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認生就對了,不認生纔是問題

孩子認生就對了,不認生纔是問題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認生,恐怕纔是問題

當孩子處於0-3歲這個年齡段時,大多數的家長們會非常困惑於孩子認生,尤其帶着孩子出現在社交場合時,孩子的不打招呼,不問好,會讓家長瞬間引爆,意識到認生是個問題。

但同時,更多的家長卻忽略瞭如果孩子不認生,恐怕纔是問題。

孩子不會不管不顧“不認生”

孩子慢慢長大,對他人、對世界有更多的認識,當他遇到新鮮的事情,新鮮的人,會主動調取過去的經驗進行對比,然後自己思考,得出結論。

三歲以前的孩子,遇到沒有見過的陌生人,記憶中也調取不出曾經見過這樣子人的記憶。正常範圍內的孩子,一定會更加謹慎,不會瞬間熱絡。

家長即使看到孩子大方地打招呼,其實也能看出,孩子有一個思考的過程:“這是誰,他跟爸爸媽媽和我是什麼關係,我應該怎樣跟他接近,他對我笑,給我禮物,我應該怎麼迴應……”,父母可以覺察這個小腦瓜里正在飛速地思考,這是孩子正常的反應。

也會聽到有家長這樣描述自己的孩子:“他一點都不認生,有時不管地點是熟悉還是陌生,只要帶出去玩很快就會跑得沒影,一眼沒看住,就會找不到。” “我家孩子一點都不認生,只要別人和他玩,一鬨就跟別人走了”。

可以看到,當家長在回憶的時候,可能也有擔心,但更多的是驕傲,“看我家孩子多膽大”、“多愛社交”。

但事實卻是,如果孩子真是如此,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這樣的行爲表現,已經跟不滿三歲的同年齡段孩子的正常表現有所違背。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會有足夠的警覺,對外人、對環境有自己的觀察和思考,不會不管不顧地“不認生”。

不認生,分兩種

一種是視而不見,無論處在什麼環境,無論對方是誰,高興就一起玩,“看他很有意思,我就和他玩”,“看那有好玩的,我就跑去玩”,全然忘記父母在哪裏。

孩子這樣的情況是對他人、對環境沒有進行觀察、思考和評估;

另一種是缺乏警覺性,看到陌生人,不是對陌生人視而不見,而是經過思考,結論是:“沒關係,什麼人、什麼地方都可以”。

當孩子得出這樣的結論是有一定問題,他對於陌生人、陌生環境估計不足,沒能夠發現眼前的人和環境與熟悉的人和環境是不一樣,缺乏警覺性。

前一種對陌生人視而不見,孩子沒有考量:“他給我什麼,我就看着、拿着”,對於環境,也不去評估是否合適,隨心所欲想玩就玩。

這種情況家長要注意,會不會有自閉譜系傾向?在自閉譜系的評估中有一個行爲指標就是對環境對他人沒有全面的評估。

另一種情況,看見陌生人,對陌生人有觀察和打量,知道這是陌生人,但是他的思維偏簡單,偏天真,“他是笑着跟我玩,我就跟他玩了”,沒有更多的思考。

這種情況家長也需要引起注意,懷疑他是不是整體發育,尤其是智力發育會不會有一定的問題?

要注意這裏說的是懷疑,而不是確認,因爲除了我們提到的這兩點表現外,還要綜合一些其他的表現。但孩子如果有這樣的表現是需要引起家長警覺,查明原因。

有的孩子,尤其父母在身邊的時候,他不僅僅觀察陌生人,還會去觀察父母跟陌生人之間是怎樣的互動,這會是孩子做結論的一個憑據。

所以三歲以前的孩子,不管是家長認爲的認生還是不認生,如果孩子有這樣的思考過程,評估陌生人同時也在觀察父母和陌生人之間的互動,那孩子需要的只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我要不要和陌生人說句話?或者我先給他一個玩具”等等,逐漸地根據對方的反應,慢慢跟他接近,有的孩子可能過程短一點,幾分鐘就熱絡,也有的孩子可能過程長一點,得幾十分鐘才能熱絡,這些都沒有關係。

只要孩子有這樣的一個過程,家長看到孩子的思考,評估,就不會有上面提到的這些問題。

提醒家長注意

我們希望做更多的科普,把儘量多的知識傳遞給家長,但也要提醒家長,不要簡單地根據文章中提到的幾件事自行給孩子做判斷,將孩子對號入座。

孩子過度認生和過度不認生確實都是要引起一定的警覺,但是,孩子到底是過度還是正常範圍?不是這麼容易就可以下結論給孩子貼標籤。

如果家長髮現孩子有一些父母認爲的超出平均範圍的表現,需要引起警覺,家長要更加細緻地觀察,跟同齡孩子做一些橫向比較。

如果家長還是不能確認,要到專業的機構求助;如果通過您細心地觀察,發現是自己以前過度焦慮,過度解釋,或者是忽略了沒有觀察到一些現象,最好,千萬不要輕易、迅速地給孩子貼一個認生或者不認生的標籤。

總之做家長,需要的是更耐心,更細緻,更有智慧

孩子認生就對了,不認生纔是問題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