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健康 > 乳糜瀉:讓寶寶生長髮育停滯

乳糜瀉:讓寶寶生長髮育停滯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講究營養搭配,寶寶食慾很好,可爲什麼生長髮育卻突然停滯了?

今天,兒童肥胖、營養過剩已成爲社會熱點話題,頻繁地出現在電視、互聯網、雜誌、報紙中。可提到生長遲緩、營養不良,大家往往會認爲那是過去或貧困地區纔可能發生的事情。其實,孩子生長髮育遲緩並不全是因爲營養不良,還可能是非營養性因素引起的,其中,乳糜瀉就是常常被忽視的一種非營養性疾病。

乳糜瀉:讓寶寶生長髮育停滯

真實病例:大麥茶惹的禍

這是一個足月男孩,出生體重2.9千克。分娩過程和早期餵養相當順利。

按照醫院的建議,生後1個月、2個月、4個月和6個月,父母都帶着孩子到醫院進行了必要的體檢和預防接種。體檢結果也沒有發現什麼異常。5個月時,開始添加了輔食(米粉、蔬菜泥、水果泥等),小寶寶非常順利地接受了輔食。可到9個月再進行常規體檢時,卻出現生長髮育近乎停滯。父母說自生後7個月起孩子就沒怎麼長體重。

化驗檢查發現,孩子的血色素只有89克/升(正常值爲120克/升)。於是,我和家長共同探討了餵養問題。經過改進,在孩子食慾很好的前提下,1個月後體重仍然沒有增長的跡象。接着,我又詳細瞭解了孩子自生後開始的全部飲食情況,發現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因爲聽說大麥茶能暖肚和排氣,在孩子不到2個月時,父母就開始給他喝了少許大麥茶。

進一步檢查,證實了一種人們很難想到的非營養性疾病——乳糜瀉(Celiac Disease)。經過調整飲食結構及強化營養,孩子的生長開始起步。現在,他已經1歲4個月,生長基本接近正常嬰兒的平均水平。

爲什麼不容易想到?

之所以不容易想到,是因爲人們過去一直認爲乳糜瀉在黃種人中發病率較低,況且這個孩子發病又是如此之早。

那麼,乳糜瀉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呢?這是一種具有遺傳易感性的小腸疾病,由攝入含麩質的食物而誘發,兒童和成人都可存在。小麥、黑麥、大麥等所含的麩質蛋白可刺激人體內的免疫系統,導致小腸黏膜的損傷。損傷的小腸黏膜可導致病人出現慢性腹瀉,特別是脂肪瀉,也就是大便內含有油滴,還可導致營養素吸收障礙,引起貧血、骨質疏鬆、兒童生長緩慢,甚至停滯。

小提示:在上述病例中孩子之所以發病早,就是因爲父母過早給他飲用了大麥茶,促使疾病過早發生。雖然,晚些添加麥子等含麩食品並不能預防疾病的出現,但是添加的越晚,對兒童早期影響越小。

什麼情況下要考慮到乳糜瀉?

除了胃腸道症狀外,病人可表現出缺鐵性貧血、骨質疏鬆、生長緩慢或停滯、不孕等。由於這些症狀,甚至包括胃腸道症狀在內,都屬於非特異性症狀,所以極易誤診。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可考慮到乳糜瀉這種疾病:

l 難以解釋的貧血

l 低蛋白血癥

l 轉氨酶增高

l 骨質疏鬆病引發的骨折

l 複發性腹痛或腹脹

l 皮疹

如何做出診斷?

確診的“金”方法是進行小腸黏膜活檢。但由於小腸黏膜活檢並不是一項容易開展的檢查,所以血液中特殊抗體的檢測往往成爲基本診斷方法。

由於對此病比較陌生,因此更應該積極發現和診斷。如果出現可疑症狀可以進行血液特殊抗體的檢查,包括:抗麥膠蛋白抗體、抗組織轉谷氨醯胺酶抗體和抗肌內膜抗體。抗體又分爲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G,所以血液檢查一共六項。

一旦抗體水平呈陽性,就應採取無麩質飲食治療。治療後觀察孩子情況好轉程度和複查血液抗體水平。如果孩子情況好轉,特別是兒童生長髮育速度回升,就必須堅持終身無麩質飲食治療。這樣既可改善生活質量,又可預防糖尿病、癌症、不孕症等嚴重併發症的發生。

無麩質食品治療

目前,還沒有藥物可以治療乳糜瀉這種奇特的疾病。只有通過無麩質食品治療,孩子情況才能所好轉。也就是說,必須停止食用含有麩質的食品,主要是各種麥類食品。不含麩質的食物將成爲食品來源,包括:大米、玉米、小米、豆類、薯類、水果、肉、魚、蛋、牛奶堅果等。

同時,還要根據孩子是否存在貧血、骨質疏鬆等問題,進行補鐵、鈣、魚肝油、葉酸等針對性的治療。經過2~3個月食物療法,如果情況明顯好轉,而且血中抗體水平下降,就更能證實疾病的存在。這樣,患病的兒童或成人就必須終身服用不含麩質的飲食。只要飲食得當,今後的生長髮育和生活工作能力都可保持正常。

背景鏈接:冰山一角過去曾認爲這種疾病只發生於高加索人,特別是兒童,典型的表現是體重減輕和腹瀉。現在認爲事實並非如此。由於許多病人並不出現腹瀉等消化道症狀,因此很難將體重增長緩慢與乳糜瀉相聯。據有些流行病學專家估計,世界範圍內受累及的人數可達1/330~1/800,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與現在所診斷的病人例數相差甚遠。這就如同冰山一角。預計有很多病人還處在冰山的水下部分,尚未得到診斷。由於大家對這種病認識不足,現今從出現症狀到確診的時間平均爲10年。如此漫長過程,可想而知,患兒的父母要經歷怎樣的一種焦灼。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