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容易被欺負的原因

孩子容易被欺負的原因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容易被欺負的原因是什麼?面對孩子被欺負,爸媽該怎麼辦?父母面對自己孩子被欺負時,最好的思考方式並不是着眼於要不要打回去,而是探究我的孩子爲什麼容易被別人欺負。

好友雲的兒子丁丁,今年5歲,在幼兒園有兩次被同伴欺負的經歷。一次,手上被咬了個牙印;另一次,被推到在地,屁股上摔出烏青。

雲問我一個問題:“孩子若是接二連三的被欺負,做父母的要不要幫着打回去呢?”

我準備好好回答她,便做了點功課,先翻閱了一下知乎上的歷史答案。

這一翻我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個歷史性難題,再翻心理學教材,又發現,原來這同時也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情況錯綜複雜。

看來我並不能簡單地回答雲,打還是不打。現實中,有四種情況:

1、打回去,結果不錯

有個孩子,被同學甩了一個巴掌,哭着跑回家。他爸找到肇事者,對自家孩子說:“打回去,老爸在。”孩子鼓了幾次勇氣,終於出手,心裏痛快,以後再也不怕他了,自信也提升不少。

2、打回去,結果不太好

洋洋和晨晨,從小被灌輸了“人若犯你,你必犯人”的觀念。他倆的父母是同事。有一次,同去旅行。中間起了衝突,不知誰先撞了誰一下。被撞的不肯罷休,又撞回去。

這下好了,兩個小男孩變成兩隻互噴怒氣的火龍。誰勸都不成,一路上推推搡搡,吵吵鬧鬧,總之整個行程都被他們的冤冤相報,錙銖必較給毀了。

孩子容易被欺負的原因

3、不打回去,也很好

在上面的行程裏,其實還有一個叫軒的男孩子,他父母從小教育他不要爲打翻的牛奶哭泣,被打了一下,趕緊跑開,到安全的地方。

這孩子其實也被前面倆熊孩子打鬥殃及了。不過他很快就平靜下來。不記仇,一路樂呵。

4、不打回去,也不一定好

還有一個孩子被打了,對方父母來道歉,雙方和解了。可是打人的孩子繼續欺負了被打的孩子幾次,直到畢業分開。被打的孩子長大後很質疑父母的做法。

好了,把事情這麼一攤開來,父母就有可能成爲布里丹之驢了。據說那驢徘徊在兩堆一模一樣的乾草堆前,猶豫不決,不知道究竟該吃哪一堆,最後活活餓死了。

可見,光從表面上取捨打回去或不打回去,並不是思考和解決這個問題的良策。那麼良策是什麼呢?

美國作家西蒙?斯涅克提出過一個認知模型,叫黃金思維圈。它的核心是人們應當從爲什麼出發,尋找問題的解決之道。

也就是說父母面對孩子被欺負時,最好的思考方式並不是着眼於要不要打回去,而是探究我的孩子爲什麼容易被別人欺負?

如果父母沒有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那麼被欺負的際遇恐怕無法扭轉。打一頓,回一拳只是權宜之計。

孩子容易被欺負的原因大致有三個:

1、受害者層面

我很贊同一句話,當一個人重複遭遇挫折時,一定要想一想,自己身上有什麼東西吸引了別人來傷害你。

當我看到欺負這個字眼時,我腦中最先浮現的場景是美劇《越獄》裏面那幾個被一個叫T-bag的囚犯欺負致死的男孩。

那些男孩都具備了一些易受侵犯者特質:

身材矮小,體格不健壯,看起來很虛弱,膽小,沉默,沒有一技之長,沒有貼心朋友。

這些恰恰也是研究人員發現,常常受欺負的孩子所擁有的特質。

2、施暴者層面

1999年,4月20日,在美國哥倫拜恩高中發生了特大槍擊案,兩名學生兇手用事先預備的炸藥殺害了14名師生,隨後自殺。

這起事件震動全美。社會開始討論施暴者爲什麼做出如此瘋狂的行徑?

調查結果發現:

這兩名學生沒有精神疾病,平素按時上課,成績很好,導致悲劇的原因是事發前很長時間,他們本身是被愚弄,被嘲笑,被排擠的對象。施暴者常常由受害者轉變而來。

控制不住自己打人,愛欺負弱小的孩子搞不好自己在家裏就是受虐兒,所以與其糾結於被打的那一拳,不如搞搞清楚打人的孩子怎麼了,他的家庭怎麼了?

3、環境層面

很多時候,欺負不是單個人的問題,而是情境因素。

很多孩子被欺負後,既不告訴老師,也不告訴父母,一直默默承受。

究其原因是,他告訴老師,得不到重視,老師嫌他多事;他告訴父母,父母先劈頭蓋臉呵斥:沒用,只會哭訴。

找到原因,對策隨之而來。

1、讓孩子強大

有一本書,叫《囚徒健身》,作者保羅創作的動機非常單純,只爲了不讓弱小的自己在監獄裏遭受凌辱,決定通過健身讓自己強大。

有時候別人決定揍你,只是因爲你看起來很弱,對方所要支付的暴力成本很低。要鼓勵孩子挖掘自我救贖的潛力。堅持運動,練習技能,訓練眼神,姿態,體型,塑造強大的氣場。

2、讓施暴者柔軟

墨菲生性頑劣,經常打鬥,有讀寫障礙,成績很差,以前的老師都放棄了他。

後來來了一位新老師,他把墨菲叫到一邊問道:“墨菲,你有哪些時刻是不那麼調皮的。”

墨菲想了想說:“我喜歡路易斯先生的課,在他的課上,我從不欺負別人。”

“爲什麼呢?”

“路易斯先生會和我打招呼,他單獨給我佈置作業,還會耐心地講題。”

老師和其他人商量,大家用路易斯對待墨菲的方法對待他。

沒過多久,墨菲慢慢學會了剋制,不再隨便打人。當我們給予施暴者同情和善意時,他們對待世界的態度也隨之軟化。

3、面對欺負,正確示範

有位心理學家曾說過:孩子很少好好聽大人說些什麼,但從不停止模仿他們的行爲。當被別人欺負時,父母是委曲求全,還是說不就顯得很重要。

我自己遇到過一件事,兒子所在幼兒園引進一個培訓機構的木工項目。報名前,老闆許諾大家:一人一臺機器。錢一交,就變卦了。

第一次課後,我發現所有機器旁邊都圍着兩個孩子,我帶着孩子找老闆對質。

老闆很不耐煩,大手一揮說:“把錢退了,下次別來了。”我爭取到其他家長的支持,大聲斥責不誠信行爲,最後老闆見人多勢衆,只好悔改。

其實幾個人一臺機器不是多麼重要的事,但成人如何應對欺負則給孩子們上了一課。他們學會了如何捍衛正當權益。

簡而言之,現實並不是花園般美好,父母要教會孩子不對痛苦保持沉默的勇氣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