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如何破壞寶寶的安全感?你會怎麼做?

如何破壞寶寶的安全感?你會怎麼做?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寶媽看到孩子一哭鬧就會立馬去抱他,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但是這會不會慣壞他呢?如何破壞寶寶的安全感?虐待你自己就可以了。

作爲新手父母,對於哇哇大哭的寶寶,總是會陷入一種糾結,叫做——抱了怕慣壞,不抱怕傷害安全感。

“慣壞”是個比較傳統的詞兒,也是一個比較古老的行爲主義心理學觀點,認爲抱得多了,孩子就會得寸進尺的控制父母。

我親媽就曾經告訴我說,“小奶娃千萬不要總抱他,能不抱就不抱,要不然以後總哭着要抱累死你!”也不知道我小時候她是不是這麼執行的……

當然啦,這個觀點已經遭到了現代新興的新理論的批駁:小嬰兒的除了需要吃的生存下去,感受到愛與溫暖的需求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小寶寶經常遭遇冷漠甚至苛刻的對待,會破壞他們的安全感,從而影響他們對整個世界的認知,影響他們對他人的信任,乃至影響他們一生的幸福,後果非常嚴重,這個問題我以前也寫過詳細的文章《是誰說的抱孩子會慣壞?!是和孩子有多大仇?》

所以呢,行爲主義的那套馴獸一樣簡單粗暴的“不哭就抱,哭了不抱”的方式,絕對是大大的不妥。

但是,滿腔溫柔和愛心,奉行親密育兒的新媽媽,往往會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寶寶一哭就不由分說趕緊去抱,無論寶寶有什麼需求都去第一時間滿足,就算是寶寶一宿要醒七八次,也不敢有一次怠慢,因爲怕破壞寶寶的“安全感”,傷害寶寶和自己的親密關係。

感覺寶寶的安全感是個易碎的瓷器,當親媽的就得戰戰兢兢的捧着,保護得不周到就摔個粉碎,娃兒這輩子不幸福了。

對此,橙子想說,大家對“安全感”這個東東,到底是有什麼誤會呢?

如何破壞寶寶的安全感?你會怎麼做?

今天,橙子就來好好談談嬰兒的“安全感”這碼事,它真的比你想象的要複雜一些。

“安全感”說法的起源——依戀理論(attachment theory)

依附理論最早是由約翰.鮑比(John Bowlby)提出來的。根據鮑比的看法,依附是演化上留存下來的產物:寶寶一出生就會在心理上去依賴身邊的一個最重要的,獨一無二的成人(通常是媽媽),並通過和這個成人的關係,發展出一套自我和外在互動的方式,用來探索這個世界。

如果媽媽能夠總是在寶寶身邊(available),對寶寶的需求敏感(sensitive),並且經常表示支持(supportive),那麼寶寶就會感到自己是被愛和被保護的,認爲這個世界是安全的可靠的,然後更好的去探索這個世界。心理學將這樣獲得足夠安全感的寶寶叫做安全型依戀

但是如果這個寶寶總是受到冷漠的,混亂的,不穩定的對待,他對自己接下來遭遇什麼無法預測,從而無法很好的處理自己和他人,乃至和這個世界的關係。這樣缺乏安全感的寶寶,就叫做非安全型依戀。

非安全依戀類型包括焦慮型和迴避型,焦慮型的寶寶會經常激動乃至憤怒,迴避型的寶寶會封閉自己、非常冷漠。

迷思:滿足一切需求=安全感?

從以上的敘述來理解,依戀理論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好像就是無條件的滿足寶寶的一切需求,就可以讓寶寶充滿安全感。

其實這個理解是非常片面的

因爲建立寶寶安全依附的過程,並不是單向的簡單的“他要求,你滿足”,而是一種雙向的互動的交流——

不光是媽媽要經常通過寶寶的各種表現,讀懂寶寶的意圖,寶寶也在時時刻刻的讀取媽媽的各種信息,其實母嬰之間無時不刻不在溝通與交流,只是用的是非語言的方式。寶寶無論是哭鬧,還是歡笑,還是喊叫,都是他對媽媽說出的話;媽媽的表情,語氣,動作,都是對寶寶的回答,媽媽的每一個細微的反應對寶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舉個栗子,當寶寶哭鬧,向媽媽發出了一個信號,媽媽的迴應可不僅僅是“抱與不抱”這麼簡單,寶寶會感受到媽媽在抱他的時候,眼神是充滿慈愛還是滿不在乎,語氣是柔和的還是不耐煩的,表情是愉悅的還是煩躁的,乃至媽媽的手勁兒大不大,肌肉是否僵硬……所有一切的細節,都是寶寶能夠感受到的反饋信息。

寶寶的感受是如此的複雜而且多維度,所以對他來說,抱和抱是不一樣的,到底是一個溫柔充滿愛意的抱,還是一個敷衍應付不走心甚至嫌棄的抱,寶寶心裏是一清二楚。

只有當媽媽在精力充沛,心情愉快情況下,才能用飽含深情的眼神看着寶寶,用愉悅的表情迴應寶寶,用溫柔的手勢撫摸寶寶,讓寶寶感受到被愛着被保護着,才能增加寶寶的安全感。

如果媽媽處於抑鬱和壓力之下,從眼神,表情,語氣,肢體接觸,都冰冷僵硬,無法讓寶寶感受到愛意,就算你出於責任或者恐懼而整天抱着,寶寶依然會缺乏安全感。

其實媽媽和寶寶之間的依戀關係,非常類似成年人戀人之間的關係。想象一下,你男票雖然按規矩每天陪在你身邊,但是他不喜歡注視你,觸碰你的時候就渾身僵硬,一和你說話就一副不耐煩的語氣,你要如何對這段戀情抱有安全感呢?

