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疾病 > 出生疾病 > 川崎病是什麼?當家長的,都應該瞭解下!

川崎病是什麼?當家長的,都應該瞭解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之前分享夏天皰疹相關的文章時,看到一位媽媽留言孩子得了川崎病。第一次看到這個名稱,很陌生。當我去查詢相關資料的時候,倒抽一口冷氣,原來這個病會危及孩子的心臟。

之前分享夏天皰疹相關的文章時,看到一位媽媽留言孩子得了川崎病。第一次看到這個名稱,很陌生。當我去查詢相關資料的時候,倒抽一口冷氣,原來這個病會危及孩子的心臟。

這是一種最早發現於日本的小兒熱疹變異急症。最早一例患者發現於1967年日本,其發病人羣多爲五歲以下幼兒,臨牀表現多爲高燒、有皮膚紅疹、空腔粘膜充血等等。那麼,川崎病是怎麼引起的呢?

下面,就來爲大家普及一下該病的醫學常識。

川崎病是什麼?當家長的,都應該瞭解下!

川崎病的患病原因

1、溫熱邪毒入體

川崎病由於其病症來勢洶洶,對幼兒健康造成了極大威脅,因此在我國中醫領域也有較多研究、診斷,最終判定爲溫熱邪毒入體導致病發。其主要由外界風邪進入幼兒體內,導致心臟以及腎臟等功能急劇衰退而至。

2、鏈球菌的變異

在西醫領域,對於川崎病的研究更爲久遠一些,在最初派出了遺傳以及傳染因素外,大多數醫學專家都認爲其病因主要來源是人體內鏈球菌的變異,導致假結核型組感染導致幼兒患上該症。

川崎病是什麼?當家長的,都應該瞭解下! 第2張

川崎病的臨牀表現

1、高燒不退

川崎病的臨牀表現多爲高燒,一般會持續5天以上,最長時間甚至會達到4周左右。這種高燒情況會出現短時間的停歇,但是又會變得經常性反覆。與其他因爲感冒病毒引發的高燒不同,川崎病的高燒會達到39℃以上。

2、皮表反應

在高燒之後川崎病患兒會出現拇指紅腫疼痛的表現,且軀幹部位會出現丘疹,很多患兒面部也會出現。但是,這些皮表的反應不會給患兒帶來同樣狀態,且過一段時間就會出現自動結痂,尤其是拇指紅腫會自然消除。

3、淋巴腫大

在前期,大多數川崎病患兒會出現淋巴腫大的情況,一般多爲一側或者雙側淋巴腫大,但不會出現化膿狀態,且數日之後會自動消退。很多時候,家長們都誤以爲這種表現是腮腺炎,但川崎病的淋巴變化只侷限於頸部前三角部位,不會有疼痛感覺

以上,就是關於川崎病如何引發,以及其臨牀表現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此外,因爲川崎病爲“舶來病”,民間並沒有相應的專業治療方案,所以建議患兒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患上川崎病,請及時進行就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川崎病是什麼?當家長的,都應該瞭解下! 第3張

而生活中,也有一些孩子得過類似的病,而往往家長把這個病症和麻疹混淆。

近期,我院兒科收治了一名開始考慮川崎病可能,後經確診爲麻疹的患兒。簡要病史如下:

患兒,男,1歲10月,因“咳嗽16天,發熱11天,驚厥1次”就診我院兒科。該患兒起病最初表現爲咳嗽,少許痰,無喘息,5天后發熱,最高體溫達40.5℃,在當地醫院門診治療後,咳嗽好轉,但仍反覆發熱,遂住院治療。住院後查血常規:白細胞計數11.2×10^9/L、淋巴細胞百分比85.5%、中性粒細胞9.6%,紅細胞計數4.48×10^12/L、血紅蛋白10^9 g/L、血小板計數280×10^9/L;血漿D-二聚體:307 ng/mg;EB病毒DNA檢測:14500 IU/ml;CRP:6.1 mg/L;肺炎支原體抗體:1:40;胸片符合支氣管炎。未行心臟彩超檢查。給予抗感染以及對症治療後,患兒仍反覆發熱。

