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令父母尷尬卻又遲早要面對的問題:你支持將來孩子婚前同居嗎?

令父母尷尬卻又遲早要面對的問題:你支持將來孩子婚前同居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中國幸福婚姻家庭調查報告》在中國十城市的抽樣調查顯示:婚前同居,已成國民常態,80後、90後婚前同居比例已佔到六成。近三十年,中國人婚前同居的比例增長了17倍。而這裏講的“婚前同居”,指的還只是雙方以結婚爲目的、婚前以夫妻名義生活,類似“試婚”。

據《中國幸福婚姻家庭調查報告》在中國十城市的抽樣調查顯示:婚前同居,已成國民常態,80後、90後婚前同居比例已佔到六成。近三十年,中國人婚前同居的比例增長了17倍。而這裏講的“婚前同居”,指的還只是雙方以結婚爲目的、婚前以夫妻名義生活,類似“試婚”。其他形式不以結婚爲目的的婚前兩性行爲不包括在其內。

當我在媽媽學習小組裏提到“你是否支持孩子選擇婚前同居?”這個問題時,一個媽媽馬上站起來說:“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能不能有和諧的性關係,不試一試怎麼知道?我身邊就有這樣的朋友,進入婚姻後才發現和對方難以過夫妻生活,所以我認爲婚前同居是必要的!”

這個媽媽的觀點代表了今天許多未婚及已婚男女的看法,我在網上看到有人列出了婚前同居的“六大好處”:提前解決性飢渴、婚前感情磨和、提前體驗生活、減少婚變率、提高事業成功率、奠定婚姻基礎。我還聽說過有一位長輩得意洋洋地向一個青少年傳授祕笈:“早點兒體驗性生活,你會更成熟、事業上也會更成功。”

對於婚前同居這件事,我不想也不會去評判你的個人選擇,但從做父母的角度,我們都希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內心有真正的幸福與滿足感,在他(她)有一天踏入婚姻之後,能夠成爲一個可信賴的丈夫或妻子、父親或母親。所以,我想我們有責任從以下方面做出思考 :

性在孩子所需要的生命氧分中佔多大比例?

隨着當今越來越多與性有關的信息大量刺激孩子的大腦皮層,明顯這個時代的孩子比以往更早進入青春期。對於一個荷爾蒙分泌旺盛的青少年,無疑會有着強烈的性衝動。然而,解決性飢渴,是否就滿足了孩子生命成長中的真正需要?一個高中男孩子這樣描述他的真實經歷:“我做出了和其他人一樣的選擇,我和一個女孩發生了性關係。我以爲我的感覺會更好,然而幾次之後,我發現自己不是更成熟和自信,而是更軟弱和無力。我無法對這個女孩兒負責任,無法給她她想要的承諾,我覺得自己糟透了。”而這個男孩的爸爸呢?他無法瞭解兒子生命中的掙扎,他說:“兒子大了,想怎麼樣我也管不了,只要別把人家女孩肚子弄大了,家長找上門來就行。”

父母真的瞭解孩子生命中所需要的到底是什麼嗎?其實連孩子自己也並不知道,但這個需要卻是始終存在,並不斷向孩子的生命發出飢渴的信號的。

無論是初生的嬰兒、呀呀學語的幼童,還是情緒陰晴不定的青少年,生命成長當中最需要的,是一份無條件的愛。

這份愛,是對孩子生命價值的肯定,孩子從而確知,自己是重要的,是受到這個世界歡迎的;在無條件的愛中成長起來的孩子,自然而然地會尊重別人、愛別人。父母顯然在使孩子獲得這份無條件的愛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以孩子原本的樣子愛他、持續不斷地關懷他、按照他的天性培養管教他。在這樣的親子關係當中長大的孩子,到了青春萌動的季節,亦不會輕易去嘗試性,因爲他裏面是被愛所滿足的。而一個缺少父母的關愛、與父母難以對話的孩子,她會用一生去尋求愛,雖然她不確定所要尋求的是什麼,而代之以廉價的替代品——性。

令父母尷尬卻又遲早要面對的問題:你支持將來孩子婚前同居嗎?

另一個孩子生命中重要的氧分,是意義感。

沒有意義感,就像生活在沒有氧氣的空間,總有一天會窒息。有意義感的孩子,他的一生會爲使命而不斷努力,去做有意義的工作。有研究表明,那些在學業成就上努力上進的孩子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孩子,會延遲或避免婚前性和意外懷孕的發生。與一時滿足身體需要相比,這樣的孩子更在乎自己的未來和價值。我自己18歲的女兒,她每一天都在想的是如何在音樂事業上不斷突破,最大程度發揮天賦。試想,如果換成另外一種情況,一個沒有夢想、內心絕望、渴望任何人的接納和愛的女孩,她會在性方面做怎樣的選擇呢?

不是說父母要滿足孩子所有的需要,這不可能,但在愛的關係和意義感這兩個方面,父母努力爲孩子打下好的基礎,會幫助孩子在以後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孩子將來婚姻幸福,取決於什麼?

做父母的,誰不希望孩子將來擁有一個幸福的婚姻呢?從孩子開始被異性吸引的時候起,我們就可以抓住機會跟孩子談挑選什麼樣的戀愛對象是聰明的選擇。一些智慧的媽媽會鼓勵女兒,不要只看男孩子長得是不是帥、穿的是不是名牌,而要看他是不是一個有自制力、能擔當的人。“如果他愛你,他會尊重你,也有能力把最寶貴的禮物留到最重要的日子再拆開,這是成熟和有力量的標誌。”

我和女兒去參加過一個神聖的基督徒的婚禮,新郎從長長的紅地毯走向新娘時,他的雙腿顫抖、姿勢僵硬,當他好不容易走到新娘身旁,給她戴結婚戒指時,卻又抖得戴不進去。在場的人,沒有一個人笑話新郎的失態,反而有幾位媽媽開始抹眼淚。這纔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婚禮,是一個兩人立下神聖盟約的日子,在這一天,上帝爲一對新人預備下一份厚禮——性,新郎新娘爲此經過了很長卻很值得的等待,卻將收穫最爲珍貴、只屬於彼此的幸福。

婚姻,更多意味着莊嚴的承諾、彼此的委身,就像誓言所表達的——“無論是貧窮、是疾病、是患難,都不能把我們分開。”而性,則是這個神聖盟約的粘合劑。

我們做父母的,鼓勵並支持孩子尋求一份美好的婚姻,事實上就是鼓勵他要爲婚姻等待。研究發現:一個人同居的經歷越多,對婚姻生活就越排斥。同居並不能幫助人們進行所謂的婚前嘗試。換句話說,同居關係維持得越長,不結婚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美國學者在調查中還發現,經過同居而結婚的夫妻比沒有經過同居而結婚的夫妻離婚率更高。因爲同居者沒有承諾,只有某種約定,而且隨時準備撤離。

在一項關於大學生同居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在對婚前同居持寬容態度的同時,特別是男性,對自己法律上配偶的童貞卻看得非常重要。對“假如你的戀人失去貞節,你還與她結婚嗎?”這個問題,有53.4%的男大學生選擇了“不”。同時,76.6%的未婚同居女性認爲同居對自己身體產生了嚴重影響,62.4%的女性對自己的同居行爲表示後悔。

“我當初所做的選擇是不明智的,現在回想起來,如果可以重新來過,我不會選擇婚前同居。我更不希望我的孩子做這樣的選擇。”這是我們學習小組裏幾位媽媽的感觸。她們從自己的經歷當中體會到,婚前同居並沒有使她們的婚姻更和諧,反而有更多的掙扎和問題要去處理和麪對。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