同樣的道理,決定寶寶安全感的,不光是媽媽照料寶寶的行爲方式,抱或者不抱,其實是次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媽媽在照料寶寶的過程中流露出來的精神狀態!

如果媽媽情緒一直很穩定,心情總是很美麗,每次看見娃兒都像看到了小情人兒,她就無論怎麼做都是對的!

有“安全感”的寶寶不需要“完美父母”

依戀理論是對的,儘量滿足寶寶的需求也是對的

但是,建立安全型依戀,並不等於要求你搞懂寶寶的每一個要求,並且滿足他

事實上,建立安全型依戀最重要的是,媽媽與寶寶互動過程的質量和反應能力。你需要和寶寶的連接能夠保持通暢,可以通過和寶寶的各種非語言的交流中,不斷的修正自己的做法。

譬如說,寶寶在哭,你嘗試餵奶,可是他吃了幾口還是哭,你嘗試逗他哄她,可是他笑了幾下之後哭得更厲害了,然後你確定他應該是需要睡覺,於是嘗試哄他睡覺,他哭了一會兒,睡着了。

在這個過程中,寶寶雖然一直在哭,並不會喪失安全感,因爲你始終在嘗試與他溝通,即便可能猜錯了許多次,但是就是這個不斷嘗試的過程,加強了你和寶寶的溝通能力,你們一起解決了一個溝通的難題,依戀關係只會更加緊密。

事實上,只要有三分之一的機會,你可以猜對並且滿足寶寶的需求,你們就可以建立非常好的安全依戀關係。

如何更好的和寶寶建立安全型依戀

媽媽和寶寶之間如果能建立安全型依戀,不光是會讓寶寶安全感滿滿,情緒穩定,有能力從不良體驗中恢復,善於與人溝通和交流,而且也會讓媽媽感受到更多的力量,媽媽會因爲這種互相的依戀,而對寶寶“墜入愛河”,看到寶寶就感受到快樂,從而大大減輕睡眠不足和壓力所帶來的疲勞。

那麼,如何和寶寶建立一個安全的依戀,讓你和寶寶的互動形成良性的循環呢?

1,先保重自己,照顧自己,讓自己能夠擁有充足的睡眠,能夠得到家人的幫助,能夠有時間單獨出去喘一口氣,讓自己能夠心情舒暢,你的精神狀態穩定,是建立安全依戀的前提

2,儘量去讀懂寶寶的需求,多做嘗試,而不只是用“餵奶”打發一切哭鬧,你越懂寶寶,寶寶也就越依戀你,越有安全感。

3,和寶寶多多的互動,和他說話,擁抱他,撫摸他,和他做小遊戲,和他一起笑,把開心和快樂的情緒傳遞給寶寶

只要你的精力充沛,心情愉悅,和寶寶建立安全型的依戀並不是很難的事情。

怕就怕,你明明狀態已經很糟糕了,還咬着牙死撐,情緒很不穩定,甚至看見寶寶哭鬧會明顯流露出厭煩,那就真是打着滿足寶寶安全感的旗號,卻在做破壞寶寶安全感的事情!

中國的育兒界現在已經隱隱然分裂成兩大派系:親密育兒派,和睡眠訓練派,互相攻擊,互相瞧不起。

橙子其實並不屬於其中的任何一派,在我看來,這兩派其實並不矛盾。

如果你堅定的相信親密育兒理論,讓你可以盡情的“嬌慣”寶寶,沒有任何負罪感,並且在精神上得到極大滿足,超越了肉體上的疲勞,用信念維持一個比較好的精神狀態,那親密育兒理論就是對你和寶寶有效的。我家果果6個月的時候夜裏還是要醒兩次,但是我並不覺得疲勞,每天看到她都覺得好開心,那就沒有任何理由訓練她或者給她斷夜奶

但是,如果你的精神狀態非常不好,聽到哭聲就害怕,不想抱寶寶,也不想逗寶寶,那你和寶寶之間的依戀關係是無論如何都處於危機當中了。當務之急,就是調整你自己,讓你重新回到一個好的狀態!有條件的,找人頂替你,讓你能放鬆休息,恢復精神。沒條件找人頂替的,那就只有一種選擇——訓練寶寶讓他睡好,媽媽才能喘得上來這口氣。

是的,讓寶寶改變現在的睡眠模式,可能會讓他喪失一些安全感,但是隻要當媽媽的精神狀態好,情緒穩定,寶寶的安全感是可以修復的。如果媽媽的憑着一口仙氣吊着,沒有能量和寶寶互動,沒有精力和寶寶玩耍,沒有心情對着寶寶笑,時不時莫名其妙的發脾氣,這纔是最破壞寶寶安全感的事情。

依戀理論其實告訴我們,每個媽媽,都是寶寶的精神家園,寶寶的安全感,其實是依附在媽媽精神強大的基礎之上。

所以,媽媽對自己好,就是對寶寶好,媽媽和寶寶之間並不是此消彼長的零和博弈,而是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願每個每個家庭都能多關愛媽媽,每個媽媽都能多關愛自己。不要動不動就犧牲自己。

媽媽好,寶寶才能真的好啊!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