住院期間,患兒陸續出現以下症狀及體徵:

眼瞼稍浮腫、結膜充血,有少許分泌物;

口脣充血皸裂,楊梅舌;

發熱第9天在後背部出現少許散在紅色皮疹,隨之蔓延至頸部、顏面部、腹部,壓之褪色,無破潰、滲出;頸部可觸及腫大淋巴結;

肛周發紅。

但至就診時無手足末端及肛周脫皮表現。

當地醫院考慮川崎病不能排除,且轉診前一天出現驚厥(表現爲全身大發作,持續約2分鐘後緩解),故轉診我院(入我科時爲晚上21點)。追問個人史及家族史方面,既往未接種過麻疹疫苗,無明確接觸麻疹病人史。我科綜合分析患兒病例特點,考慮麻疹可能性大,當晚轉診至本市傳染病院。後查麻疹病毒IgM抗體爲陽性,心臟彩超未見異常。麻疹診斷明確,經積極治療27天后治癒出院。

川崎病是什麼?當家長的,都應該瞭解下! 第4張

麻疹和川崎病,都是小兒時期常見的急性發熱性出疹性疾病。麻疹是一種有着上千年曆史的傳染性疾病,而川崎病一種免疫介導的全身性血管炎,從最初報道,至今時間不過“半百”(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首次報道),兩個疾病怎麼會混淆在一起呢?仔細研究,發現兩者確實有着“扯不斷、理還亂”的千絲萬縷的聯繫。

衆所周知,當患兒持續發熱5天以上,經抗生素治療無效,同時有以下表現時,需考慮川崎病可能:

發熱後2—4天,出現以軀幹、四肢爲主的瀰漫性充血性紅斑,以前胸、後背最爲多見,面部、四肢也可以見到。一般來講,這種皮疹大約持續4—5天后才消退。

發熱後雙眼球結膜瀰漫性充血。

口脣潮紅如櫻桃,並口脣乾裂、出血,口腔粘膜充血,舌頭髮紅,可見芒刺,好似楊梅。

病初(1—9天),手指和足趾腫脹、發硬,手和腳的掌面發紅,進入恢復期時(9—21天),出現沿手指和腳趾端指甲牀成膜樣地大片脫皮,有的患兒肛門周圍的皮膚也出現脫皮。

在頸部可觸摸到腫大的非化膿性淋巴結,約蠶豆大小。

下面來看看麻疹的臨牀表現:

典型麻疹可分爲四期,即潛伏期、前驅期、出疹期和恢復期。臨牀上表現爲發熱、咳嗽、結膜發炎、眼瞼水腫、眼淚增多、畏光等,頸部可觸及腫大淋巴結,出疹前可見有特異性表現的麻疹黏膜斑,多在發熱後3-4天出現皮疹。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異症狀,如全身不適、食慾減退、精神不振等,嬰兒可有消化系統症狀,如嘔吐、腹瀉等。

川崎病是什麼?當家長的,都應該瞭解下! 第5張

仔細對比,兩者在症狀及體徵上確實有驚人的相似!兩者之間有哪些異同點?

1、發病年齡:

川崎病一般好發於2 歲以下兒童,佔80%,無明顯季節性,呈一定的流行性及地方性。

麻疹通常6個月至5歲小兒發病率最高。近年來由於麻疹病毒的基因變異,發病率又有上升趨勢,且患者年齡分佈也有所改變,以年長兒、青少年發病較前增多。因病毒變異,成人感染麻疹的比例在不斷攀升,診斷難度和發病症狀也都明顯比兒童嚴重。

2、疾病分類:

現今多認爲川崎病是易患宿主對多種感染病原觸發的一種免疫介導的全身性血管炎,在教科書上分類屬於風溼性疾病。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傳染病,爲自限性疾病,在教科書上分類屬於感染性疾病。

3、發病病因:

