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帶娃看病攻略,每一條都是乾貨!一定要收藏!

帶娃看病攻略,每一條都是乾貨!一定要收藏!

來源:寶貝周    閱讀: 7.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管多有經驗的一線醫生,一遇到自己的小寶寶生病,也都會手忙腳亂。就好像教書多年的優秀教師,在自己的小寶貝調皮搗蛋時,也會不知道從何下手。每一個媽咪,都被那個生病了之後,有點兒鬧騰,有點兒蔫兒的小孩兒給牽得緊緊的。

不管多有經驗的一線醫生,一遇到自己的小寶寶生病,也都會手忙腳亂。

就好像教書多年的優秀教師,在自己的小寶貝調皮搗蛋時,也會不知道從何下手。

每一個媽咪,都被那個生病了之後,有點兒鬧騰,有點兒蔫兒的小孩兒給牽得緊緊的。

不管媽咪在職場叱吒風雲,在崗位上意氣風發,抑或是料理家務井井有條的全職媽媽,只要碰到了孩子生病,所有的理智都拋之腦後。

此刻,她只是一個心疼而着急的媽媽。

孩子的每一聲咳嗽,每一次喊疼,每一次說不舒服,都狠狠地揪着當媽的心。

我知道,焦慮的媽媽沒時間看心靈雞湯,所以這一篇,我們認認真真聊乾貨。

你甚至可以收藏起來,臨陣磨槍看兩眼,也完全來得及。

第一問:是綜合醫院還是兒童醫院?

對於常見的感冒咳嗽發燒之類的病症,我自己有一個選擇公式:

距離近的兒童醫院>距離近的綜合醫院兒科>距離遠的兒童醫院>距離遠的綜合醫院兒科

在北京這樣地域遼闊的城市,距離遠近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

這意味着要在路上折騰多久,孩子哭鬧的可能性有多大,在外面吃幾頓飯,請多長時間假。

如果這些因素都不在考慮範圍內,那一定選擇兒童醫院。

3公里的綜合醫院,和5公里的兒童醫院,都屬於近距離範圍,我選擇兒童醫院。

3公里的綜合醫院,和25公里的兒童醫院,我會選擇綜合醫院看兒科。

爲什麼優先選擇兒童醫院?

一方面,兒童醫院科室細分比較具體,各科大夫術業有專攻,看診經驗豐富。

以兒研所爲例,僅兒童內科就有腎臟內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血液內科、消化內科、呼吸內科、泌尿內科等門診。

另一方面,兒童醫院有許多自制藥,專門針對兒童患者,而且“僅限本醫療機構使用”。

首都兒研所這類藥品有:膚樂霜、二甲硅油等皮膚科用藥,柴防口服液、清熱散瘟口服液、清肺平喘口服液、杏貝止咳祛痰口服液等內科用藥,複合鈣顆粒劑Ⅱ號、Ⅲ號等補鈣藥品。

兒童醫院這類藥品有:溼疹治癒乳膏、鞣痠軟膏、複方爐甘石洗劑等皮膚科用藥,遠志杏仁合劑、響音合劑、肺炎合劑、銀黛合劑、痰喘寧合劑等內科用藥。

沒有設立兒童醫院的城市,一定選擇綜合醫院的兒科。

兒科之所以區分於其他科室,是因爲同一種病症,孩子和成人有較大的區別,包括病情的體現、病程的發展、用藥的情況等,孩子絕不等同於一個縮小的成人。

連綜合醫院的醫生都不敢給自己的孩子隨便診斷用藥,我們哪兒來的勇氣給孩子開藥呢?

《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指出,因用藥不當,我國每年約有3萬名兒童耳聾。

一定要謹記:兒童要用兒童藥,不能擅自用藥,謹慎謹慎再謹慎!

第二問:是網上預約還是現場掛號?

我的建議是:能網上預約,就一定網上預約。

以兒研所爲例,目前的掛號途徑有:電話預約、網絡預約、現場預約、醫生診間預約、出院複診預約、社區轉診預約、京醫通微信及京醫通自助機預約掛號。

推薦京醫通微信掛號,掛號方式:關注京醫通微信公衆號,綁定相關信息,可預約7天內號源。

一般來說,通過京醫通微信掛號,早上8點以前,可以掛到當天上午的普通號,早上9點以前,可以掛到下午的普通號,晚上7點以前,可以掛到當天晚上的普通號。(沒錯,兒研所有夜班內科,不是急診喔!)

