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二胎後,大寶開始哭鬧有什麼原因

二胎後,大寶開始哭鬧有什麼原因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家裏有了二寶後,大寶就開始作妖哭鬧,這是爲什麼,爸媽清楚嗎?有了二胎,大寶開始哭鬧,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嗎?

“我想要的生日禮物是把弟弟送走”

6歲的婷婷待人友善又充滿熱情,媽媽懷着弟弟的時候,她非常高興,甚至每天都會趴在媽媽的肚子上和弟弟說話,在美好的期盼中,弟弟出生了。

但很快,婷婷發現,情況和她想象的不一樣,只要弟弟的哭聲一起,全家人的注意力就全部被奪走了,只剩她一個人做自己的事情,一天兩天還可以忍受,時間一長,她開始焦躁。那種需要爸媽陪伴的需求突然之間暴漲。

她終於無助地走到媽媽面前問:“媽媽,弟弟什麼時候纔會走啊?”

“你還是把他送走吧,就算是給我的生日禮物。”

二胎後,大寶開始哭鬧有什麼原因

二胎時代到來,對於曾經一直備受關注的第一個孩子來說是一種挑戰,對於弟弟妹妹的到來,他們有渴望,這是愛的本能;但同時也充滿了潛在的恐懼和擔憂,害怕自己失去在父母心中的位置。

婷婷發現家人把大部分的時間精力都花在了還不能自理的弟弟身上,不好的感受給她帶來了錯誤的認識:弟弟搶走了自己的位置,如果他存在於這個家庭,自己的位置又在哪裏?

歸屬感有多重要?

婷婷一直害怕失去的位置,其實是來自家庭的歸屬感,歸屬感始於親子關係,建立在家庭中,隨後擴展到家庭以外更大的社會範疇中。人人都有一種歸屬於羣體的期待,被別人接納、愛護、關注。

否則內心就會產生恐懼,會極端害怕自己被拋棄,總覺得生命有所匱乏,需求得不到滿足,自己沒人愛,不值得疼……處於這種內在煎熬中的生命,只能把所有的能量都用於自保求存,填補坑洞,而不是用於更高層次的自我實現。

二胎後,大寶開始哭鬧有什麼原因 第2張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需求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除了身體和認知的發展需求,還有感覺、情感、精神、社會化等方面的發展需求,在物質豐盛的環境中滿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後開始對安全感、歸屬感、尊重產生了需要,再之後他們開始渴望透過精神需求(自由選擇、自我界限)去進行自我建構。

因此,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需求都需要被滿足,不然孩子就會帶着創傷和坑洞前進或者乾脆囿於某個階段而不能前進。

甚至於,二胎出生後,大寶對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產生不確定,對關係有錯誤的認知,之後,他們可能一生都在尋找自己的定位和價值,同時也在無意識地使用着曾經那些錯誤的解讀。

還需要注意的是,類似於婷婷的案例很多,但是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性格特點的孩子面對這件事情的表現不同,可能會哭鬧爭奪、可能會積極表現,也有可能會冷漠孤立,但本質相同,都已經出現了問題,他們都對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產生了不確定,也都在努力地以自己的方式向父母尋求着證明。

爲什麼會出現不確定?

孩子心智還不成熟,最簡單直接的感覺來自父母的行動,可能是一個眼神,也可能是一句話,所以父母需要留意自己那些無意識的表達,有可能隨意的一句話會在孩子心裏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

“你看看弟弟(妹妹)……再看看你!”

“我怎麼會生出你這樣的孩子?”

“你什麼時候能像弟弟妹妹那樣懂事?”

類似不當的言語,可能是父母的一句無心之語,但常常會讓孩子不知所措,無法自處,在心底埋下一顆“不確定”的種子。

對於兒童來說,歸屬感就是感覺到自己是某一個羣體中的重要一員、被他人接受、被他人認爲有價值以及與他人成爲一個整體的一種情感,是個人自覺地被他人或被團體認可與接納時的一種感受,是心理上的安全感與踏實感。

歸屬感與安全感是兒童自我建構的基礎。

關於孩子成長過程中歸屬感需要的滿足,父母們不妨嘗試以下建議:

(1)0~3歲

從孕期開始,每天清晨對新生命說“歡迎你的來臨”“你將成爲家庭中非常重要的成員”(即使孩子出生了,也可以在清晨醒來後告訴孩子這幾句話。這樣每天用1分鐘連結,對孩子的成長百益而無一害)。

不要將孩子寄養在父母以外的家庭之中,因爲3歲以前的孩子主要是以一對一的養育方式爲主,尤其是與母親!母與子還在延續母胎連結的能量中,此能量是建構孩子歸屬感的主要養分。

2歲以後,家中有專屬孩子的空間,器具、材質、尺寸大小應方便孩子使用。

(2)3~6歲

在孩子處於情緒的風暴時,傾聽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愛就是接納,愛就是從心裏接納每一個人,無論他的狀況是好還是壞。”

能夠理解照顧二胎已經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大寶在這時候哭鬧的話,父母反而會更容易比孩子崩潰,將一些不好的話往孩子身上丟,但其實,大寶可能只是想你抱抱他/她,畢竟,你一整天都在照顧二寶啊。

每週計劃一次家庭時光,然後實施。讓孩子感覺到家庭溫暖的氛圍,以及每一個家庭成員都很重要。

(3)6~12歲

根據生活中的真實事件,引導孩子去體驗被接納和被排斥所帶來的不同感受,並且讓孩子用語言表達出來。

啓動家庭會議,讓孩子體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同樣有責任、義務和權利。

和孩子共進有主題、有儀式感的晚餐。例如:開學前一日共進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