川崎病目前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但大量流行病學和臨牀觀察顯示,川崎病與感染相關,尤其是與病毒感染有關,如EB病毒、人類皰疹病毒、人類細小病毒等。值得注意的是,有文獻報道,臨牀上存在麻疹合併川崎病的病例,所以推測,麻疹病毒亦有可能是導致川崎病的誘因之一。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國家規定的二類急性傳染性疾病。

4、多臟器系統損害:

川崎病和麻疹臨牀上都有多臟器系統損害。

川崎病爲一種免疫介導的全身性血管炎,幾乎全身各臟器系統均可受累,如可累積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血液系統、皮膚、粘膜、關節等。

麻疹除皮膚、粘膜受損外,常有肺炎、腦炎、心功能不全等併發症。

5、皮疹特點:

川崎病的皮疹一般在發熱後2—4天出現,皮疹呈多樣化,常呈瀰漫性充血性斑丘疹、多形性紅斑樣或猩紅熱樣皮疹,亦有麻疹樣皮疹等,多出現軀幹部,面部、四肢也可以見到,但無皰疹及結痂。一般來講,這種皮疹大約持續4—5天后才消退。

麻疹最典型的皮疹在出疹期:多在發熱後3-4天出現皮疹,體溫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爲稀疏不規則的紅色斑丘疹,疹間皮膚正常。出疹順序也有特點:始見於耳後、頸部、沿着髮際邊緣,24小時內向下發展,遍及面部、軀幹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嚴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膚水腫,面部水腫變形。大部分皮疹壓之褪色,但亦有出現淤點者。恢復期:出疹3—4天后皮疹開始消退,消退順序與出疹時相同;皮膚顏色發暗。疹退後,皮膚留有糠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癒。

6、主要治療:

川崎病主要治療藥物爲丙種球蛋白及阿司匹林。

麻疹治療原則爲對症處理和預防併發症,重症麻疹可應用丙種球蛋白。

7、可供鑑別的特異性表現:

典型川崎病患兒,可有四肢末端脫皮。當經過治療進入恢復期時(9—2l天),可出現沿手指和腳趾端指甲牀成膜樣地大片脫皮,有的患兒肛門周圍的皮膚也出現脫皮。同時,部分患兒心臟彩超提示冠狀動脈損害,這是川崎病的特異性表現。

典型麻疹患兒,可有麻疹黏膜斑。在發疹前24—48小時,麻疹病人常在第一磨牙對面的頰黏膜上出現科氏斑,即麻疹黏膜斑,爲麻疹前驅期的特徵性體徵,有早期診斷價值。此種細小口腔內疹,呈白色,爲0.5—1 mm針尖大小,散在於鮮紅溼潤的頰黏膜上。初起時僅幾個,很快增多,且可融合,擴散至整個頰黏膜,以及口脣內側、牙齦等處,也偶見於眼瞼結合膜上,極少發生於硬、軟齶。斑點數目少時易在日光下見到細小白點,周圍紅暈,數目衆多時可融合成片,僅見充血的頰黏膜上有細鹽樣突起顆粒。科氏斑一般維持2—3天,迅速消失,有時在出疹後1—2天還可見到。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麻疹病人均可見到麻疹黏膜斑。

川崎病是什麼?當家長的,都應該瞭解下! 第6張

查閱文獻,臨牀上既有川崎病誤診爲麻疹的病例,亦有麻疹誤診爲川崎病的病例,而麻疹合併川崎病的病例也時有報道。歸根結底,兩者在症狀及體徵上相似之處太多!但是,如果能夠準確掌握兩種疾病主要的臨牀表現,仔細詢問患兒的病史,瞭解其病情的演變情況,結合部分輔助檢查,對於典型麻疹及典型川崎病的鑑別也並不是那麼難。

總之,臨牀上遇到類似的病例,考慮川崎病的同時,則要排除麻疹的可能;在不能排除麻疹的情況下,亦需考慮川崎病可能。只要在思想上保持警惕,即使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亦能辨你是雄雌!

傳染病
呼吸系統
出生疾病
消化系統
皮膚五官
口腔疾病
泌尿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