如果提前7天預約的話,掛到專家號也不是夢。

如果目標醫院沒有網上預約系統,必須要現場掛號,那麼建議你請一個家人先去排隊掛號,掛到號後再帶娃前往。

因爲我有過慘痛教訓啊!一大早收拾完娃,一家人一起去醫院,掛到了下午號,只好又回家待了倆小時,再浩浩蕩蕩去醫院。

另外,減少孩子在醫院的停留時間。一方面避免哭鬧的產生,另一方面也是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

第三問:打車還是開車?還是公共交通?

我的建議是:打車>開車>公共交通

一般來說,醫院附近,尤其是各個兒童醫院附近是不分晝夜的超級大堵點。

我隨便截個圖來感受一下,當全城90%以上地段都是通暢的綠色時,兒童醫院附近是完全不流通的暗紅色。

帶娃看病攻略,每一條都是乾貨!一定要收藏!

如果打車的話,靈活度就高多了。到堵點附近,就跟司機師傅商量好,提前下車。哪怕抱着孩子走一段路,也比堵車兩個小時要好得多。

至於公共交通,我每次決定帶娃去看病,都正好是早晚高峯,公交、地鐵完全擠不上去,而且距離兒研所最近的地鐵站也要走很長一段路,所以直接放棄這個方案。

第四問:是全家出動還是單槍匹馬?

孩子生病,是最需要家人支持的時刻。

小豌豆的爸爸因爲工作原因,辭典裏沒有“請假”這個概念。

呃,也不能這麼說。

小豌豆剛出月子的時候得了輕度肺炎,那麼不盈一握的小傢伙在醫院打點滴。小豌豆的爸爸心急如焚,晚上七點多終於坐不住了,請假到醫院看孩子,九點鐘他到達醫院的時候,我們已經準備打車離開。

所以每次小豌豆需要去醫院的時候,爺爺奶奶都義不容辭地一同上陣。我做指揮官,爺爺主要負責排隊,奶奶主要負責帶娃,我主要負責各種問醫生。

第五問:是每次帶娃還是偶爾出席?

必須帶娃的情況:首診,即第一次看醫生的時候。

首診時,醫生會聽診視診,必須要患者本人在場。

一般不用帶娃的情況:看化驗結果。

一般來說,醫生在首診的時候,就會把“望聞問切”這類需要患者在場的檢查給做完了。而且驗血、驗便後,至少需要半個小時才能出結果,還是那句話,減少孩子在醫院的停留時間。

最好帶娃的情況:複診。

一般有兩種情況需要複診:

一是醫生認爲必須要複診,(記得請醫生給預約號);

二是醫生會說:“如果三天後,症狀沒有減輕,再來複診”。

複診的時候,醫生會比照病歷和病患的情況,判斷下一步治療方案。

第六問:是跟醫生說還是聽醫生說?

聽醫生說固然重要,但是跟醫生說也不能忽略。

有一個常見誤區: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去醫院就是要聽醫生說。

西醫有一個特點:大部分常見病症只要確診了,就會有對應的治療方案,重點難點就在於“確診”。

兒科醫生的工作強度非常大,每個患兒就診的2分鐘裏,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做出診斷。醫生確診,一方面依靠豐富的從醫經驗,另一方面要聽家長說,即望聞問切的“問”。

所以,一定要跟醫生說,簡明扼要說重點,態度溫和心懷感激。

家長要說什麼?以感冒咳嗽爲例。

症狀感受:咳嗽?有痰沒?流鼻涕?清鼻涕還是黃鼻涕?發燒沒有?精神狀態怎樣?

病情發展:咳嗽幾天了?哪天開始有痰?發燒最高到幾度?持續多長時間?

用藥情況:吃了什麼藥?哪兒開的?什麼劑量?吃了幾天?之前有無藥物過敏?

