彩雲間,惟願

逝去的靈魂長眠,永安

關於清明節的詩:詩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杜牧《清明》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 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 韓翃《寒食 》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 晏殊《破陣子·春景》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 韓翃《寒食 》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淡蕩春光寒食天。 —— 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 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 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 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 王禹偁《清明》

聽風聽雨過清明。 —— 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 —— 宋之問《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 黃庭堅《清明》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 高翥《清明日對酒》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 —— 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 高啓《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與黃昏。 —— 黃孝邁《湘春夜月·近清明》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 孟雲卿《寒食》

帝裏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 孟浩然《清明即事》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 程顥《郊行即事》

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 —— 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 —— 馮延巳《鵲踏枝·幾日行雲何處去》

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 —— 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 —— 韓偓《夜深 》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 —— 歐陽修《採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黃昏疏雨溼鞦韆。 —— 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濃睡覺來慵不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 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梨花榆火催寒食。 —— 周邦彥《蘭陵王·柳》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 高翥《清明日對酒》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 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

大堤欲上誰相伴,馬踏春泥半是花。 —— 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 白居易《清明夜》

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 宋之問《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 張繼《閭門即事》

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爲子推。 —— 孟雲卿《寒食》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 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 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

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 —— 李清照《念奴嬌·春情》

清明時節雨聲譁。 —— 張炎《朝中措·清明時節》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 楊萬里《寒食上冢》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 楊萬里《寒食上冢》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 —— 王安石《壬辰寒食》

關於清明節的詩 關於清明的現代詩 關於清明節的現代詩歌 第2張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爲每年公曆4月5日前後,節日的來歷和紀念介子推有關。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爲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爲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着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裏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爲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爲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衆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爲”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爲清明節。

關於清明節的詩 關於清明的現代詩 關於清明節的現代詩歌 第3張

清明節的習俗

盪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爲了避忌諱,改之爲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爲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爲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爲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唐代長安,有寬大的球場,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馬球。章懷太子墓中《馬球圖》,畫出了唐代馬球的興盛:畫上,二十多匹駿馬飛馳,馬尾紮結起來,打球者頭戴襆巾,足登長靴,手持球杖逐球相擊。《析津志》記遼國把打馬球作爲節日的傳統風俗,於端午、重九擊球。《金史·禮志》也記金人於端午擊球。宋代有“打球樂”舞隊。至明代,馬球仍流行。

《續文獻通考·樂考》記載明成祖曾數次往東苑擊球、射柳。明《宣宗行樂圖》長卷中繪有宣宗賞馬球之場面。當時的官員王直寫的端午日觀打球的詩:“玉勒千金馬,雕文七寶球。鞚飛驚電掣,伏奮覺星流。炎頁過成三捷,歡傳第一籌。慶雲隨逸足,繚繞殿東頭。”北京白雲觀前也有羣衆騎馬擊球之典。清代天壇一帶也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後,馬球才消失了。1965年開始西安市又出現了仿古馬球運動,使這一古老的體育運動在絕跡多年後重又出現在中華大地上。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清明節植樹的習俗,發端於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關於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種傳說。最古老的傳說,是說爲了紀念教民稼穡耕作的祖師—神農氏,後來由此發展出祈求長壽的意蘊。再晚點的傳說與介子推有關。據說晉文公率衆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時,發現介子推死前曾經靠過的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爲“清明柳”。更晚點的傳說是唐太宗給大臣柳圈,以示賜福驅疫 。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爲“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爲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纔開始盛行。並相傳至今。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區號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既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籤,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關於包袱裏的冥錢,種類很多。

插柳:

清明節,中國民間有插柳習俗。專家介紹說,清明插柳習俗,其來源普遍存在三種說法。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據說,插柳的風俗,是爲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裏,活到哪裏,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中國人將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節。清明節正是百鬼出沒頻頻、索討多多的時節。受佛教的影響,觀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衆生,許多人便認爲柳條有驅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稱爲“鬼怖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寫道:“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便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另外一種說法是,此俗是爲了紀念介子推。介子推爲明志守節而焚身於大柳樹下,讓晉文公和羣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晉文公親率羣臣爬上山來祭拜介子推時,發現當年被燒燬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爲“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從此以後,羣臣百姓紛紛效仿,遂相沿成風。清明插柳戴柳成爲紀念介子推的一種象徵。

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裏,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爲止。中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蠶花會:

“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的蠶花會最爲精彩隆重。馬鳴廟位於洲泉鎮西,在當地有“廟中之王”之稱,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臺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絕大多數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特色

關於清明節的詩 關於清明的現代詩 關於清明節的現代詩歌 第4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