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人死靈魂存在是怎樣被證實的?人死靈魂在哪裏?

人死靈魂存在是怎樣被證實的?人死靈魂在哪裏?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俄羅斯有媒體登出一篇文章,稱有學者找到有力證據,證實人死靈魂存在。人死靈魂是否存在一直以來都存在很大的爭議,我們也無法證明此事。這些學者是怎麼證實人死靈魂存在的呢?如果靈魂存在,在哪裏呢?

鏈接:

關於人死後生命是否依然存在的問題一直被各界爭論不休,然而俄羅斯《晨報》10月30日文章卻指出,這一問題的答案已變成肯定,學者們找到了有力證據證明,人在心跳停止以後依然存在“靈魂”。

研究報告中指出,人的“靈魂”是較之常規神經元更爲根本的某種東西。醫學教授認爲,意識是一直存在宇宙中,並且很可能是從宇宙大爆炸時期開始的。據他所說,當人的心跳停止,人腦中所存儲的信息不會隨之消逝,而是繼續在宇宙中擴散。根據學者的觀點,這一理論可以解釋很多經歷過臨牀死亡的人回憶起自己在“深長的隧道里”或者看到“一束白光”這一現象。

人死靈魂存在是怎樣被證實的?人死靈魂在哪裏?

人死靈魂存在是怎樣被證實的?人死靈魂在哪裏?

學者表示,“當人的心跳停止,血液停止流動時,微管失去其量子狀態,但存在於其中的量子信息不會被破壞,所以它們就在宇宙中傳播散佈。所以如果重症監護室的病人存活下來,他們多會講述那“一束白光”或者看到自己如何“靈魂出竅”;如果病人去世,那麼量子信息就會在不確定的期限內存在於肉體之外,即‘靈魂’。”

美國神經外科教授亞歷山大也曾在自己的著作《天堂的證明》一書中描述了自己的“陰間旅程”,“當時我處於昏迷狀態,感覺自己在天堂,周圍有蝴蝶飛舞還有一些類似於天使的物質。”

  靈魂

指生命;人格,良心;精神、思想、感情等,也比喻事物中起主導和決定作用的因素。宗教認爲附在人的軀體上作爲主宰的一種東西。靈魂離開軀體後人即死亡。

漢語詞語基本信息

【詞目】靈魂

【拼音】líng hún

【英譯】[soul;spirit; ghost]

  【基本解釋】

1、文化意義上可以影響或激勵後人的人文成果。

2、科學非正統派認爲附於人體的心意之靈。

3、比喻起關鍵和主導作用的核心因素。

4、高尚的品格。

5、宗教認爲附在人的軀體上作爲主宰的一種非物質的靈體,靈體離開軀體人即死亡。

  詳細解釋

1、宗教認爲附在人軀體上作爲主宰的靈體,靈體離開軀體人即死亡。

《楚辭·九章·哀郢》:“羌靈魂之慾歸兮,何須臾而忘反。” 漢 蔡邕《陳留太守胡公碑》:“靈魂徘徊,靡所瞻逮。”《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三:“ 興娘 吾兒,你的個丈夫來了,你靈魂不遠,知道也未?

  靈魂

”李二和《遠行》:“靈魂,是開啓生命、破譯自然、領悟真諦的神聖鑰匙;是滋養和照耀生命的水與陽光;是極致的世界。”

2、泛指生命。

葉紫《星》第五章:“她很不願意這弱小的靈魂孤零零地留在世界上,去領受那些兇惡的人們的踐踏。”

3、指精神、思想、感情等。

清 秋瑾《寶刀歌》:“寶刀之歌壯肝膽,死國靈魂喚起多。” 巴金《隨想錄·文學的作用》:“文學作品能產生潛移默化,塑造靈魂的效果。” 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他們的靈魂是多麼美麗和寬廣。”

4、指人格,良心。

瞿秋白《出賣靈魂的祕訣》:“從 中國小百姓方面來說,這卻是出賣靈魂的唯一祕訣。”

5、比喻事物中起主導和決定作用的因素。

周恩來《抗戰軍隊的政治工作》:“以革命主義爲基礎的革命政治工作是一切革命軍隊的生命線與靈魂!” 任德耀《小足球隊》第四幕:“你是我們球隊的靈魂,得分的鑰匙。”

  字源學上的解釋

從字源學的角度看,法語“靈魂”(“anima”)意爲“賦予生命者”,也就是製造出有獨特個性的生命體者,獨特個性指的是基因密碼。[1]

  宗教名詞

靈魂(英語:Soul,或是Spirit)在很多宗教思想都存在,指人類超自然及非物質的組成部份。許多宗教都認爲,靈魂居於人或其他物質軀體之內並對之起主宰作用,大多數信仰都認爲亦可脫離這些軀體而獨立存在。不同的宗教和民族對靈魂有不同的解釋。

靈魂具有重要的宗教意義,不同的宗教對人死亡後靈魂去向解釋不同:

  靈魂非永恆說

死後靈魂就會煙消雲散(原始宗教)。靈魂是生命生滅週期中一個階段中陰的型態,在投胎時便消滅(佛教)。

  靈魂永恆說

死後休眠和復活,到未來某個特定時刻可以復活,例如古埃及和其影響的一神教,在復活前形同消失。死後生命,相信死後會再次輪迴,進入新生的人或生物體內,例如印度教和(民間信仰化的)佛教。面臨上天的審判死後永生(古希臘和其影響的民間信仰)。死後成鬼(古代中國墨家和古羅馬等和其影響的民間信仰),除了偉人成聖外,常人死後靈魂會變成鬼,但不代表是邪惡的,而會保佑子孫,或向殺害本人的壞人報復,所以類似低級的神明。靈魂是生物形體的規則和信息,所以是永存但不是永生(柏拉圖主義)。原始宗教的靈魂觀

