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健康 > 【寶寶2歲6個月】寶寶2歲6個月發育標準 2歲6個月寶寶飲食安排

【寶寶2歲6個月】寶寶2歲6個月發育標準 2歲6個月寶寶飲食安排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2歲6個月】寶寶2歲6個月發育標準 2歲6個月寶寶飲食安排

寶寶2歲6月爸爸們要擔起教育寶寶的重擔了,培養寶寶良好的社交能力,教給寶寶應該如何跟別的小朋友相處。媽媽們則應該多觀察寶寶日常生活的一些習慣,觀察寶寶有哪些生病前的徵兆,好及時給寶寶預防。寶寶的營養補充也是媽媽們應該多關心的。

寶寶2歲6個月發育標準

生長指標:

男孩:身高82.4-105.0cm;體重9.86-19.13kg;頭圍45.3-53.1cm。

女孩:身高81.4-103.8cm;體重9.48-18.47kg;頭圍44.3-52.1cm。

注:以上數據根據衛生部《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髮育參照標準》整理而成。

運動:寶寶會自如地蹲在地上玩,如果蹲的時間不長,可以不用藉助手的力量,直接站起身來。行走自如,開始玩起花樣來,橫着走,倒退着走,或一腳踩在一根方木上,一腳踩在地上,一高一低地往前走。站着能把球扔出100釐米以外,因爲寶寶腿部肌肉已經有些力量,臂力也不算小了。平衡感已相當好,站在離地100釐米的高凳上,能保持平衡向前走上幾步。不滿足於正常速度的跑步,他要快速奔跑了。跑得太快,自己突然想停下來,但還沒有控制慣性的技巧,腳收住了,身體卻收不住,常常會摔個大前趴。

語言:如果寶寶說“一塊餅乾”“兩個蘋果”,它所反映的不僅僅是寶寶對數的理解,還有對單位的理解。寶寶還不會使用量詞,會說“送媽媽一張花”,但寶寶在努力學習着。開始用語言表達心情,描述感受,不高興時會說我生氣了。會通過間接的陳述表達自己的要求,比如說“我渴了”,這樣媽媽就會給寶寶拿水來。

社交:活動範圍不斷擴大,認知能力也相應地提高,他特別需要朋友,從其他小朋友那裏寶寶可以得到許多生活經驗,那是從父母哪裏學不來的,所以寶寶特別喜歡與小朋友一起做遊戲。最喜歡過家家遊戲,願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扮演各種角色。這麼大的寶寶還不能體會分享帶來的快樂,需要父母的引導和培養。

認知:寶寶喜歡反覆聽一個故事,讀一本書。寶寶有了聯想能力,會把不同形狀的石子、樹枝和一些物品聯繫起來。寶寶不但認識身體上的器官,還能說出一部分器官的功能,而且還能夠舉一反三。

情感:對父母有強烈的依賴感,也逐漸發展出對父母的情感。寶寶希望得到父母的喜歡,開始在意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樣子和位置。寶寶很喜歡媽媽講關於自己的故事連載,通過講他自己的故事,寶寶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同時也體會到他自我存在的價值。

2歲6個月寶寶飲食

1、對於尚處在幼兒期的寶寶,水果的進食不應過多,每天以100~200克水果爲宜,相當於一箇中等大小的橘子或半個大蘋果。因水果中的主要成分是果糖,果糖攝入太多可造成寶寶的身體缺乏銅元素,從而影響骨骼發育。

2、缺鋅可表現爲個子矮、體重低、胃口小,禽蛋、魚、肉、大豆等都是含鋅較高的食物,可根據寶寶的情況,多給寶寶餵食此類食物。

3、幫助寶寶糾正偏食

寶寶接觸的食物越來越多了,卻出現了對不同食物的偏好,有的寶寶喜歡吃肉、蛋、奶,不吃蔬菜水果,有的寶寶則不愛吃主食,只吃菜,或者特別嗜好甜食,父母在寶寶的飲食上實在是煞費苦心。

爲了避免寶寶挑食偏食,父母首先要給寶寶樹立不偏食的良好榜樣,父母的飲食行爲會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寶寶;父母平時也要注意不要給孩子喂很甜的藥水,不要用很甜果汁代替白開水,不喂很甜的配方奶粉,寶寶也就不會對甜味那樣偏好了。

2歲6個月寶寶潛能開發

儘管隨着年齡的增長,寶寶的記憶能力會獲得自然的發展,但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能有效挖掘寶寶的記憶潛力。當然,瞭解寶寶記憶的奧祕是進行有效教育的前提。3歲前寶寶的記憶富有情緒色彩,特別容易記住那些使他們愉快或令他們悲傷、氣憤的事情或情景,以及其他引起他們情緒反應的事物。記憶內容在頭腦中保留時間較短,一般不會超過一年。3歲前的記憶帶有很大的隨意性,沒有目的和意圖,凡是感興趣的、印象鮮明的事物就容易記住。寶寶記憶內容在腦中保存時間的長短受多種因素影響。

本月特別關注

1、寶寶腳趾甲發炎穿透氣的鞋子:如果寶寶的腳趾甲周圍動不動就紅腫起來,說明寶寶患了甲溝炎,除了正確治療之外,給寶寶換一雙透氣的布鞋是一個好辦法。

2、寶寶口臭:這麼大的寶寶是不應該有口腔異味的,寶寶睡眠之前要刷牙漱口,注意口腔衛生,如果還不能好轉,可能是寶寶消化不良,建議帶寶寶看醫生。

3、寶寶囟門和乳牙:正常情況下,這個月齡的寶寶的囟門已經閉合,大多數寶寶已經出齊16顆乳牙了,如果您的寶寶還沒達到這個標準,需要去醫院請醫生看一下,檢查沒有異常的話,您也不必再擔心了。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