切記,不要跟醫生爭吵。

醫生每天面對上百個哭鬧不適的孩子和緊張焦慮的家長,連上廁所都有被指責脫崗的風險。將心比心,家長的理解和感激一定比焦躁和怒火更能有利於孩子順利就診。

說句大白話,跟醫生大鬧一通,孩子的病就能好得快麼?

第七問:是來個驚喜還是提前預告?

去醫院,一定要提前跟孩子說,不哄不騙。

醫院應該是什麼地方?

醫院應該是減輕病痛的神奇地方。

“寶貝,我們今天要去醫院啦!醫院有醫生阿姨,有好多小朋友,他們和你一樣生病了呢!”

醫生應該是什麼樣的人?

醫生應該是妙手回春的魔法師,而不是嚇唬孩子“再哭醫生就給你打針了”的背鍋俠。

當爸爸媽媽擺正了心態,小朋友們對醫院的接納度會奇蹟般上升。

我有一個朋友靜,她分享了一個妙招:告訴自己的寶寶,聽診器貼在小肚皮上,就好像小蝸牛或者小烏龜在你背上和肚子上爬一爬,涼涼的,不疼。小寶寶不但愉快地接受了,反過來還勸慰別的害怕聽診器的小朋友。聽了她的分享,我再次體悟到這個真理:好媽媽的智慧是無窮的。

此外,平時看的繪本也可以納入一些去醫院看病的題材,小豌豆這回是得益於巧虎某月齡的看病系列,所以當他發現自己也可以像巧虎一樣看醫生,掀衣服聽診,張大嘴看診,還要抽血,他就跟見偶像一樣興奮。

這類繪本還有:《阿莫的生病日》、《月亮生病了》、《生病了,不害怕》、《生病了怎麼辦》等等。

第八問:是蒙着眼睛還是大膽圍觀?

孩子生病,抽血是難免的。

我在抽血窗口,看到一個很好的大夫,不厭其煩地對捂住孩子眼睛的家長說:“不要捂眼睛,讓他看着吧。”

一方面,抽血的器具、血液的流動等等,都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減少扎針瞬間的疼痛感。

另一方面,生命中這麼重要的血液,以這種無傷害的方式呈現出來,難道不是一種奇妙的體驗?

重點就在於家長如何引導。

第九問:是給個獎勵還是給個鼓勵?

所有兒童醫院的門口都有一道獨特景觀,玩具攤。平日裏淘寶都不會去搜的玩具,在這兒賣得風生水起。

因爲幾乎每一個媽媽在醫院都說過這句話:“寶寶不哭的話,媽媽就獎勵給你一個玩具。”

“獎勵”這一招確實挺管用,只要能停止孩子歇斯底里地大哭,偶爾用幾次也無傷大雅。

但有時候,“鼓勵”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待會兒打針的時候,可能有點兒疼,但是很快就會不疼了,媽媽相信你能挺過去。”

“媽媽看到你剛纔打針的時候,雖然疼得哭了,但是你很快就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有沒有覺得自己長大了,是個大孩子了?”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孩子對“長大”的渴望。

第十問:是放寬政策還是堅守規則?

但凡孩子病癒後的媽媽,內心都會犯點兒嘀咕:生一場病,自己的小天使寶寶怎麼就變身小惡魔了呢?

平時電視只允許看10分鐘,生病一哭鬧,電腦電視手機輪番上陣。

平時零食只能吃2塊餅乾, 生病一哭鬧,餅乾糖果冰激凌要啥有啥。

平時吃飯必須坐餐椅自己吃,生病一哭鬧,追着哄着慣着餵飯,能喂一口是一口。

我的建議是,長時間哭鬧確實不利於孩子身體的恢復,所以生病期間確實可以稍稍放寬一些要求,但是關涉孩子身體健康和習慣培養的規則,還是不要輕易破壞。

在孩子哭鬧的時候,轉移注意力,多抱一抱孩子,想點兒新遊戲,準備點兒新繪本,餐食換點兒新花樣,都是很好的方法。這些方法並不難實施,難的是這份心意。

10個問題也許不能解答所有的問題,但請記住最重要的一點:媽媽的狀態比孩子的狀態更重要。

孩子生病,媽媽是最辛苦的主力軍。媽媽的精神、身體狀況都直接影響孩子的恢復進度。

所以,親愛的媽媽們,愛孩子,更要記得愛自己。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