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0-1歲 > 嬰兒教育 > 兒童口吃

兒童口吃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專家解讀:兒童口吃

3歲的萌萌文靜內向,語言能力發展較好,但由於個別音發不準確而受到批評,隨即出現說話不連貫(即口吃)的情況。一開始,家長極力糾正,鼓勵萌萌大膽表達,但持續一段時間後並沒有明顯改善,家長非常擔心他的口吃長期持續而不能得到糾正,於是向醫生求助。

解析

兒童口吃

口吃是指說話時的中斷、重複、不流暢的笨拙狀態,是兒童期常見的語言發展障礙。在2~3歲時,孩子形象記憶的效果要好於詞語記憶的效果,也就是說,他認識的事物已經很多了,但掌握的詞語卻較少且不牢固。當他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會因暫時找不到合適的詞語而出現說話不連貫的情況。或者由於發音器官發育還不成熟,孩子對發某些音會感到困難,而神經系統調節機能又差,就容易出現說話猶豫不決、支支吾吾的情況,這是在語言發展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階段,大多數孩子能夠在幾個月後恢復正常。但是,如果口吃在幼兒期沒有得到糾正,就會延續到成年,甚至伴隨終身。

原因

⒈遺傳。統計資料顯示,父母雙方都有口吃,孩子出現口吃的概率爲60%,父母一方有口吃,孩子出現口吃的概率爲40%。

⒉模仿。孩子本來沒有口吃,但接觸的人中有口吃的,他會出於好奇而模仿,逐漸形成了習慣。

⒊器官異常。有的孩子由於口腔器官存在異常,而出現說話間斷的情況。

⒋精神緊張。這是一種最常見的誘發口吃的因素。孩子想搶話,而出現口吃;孩子受到家長的訓斥,心理壓力加大,感到自己說話不正常而變得非常敏感,唯恐說不好或說錯而出現口吃;孩子受到過度驚嚇而沒有及時得到有效的緩解,也會出現口吃。

另外,醫學上認爲精神過度緊張可導致發音器官的肌肉痙攣,使發音受阻,也會導致口吃。

表現

口吃發生的第一個高峯年齡段在3~8歲。由於孩子的發音器官尚未發育成熟,思維、呼吸、說話三者的協調性比較差,當心理上遭受刺激,很容易導致口吃現象的發生,大多數時輕時重,呈週期性。

類型

⒈難髮型:說話時第一個字說不出來,或者有些特定的字說不出來。

⒉連發型:說話時有些字要連續重複說好幾遍。

⒊中阻型:開始說話時還可以,可說到一定時候就卡住了。

⒋過渡型:說話不流暢時用一些習慣性的詞語作爲過渡詞語,才能繼續說下去。

⒌掩飾型:說話時預感到下面有的字會說不出來,就用同義字代替,或用相近的話語代替。有時找不出適當的字或句子,就會繞上一大圈,但還是沒把話說清楚。

治療和預防

當發現孩子口吃時,切忌嚴厲責備,更不能重複學他,要弄清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果是由遺傳因素造成的,應儘早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孩子的特點制訂訓練計劃,多做一些規律性練習(如跳舞、游泳、唱歌、背歌謠等),可對糾正口吃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是由器官異常造成的,則需要進行器官矯治。如果是由模仿造成的,應儘量與有口吃的人減少接觸,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可減少因內向、羞怯、懦弱等性格方面的原因所致的緊張情緒,也利於口吃的糾正。

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⒈與孩子說話時放慢語速,也提醒他放慢語速。如果孩子一時沒有接上話,不要急於提醒,而要自然地往下說,使他沉浸在自然的交談氛圍中,當不再有口吃時,再逐漸加快語速。

⒉讓孩子降低音量,輕柔地說話能減少口吃的發生。

⒊對於說話時的第一個字要緩慢地、輕輕地誘導孩子發音,然後向第二個字輕輕地滑動,如果過於急躁,很容易出現口吃。

⒋讓孩子多聽聲音優美、表達流暢、內容合適的語言,如兒童故事、詩歌等,聽熟後再複述出來。改變孩子的語言習慣,迫使他動腦筋,想好了再說。

⒌家長一定要耐心,當孩子有點滴進步時,就應給予鼓勵和獎勵。切忌在孩子說話時不斷打斷,不斷糾正,不斷指責。

總之,只要避免模仿,消除孩子說話時的緊張情緒,加強訓練,等到他的神經系統逐步發育完善後,口吃是可以糾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