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用理性的父愛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用理性的父愛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怎樣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育兒過程中,如何實現雙向溝通?要知道孩子的教育,考驗的是父母的眼光和耐心,接下來看看這篇文吧。


雙向溝通,和孩子建立內在聯結

兒童教育專家張娟曾說:“當我們試圖跟孩子想建立一個好的溝通關係的時候,我們要鼓勵孩子表達他自己內在真實的想法,我們要給孩子說NO的權力。

這樣,在這個孩子三歲半以後,他開始形成獨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識的如果,他能保有他自己。讓孩子知道在父母這裏表達他的情緒和感受是安全的,這很重要。”

“管教就要嚴厲,如果愛孩子、充分接納孩子就沒辦法對孩子管教“,這是一種錯誤的教養迷思。

接納孩子,增進親子聯結,再設定界限,有助於培養孩子遵守紀律,進而逐步培養孩子自律。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這樣與孩子有效溝通:

1.先處理情緒,再管教孩子,避免因爲情緒激化矛盾。公衆場合時單獨教育,呵護孩子的自尊心

2.日常生活中,觀察孩子的情緒,給予及時關注和有效溝通。不急於否定,而是鼓勵孩子說出真實想法。

4.每次的溝通結束要給孩子一個回饋,讓孩子知道父母重視自己的意見,形成完整的溝通閉環。

用理性的父愛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避開教育中“稀缺心態”的陷阱

“你要好好學跳舞,你看爸爸媽媽交了那麼多錢幫你學跳舞,你要有才藝,到時候你長大了才能來開客棧。”

“要爭氣,跟這些拍戲的大哥哥大姐姐在一起以後,你以後想往哪個方向發展?”

節目中,童星父母這樣的教育觀念也讓網友爲孩子擔憂。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父母的希望,也容易讓教育掉進稀缺心態的陷阱。

爲了培育好下一代,他們不辭勞苦,紛紛奔波各地參加種種培訓班,成長班。或者,帶着孩子去參加各類活動,什麼夏令營,冬令營,禮儀文化班。

希望孩子成才,希望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當然無可厚非。

但過分關注學習等某一方面,忽略良好的行爲習慣,人際溝通能力,行爲控制力等的培養,很容易造成教育中的管窺效應,造成認知帶寬不足。

擠壓孩子有限的時間與精力,忽視他們日後長遠發展和健全人格的培養,由此,家庭教育陷入稀缺陷阱而無法自拔。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同等重要。母親在教育方面看重的是細節,而父親更注重孩子的整體和方向的教育。

1. 爸爸要多花時間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心理學家Lamb在2010年的研究發現,與父親經常待在一起的孩子更容易適應新環境。

父親與孩子相處時開展的遊戲活動,有助於促進兒童積極健康的交往態度,提升其社會交往能力。

2.爸爸對孩子的教育要有全局觀,爲孩子做正確的“導航”。

除了學習、特長的培養,還要重視良好的行爲習慣,自律意識、自信心的培養。用理性的父愛去幫助孩子,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