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中秋長假出遊常見病

中秋長假出遊常見病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國慶、中秋節即將來臨,很多人都有乘秋高氣爽外出旅行的計劃。然而,出行者中可能會有人常因腹瀉而被困在旅館裏望景興嘆。近些年來,“旅行者腹瀉”已成爲多發病常見病,威脅到衆多外出旅遊人們的健康。據有關資料表明,拉美、南亞、非洲發病率達30%-40%以上;西歐、北美爲7%-15%。隨着旅遊熱的升溫,中國一些大城市流動人口的增加,旅行者腹瀉發病率約10%左右,並呈逐漸上升趨勢

中秋長假出遊常見病


  ●旅遊者腹瀉不僅僅是“水土不服”

過去,人們對旅行者發生腹瀉,往往認爲是“水土不服”造成的。經流行病學調查及專家們的研究,發現旅行者腹瀉由多種原因引起,最常見的是旅行者吃了或飲用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食物和水,導致腹瀉。在病原微生物中80%爲產毒性大腸桿菌、志賀氏菌、空腸彎曲菌、氣單胞菌、沙門氏菌、非霍亂弧菌等腸致病性細菌,其中產毒性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佔患者中的60%-70%,其次是輪狀病毒、梨形鞭毛蟲引起的腹瀉。

其他因素有,外出旅行時對當地的氣候變化、地理環境及飲食習慣不適應,加上沿途乘車、乘船或乘機的過度疲勞,精神過於緊張和情緒不穩,極易導致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胃腸道功能紊亂,使機體抗病能力下降,如再吃了不潔食物,便會受到感染而發生腹瀉。此外,旅行者對異國異地的病原微生物缺乏免疫力,也是易受感染引起腹瀉的重要原因。


  ●旅行者腹瀉夏秋季節高發

旅行者腹瀉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夏秋季節爲發病高峯時期。當患者食用了被細菌或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後,病菌便會侵入空腸或迴腸安營紮寨,大肆繁殖,進而興風作浪,產生大量的毒素,使腸道內微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導致腸道微循環障礙,血流不暢瘀滯而發生炎性水腫,腸黏膜滲出增多,腸蠕動加快,從而引起腹瀉。一般受到感染後潛伏期爲12-48小時,絕大多數患者發病急促,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裏急後重感或有非血性黏液便,伴有發熱、全身乏力不適、精神萎靡等症狀,輕者每日腹瀉3-5 次,重者每日可達20-30次之多,患者常因脫水和酸中毒而危及生命。

●對待旅行者腹瀉應防患於未然

外出旅行前,主動了解所去國家或地區的地理環境、氣候變化、衛生狀況以及有無傳染病流行等情況,並接受相應的預防接種。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口服rBS/WC疫苗,這是目前能對產毒性大腸桿菌所致旅行者腹瀉提供有效保護的唯一方法。如到衛生條件比較差的地區或到東南亞、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區旅行,在出發前可服用rBS/WC疫苗。

旅遊過程中,最首要的是把住病從口入是關鍵,注意飲食衛生。在家養成的飯前便後洗手的衛生習慣,出門在外更應堅持。洗手時要用肥皂搓擦後,用自來水衝淨,自然晾乾;食用飯菜必須是新加工的熟食,如發現飯菜變餿或有異味,就不要吃了;也不要爲飽口福而食用生猛河海鮮;儘量不要在街頭買無證小商販的各種吃食和飲料;生吃蔬菜及水果時,要用自來水徹底清洗,用乾淨刀削皮食用;喝水以白開水爲佳,去遊山戲水前要帶上開水,儘量不飲山泉水;外出旅遊應帶些大蒜,每頓吃幾瓣,還可吃些食醋、生薑或大蔥,既有利於開胃,又起到殺菌防病作用。


  外出旅行儘量不打亂原有的生活方式,仍要生活規律,保證睡眠,防止旅行疲勞;情緒要穩定,不要爲趕乘火車或飛機而過度緊張;要根據當地環境及氣候變化來增減衣服,晚間睡覺要蓋好被褥,要防受涼感冒;每天還要堅持適度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一旦在旅行中發生腹瀉,輕者可服用氟哌酸或瀉痢停;若懷疑是鞭毛蟲感染引起的,可服甲硝唑,同時口服補液鹽,按說明兌白開水飲用。患者需多臥牀休息,在室內稍事活動。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的米湯、稀粥、麪條爲宜,多喝白開水。如腹瀉較重,有脫水及電解質紊亂者,應及時到當地醫院治療,以免發生意外。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