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疾病 > 消化系統 > 寶寶的致命嘔吐須警惕

寶寶的致命嘔吐須警惕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個新生命的到來對於絕大多數家庭來說,無疑是大喜事一樁,儘管可以預見到未來的種種麻煩,新晉級的父母們仍會打起百倍精神準備迎接挑戰。

寶寶的致命嘔吐須警惕

有些麻煩卻不那麼好對付,至少僅有熱情是遠遠不夠的,也許一個不經意的疏忽就會導致嚴重的後果,比如說寶寶的嘔吐。對於那些一過性的,偶發的,輕度的嘔吐,通常不必要過於緊張,而有些生後早期即發生的,持續的劇烈的嘔吐,就極可能是重大、甚至是致命性疾病的提示,我們姑且將這一類嘔吐稱之爲“致命嘔吐”。這類嘔吐雖然是小概率事件,但未雨綢繆總好過事到臨頭手忙腳亂。

我在夜班急診遇到過這樣一個病例,孩子出生30個小時,嘔吐,腹脹,狀態差。家長打開小被以後,我發現其腹部明顯膨隆,就問家屬:“這孩子有屁眼麼?”“有啊,怎麼沒有呢,你看看”一個老太太打開了孩子的尿布,原來在其正常肛門的部位,僅有一極狹窄的小孔,約火柴桿粗細,周圍僅有極少量黑色胎糞,並沒有正常的肛門形態,小孔周圍成薄膜狀,隱約可見其未排出的黑色胎糞。“快把孩子包起來,住院,手術,這是肛門閉鎖的一個類型,不手術孩子沒有生存機會,快!”我趕忙開了入院單,安排其住院急診手術——不然,這孩子必死無疑。家長好像還有很多問題,我告訴他們一律住院以後再溝通——哪急哪緩啊。

據文獻報道肛門直腸畸形的發生率在1500名新生兒中就有1例,考慮到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此類患兒的總數還是挺嚇人的。很多外科醫生在見着自己孩子的第一面就是把孩子的倆腿分開檢查一下孩子有沒有肛門——這顯然是被嚇着了。其實醫學專業而外的家長如果稍微細心點,也能儘早發現問題,而這個家長直到孩子發生嘔吐,仍未意識到真正的問題所在,好在生後30個小時來就診還不算太晚。

因爲肛門閉鎖屬於消化道最末端的梗阻,因此患兒通常不會打吃第一口奶就開始吐,所以導致部分家長沒能在第一時間就發現問題。實際上消化道自上而下的任何一個部分若存在先天的閉鎖都會導致梗阻,而且通常位置越靠上發生嘔吐的時間就越早。在這一類疾病當中,以食道閉鎖最爲兇險,直到現在對我國的醫院來說對於該病的治癒率仍是一項代表其新生兒外科技術水平的標誌。雖然早在1670年人類就已經有對食道閉鎖的報告,但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本病的死亡率一度極高,近年來隨着外科及其相關技術的整體進步,治癒率纔有所提高,在一些先進地區其治癒率已接近90%。

食道閉鎖通常都能在很早的時間內爲家長察覺就是因爲患兒在第一次餵奶的時候就會出現嘔吐、嗆咳,而且唾液過多會不斷地自口腔外溢。對那些產前檢查就發現母親羊水過多的患兒,生後家長則尤其有注意其嘔吐的情況。只有儘早手術,孩子纔有機會活命。好在這種異常兇險的疾病發病率在我國較低,約爲4000例新生兒中有1例。

通過上述兩種情況,我們可以舉一反三,那便是食道以下肛門以上的任意一部位存在閉鎖都將導致患兒嚴重的嘔吐,而且多在當天即可出現。但有一種情況,需要特殊提一下——先天性肥厚性幽門(幽門即胃的出口)狹窄,此類患兒生後早期多半無明顯異常,吃奶及大小便都正常,但生後2~3周開始發生嘔吐,頻繁且劇烈,也偶有推遲到生後7~8周纔出現嘔吐的病例。這是因爲患兒幽門環肌肥厚和增生是一個過程,只有達到使其幽門管狹窄到引起梗阻的程度患兒纔會出現嘔吐。跟上述消化道閉鎖的情況比較起來,幽門狹窄似乎不那麼兇險,但若任其發展,患兒也有性命之虞。因爲隨着嘔吐的加劇,由於奶水的攝入不足,患兒最初體重不增,以後則迅速下降,發病2周而未經治療的患兒,其體重可以較初生時體重低20%左右。而且由於發病初期嘔吐導致大量的胃酸喪失,可引起患兒體內發生鹼中毒,並出現相應的症狀。也許正是由於這種嘔吐出現相對較晚,因而家長對此缺乏足夠的警惕,導致前來就診的患兒中往往多數都已存在嚴重的營養不良。中國醫科大學曾連續記錄過24例幽門狹窄的患兒,其中只有3例是在患病後2周內入院,平均的病程爲28.3天。該疾病在歐美每300~900個活嬰中就有一例,在我國約3000個新生兒中有一例,而且男嬰佔90%以上。

很多家長可能要問,這些疾病的病因是什麼,如何預防,有沒有辦法在孕期就發現這些疾病呢。遺憾的是以目前對這類疾病的認識水平尚無任何一種行之有效的預防手段,產前檢查通常也極難準確判定此類疾病的存在。僅食道閉鎖可能在產前檢查中發現異常(如果超聲檢查發現羊水過多、胎兒胃泡影消失及食管上端明顯擴張則高度懷疑食管閉鎖的存在,而這又是對產科超聲醫師較高的要求)。

前面說的三種情況都是屬於必須以外科手段來解決的嘔吐,但大家須知道的是致命嘔吐卻遠不只這三種情況。頭外傷、很多感染性疾病等均可以引起患兒的嘔吐。總之,如果患兒的嘔吐是劇烈而持續且患兒一般狀態逐漸變差的必須及時求助於專業醫生。

傳染病
呼吸系統
出生疾病
消化系統
皮膚五官
口腔疾病
泌尿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