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故事繪本 > 《給孩子的人生先修班》:科普第一步,孩子怕蟲嗎

《給孩子的人生先修班》:科普第一步,孩子怕蟲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妹妹問我,

《給孩子的人生先修班》:科普第一步,孩子怕蟲嗎

爲什麼帶孩子總是有這麼大的耐力和堅持?

爲什麼我總是會想那麼多?

親愛的妹妹,

我必須要想得多、看得遠,

養育她們過今天,爲的是成熟獨立的明天,

爲的是她們以後擁有堅強、懂事、高尚的靈魂,

而我做的,永遠都不夠。

女兒生出來懷抱在胸前哺乳的時候,在打造教養生活的藍圖時,我便悄悄決定,一定不要讓她們因爲性別的關係,而失去了在大自然享受與各式蟲子對話或嬉戲的樂趣。

我相信讓孩子感受生命的可貴或詩情,透過昆蟲的觀察,可以得到等量的透視,而這權利是不分男女的,女兒身,也可以在大自然的稀微透徹光線裏,與蟲翻滾。珍古德不就是在非洲大地的黑猩猩凝視裏,開展出她寬闊慷慨、受人敬重的此生麼?

你是個怕蟲子、看到蟲會忍不住起雞皮疙瘩或驚叫的人嗎?

關於蟲子的怕或不怕,我個人的心境毋寧是有一些轉折的。

記得在我許多童年熾夏、無所事事的放學午後,我和玩伴們用西瓜皮誘引貪愛水果汁液的金龜子,小小一片西瓜皮有時候可以擠入十幾只漂亮壯碩的蟲子啊!我用一條細線綁在金龜子的腿上,牽着它迎風飛,或是把它放在我的手掌心,觀察它強健有勁的腿和薄透迷離的翅膀。我細細端詳,每天看了又看,只爲我有大把大把孤獨的、沒被大人安排的時光。

當然,每天的最後,我會讓這些蟲子自由飛返到樹林裏它們的來時路。

儘管當時沒有什麼人告訴我關於生命萬物的尊重與憐惜,但因爲我自己很喜愛這些午後蟲子的陪伴,所以也就油然生了“昆蟲也該受人類自由、平等、博愛的對待”的念頭。這就是生活體驗所給予兒童的力量吧!有時候,其影響更超脫於書本文字之上。

上了國中以後,不知怎地,經常看到女同學們被毛毛蟲嚇得驚聲尖叫、花容失色、抱頭鼠竄,我納悶:這不過三公分大的蠕動生物,爲何卻讓一百六十公分高的巨大人類,如此害怕失措呢?可以輕易摧毀它們生命的,是我們人類本身呢,而這些微小的蟲子根本奈不了我們何,所以,該尖叫竄逃的,理應是蟲子而不是我們啊。

但爲了不想在同儕之間顯得太古怪,漸漸地,我也開始被同化爲“昆蟲好惡心恐怖喲”,彷彿女性看到世間昆蟲就應顯現出一股嬌與懼,纔是一種“性別正確”。自此我和大部分的女生一樣,再也不曾把蟲子放在手心上,對望、端詳、讚歎了。

當了母親之後,理解到“全人教育”是給孩子最適切最溫柔的生活方式。坐月子時重讀梭羅的《湖濱散記》,他經典描述了大自然帶給生命與靈魂的潤澤和靈感。我合上書本,轉頭很篤定地對丈夫說,今後,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們的孩子,在科普和生命教育上不要缺席吧。

下了這樣的決定以後,儘管Milla和Nana的身軀發展非常女性化地纖細瘦長,但從幼兒園起,經常與我們一起漫步山林的原野生活,逐漸發酵出姊妹倆對昆蟲生命的好奇與關愛。即至入小學,即使同班女生一看見蜘蛛爬或蜜蜂飛就高聲尖叫,也無損於她們對自然學科的興趣發展。

在Nana的眼裏,恐龍意味着美好洪荒年代的代表性族羣;黃口攀蜥的柔和霧面色彩,則是上帝最厲害的調色盤。觀察或瞭解這些生物,是沒有性別之分的。

我想,這是因爲我經常收拾起內心的那一丁點兒恐懼,並不時面露讚許、欣喜,鼓起勇氣陪Nana四處看蟲、撿蟲而得來的。

今天中午放學在家的巷口,便看到一隻手掌大的蟾蜍死於輪下被車壓扁的屍體(女兒告訴我這屍體上還看得到疣,所以是蟾蜍,不是蛙。)。死了是死了,但因爲不忍心見它在烈日下繼續被踐踏,希望它死後至少能夠好好地上天堂,Milla和Nana於是撿拾起路邊的樹枝,合力把這隻身體已乾癟、臟腑已外露的動物,挪搬到草叢的泥土堆裏。

兩個女兒小心翼翼地確認這大蟾蜍屍體已安然在芬芳的草泥上受掩蓋,才放心地往家的方向繼續邁進。這何嘗不是學校自然教室的延伸呢?不必去坊間補習做實驗,活生生的自然課,就在馬路邊、巷子口的小小生態裏。

不知道現在的小男生,是不是還很熱愛親自觀察各種昆蟲的軀體和習性?是不是依然熟悉昆蟲的各種叫聲、保護色和姿態?我的童年記憶裏,和朋友們在龍眼樹下,與昆蟲或兩棲類動物的凝視對望,那時空的靜止、溽夏的氣味、童稚雙眼的熱切,點點滴滴,滲透到孩提歲月裏,開展了生活的高度。

我慶幸我的決定,我的孩子、我的女兒們,不必怕蟲。

未來她們或許可以不必愛蟲愛到骨子裏,但至少她們不必像一般小女生一樣,看到蟲就驚聲尖叫、落荒而逃;她們不會根本還沒認識到蟲子的可愛或不可愛,就先放棄了觀察蟲子的機會,這樣實在太可惜!

其實科普教育並不如想象中的難以開展,昆蟲觀察就是一個最容易入門和方便的起步。臺灣靠山環海、森林蓊鬱、河湖圍繞,各地皆有非常豐富多樣性的昆蟲與鳥只,在盤旋、飛舞、隱匿、跳躍着,只是大人你,看見了麼?

關於孩子們在生命教育的啓蒙,可以由昆蟲生態逐步開始,那必然非常有趣!女孩們固然被期望要有細緻的氣質,可女孩在自然科學教育上,也可以有基本盤的吧?我想。

孩子們未來的志趣性向發展怎樣,我不可期,但至少,我要我的女兒打小就願意去靠近蟲,喜歡四處看蟲,能夠有意願搭配着昆蟲圖鑑去做一些瞭解。昆蟲充滿了生命的意象,並且是田野調查的基礎,它們的身體構造不僅透露出造物者的偉大、精密、奇妙、巧思,甚且還富有着物理或力學或熱力學的學問。不必當達爾文或法布爾,但孩子們可不要連看都不看、想都沒想、欠缺經過深刻思考過的理由,就直接尖叫逃竄。就像電影裏面那些發生緊急事故卻只會尖叫的美麗女主角,沒大腦得令人頭疼。

而怎樣能夠讓我的兩個女兒不怕蟲?我自己研發想象,下了好一些功夫!從她們一兩歲,會聽話、會說話、認識圖文開始,我便堅持這麼做。(等小學以後再起步,恐怕稍嫌太遲了。)

*絕對不在女兒的面前,看到蟲就露出任何不快、害怕、噁心的表情,絕不。如果是看到我最害怕的蟑螂怎麼辦?爲了女兒人生中對蟲的印象起步,我還是硬着頭皮說,妳們趕快仔細看,蟑螂有幾隻腳?它是昆蟲還是動物?它喜歡吃森林的腐屍,是最好的清道夫唷!我隱忍住我心中對蟑螂的無敵恐懼,告訴女兒,爲了居家的環境衛生(不是因爲媽媽害怕。),所以我纔要滅蟑螂!(我以前連直視蟑螂半秒都沒辦法,看到蟑螂只能竄逃,如今爲了女兒的昆蟲之路,我竟然也可以做到假裝有興味地盯着它們看,大改三十年來的個性,果真是爲母則強。)

*跟孩子們一起看到各式各樣顏色、有毛無毛、胖瘦不一、有毒沒毒的毛毛蟲,我總是會蹲下來帶着女兒看,然後嘴巴喃喃自語:“哇!顏色好漂亮的毛毛蟲喔!這真是上帝的傑作!好可愛!”

才兩歲大的女兒,打從懂事起,就老是看到媽媽在讚美蟲,她們便不覺得有害怕的必要了。當孩子們不感覺到蟲是恐懼,此時再逐步陪她們一起看昆蟲圖鑑,她們便可讀到昆蟲世界的趣味了。

*家裏的天花板、壁角或陽臺出現各種體態蜘蛛結網的時候,我都當它們是朋友,不僅不尖叫,還告訴女兒我們歡迎家裏有吃蚊子的客人!甚至與她們一起觀賞、記錄、拍攝蜘蛛那鬼斧神工的結網神蹟,有一次幸運看到蜘蛛蛻皮的精彩過程,非常感動,原來蛻皮的苦痛過後,換來的是更強壯的重生。

我忍不住對女兒們說,看上帝設計人面蜘蛛的臉蛋,那顏色和比例,多麼神祕多麼美!

丈夫問我真的無畏蜘蛛嗎?呵呵,我以前怕死了這黑漆漆的無聲生命,但如果我持續着那無來由的尖叫,女兒就會有樣學樣了,而我不想讓她們跟我一樣無知。現在女兒會大聲告訴我,蜘蛛有八隻腳,它不是昆蟲,它是節肢動物唷!

*打從女兒還很小,我和Vins就帶着女兒在山區步道走,因爲光是看昆蟲圖鑑其實不夠生動有趣,活跳跳的才能讓孩子們“有感覺”。所以,逢晴朗或微雨的假日,我們要往山中行!

你看過嗎?樹幹上的黃口攀蜥果真靈巧可愛,獨角仙、天牛、蛻皮的蟬殼、豆娘、各種豔澤有毒的毛毛蟲、各式翩翩起舞絕美的蝴蝶……光是翻閱書冊,只憑閱讀,孩子哪能得到感動!

孩子們老是看到爸爸媽媽在山中,一路上來者不拒,對各式蟲子和小動物皆可讚歎,不需任何外力,她們對生態就會開始有興趣了。

上小學以後,Milla和Nana便愛上自然課,一般孩子對科普課程普遍感到枯燥無聊,但Milla和Nana可樂在其中,月亮和星星幾乎每夜與父母仰首共看,一旦聽老師在臺上講解銀河系,當然分外親切有趣。這樣的讀書方法,超級輕鬆有效率!不用補習,不用寫一疊評量,引燃孩子的學科感情,研究動力就出來了!

經過這些年的教養努力,我自己也在這一場“作戲”中,逐漸消泯去了許多我對蟲類動物的驚恐,慢慢地打開我的眼界和心胸,懂得去欣賞造物者的歎爲觀止。而Milla和Nana也在這昆蟲生態裏,習得許多對生命的尊重、看重和熱情,以及造物主賜予昆蟲的多變多彩比例所帶給她們的啓發和想象力!

我認爲這無形的生命教育,是最珍貴的。至於賞蟲的生活趣味、自然課的興趣和麪對考試的遊刃有餘,這些就是附加的禮物了。

妹妹問我,爲什麼帶孩子總是有這麼大的耐力和堅持?爲什麼我總是會想那麼多?親愛的妹妹,我必須要想得多、看得遠,養育她們過今天,爲的是成熟獨立的明天,爲的是她們以後擁有堅強、懂事、高尚的靈魂,而我做的,永遠都不夠。我的所知有限,所以,有時候我乾癟地生活,有時候我熱切地思考,真心爲了孩子好,我願意不停地調整、執著、再思索。

而蟲子就是一個開始,一個張力與詩意並俱的教養人生的開始啊!

關於家務的勞動,是我們生命裏很難逃避的一種秩序磨練。無論男女,一個人若能夠把自己的生活空間協調得整齊井然,那麼基礎的美感纔有可能衍生出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