靈魂來自一個全能的神靈。在人類的原始宗教中,靈魂的本質就是力量。力量、靈魂和生命是可以彼此互換的觀念。這些力量被認爲存在於人類和其他生物(包括植物)的生命之中。

以澳洲的原住民爲例,他們將靈魂分爲內部靈魂(Internal soul)和外部靈魂(External soul)。內部靈魂是整個身體(即物質部份);外部靈魂則是可以離開身體之外的部份。外部靈魂會離開身體,並會停留在圖騰(即生物的替身)上。

  道教元神說

除了魂魄說以外,中國的道教的許多派別都認爲,人的靈魂是一種擁有意識的特殊物質,並稱之爲“元神”。這種元神有陰陽之分,而經過修煉,使人變爲純陽,就可以控制靈魂進出肉體。他們稱之爲“元神出竅”。

  佛教靈魂觀

佛教本不說靈、肉二元觀、靈魂不滅論等。因爲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對於靈魂與肉體之同異並不予以作答(即無記),亦即否定靈魂與肉體可截然劃分爲二之想法。而因果報應和輪迴關係所聯繫的是業力。《大莊嚴論》:“諸婆羅門復作是言:‘若無我者,誰至後世?’時憍屍迦語諸人言:‘汝等善聽。從於過去煩惱諸業,得現在身,及以諸根;從今現在復造諸業,以是因緣,得未來身及以諸根。我於今者,樂說譬喻以明斯義,譬如穀子,衆緣和合,故得生芽,然此種子,實不生芽,種子滅故,芽便增長。子滅故不常,芽生故不斷。佛說受身亦復如是。雖復無我,業報不失。’”

在佛教傳入中國時,由於中國人重視祖先,因而使佛教慢慢變質而發展靈魂觀念。由於淨土宗佛力救渡信仰的盛行,漢傳佛教的喪禮中,一般會誦經超度以引導亡靈早登西方淨土,這只是漢傳佛教的做法。南傳佛教則不承認有獨一的個體或靈魂存在,不過鬼是確實存在的。要區別的是:鬼並不是靈魂,在南傳佛教的教義中,鬼是六道之一,與靈魂是完全不同的意思。

許多佛教大德,根據佛教的經論義理及事證,主張一般人所謂的人死後出現的靈魂,所指的是中陰身,這是不同於鬼,因爲鬼和人都是佛教六道衆生之一,靈魂不歸屬因業報而已趣嚮往生的任何一道。如李炳南在佛學概要十四講表所說。

  基督宗教靈魂說

早期基督教將靈魂分作“靈”(希臘文pneuma)和“魂”(希臘文psyche)兩部份:“魂”(即生命力)是血肉的,所有生物都有的;“靈”(智慧或理性等人類的獨特表現)則是來自上天的,只有人類才擁有。因此,基督宗教地區會有“人類是萬物之靈”之說。《聖經》的原文用詞“魂”(即希伯來文 nephesh和希臘文psyche)顯示,並未將身體和“魂”加以劃分,而且描述“魂”是會死亡的。

原始基督教認爲靈魂是不是不滅的,但可透過復活,最終會和同樣復活了的肉體一起到天堂或地獄。

根據《聖經》的描述,已死信徒的身體可能會改變,與得榮耀的耶穌的身體相似,所以靈魂即使會死也不重要。

但因受古希臘哲學新柏拉圖主義的思想影響,中世紀的基督教信仰中,將人劃分爲兩部分-靈魂與身體,在生之時是不分離的。

中世紀最廣泛的觀點認爲靈魂是上帝所創造的,上帝爲每一個新身體創造一個靈魂。這想法受到改革宗傳統和加爾文宗等支持,也爲天主教所接受。另一個觀點則認爲個人的靈魂承自父母。

  伊斯蘭教靈魂觀

伊斯蘭教靈魂觀所根據的是《古蘭經》。其觀點認爲靈魂是真主(阿拉)所創造的,真主爲每一個新身體創造一個靈魂,最終會到天堂或地獄,在復活之時,靈魂和身體將會重新複合。

靈魂的意義與“呼吸”、“風”相關聯。靈魂是在身體受造後才受造的;但靈魂是永恆的,可是在古蘭經中不提及在死後未復活的靈魂,相信只是和肉體一樣需要復活,而不是繼續保持感覺和現形的能力。伊斯蘭教的靈魂觀包含了傳統、神學、哲學、神祕主義等四種看法。

而在伊斯蘭世界中尚流行女性無靈魂之說,但有無靈魂不影響其永生和得救,女性無靈魂只表現其活着時的能力不及男性。此說其實在古基督教世界也曾經流行過,而且經公開辯論後失敗並常被視爲異端,相對在伊斯蘭世界一直是主流的見解。這是和伊斯蘭神學無關而是很多信徒習慣的看法,從未被官方討論過的。

  陰陽學的靈魂說

陰陽學認爲人可以被靈魂附身附身後:身邊常發生離奇的事情,有時覺得胸口有壓迫感覺喘不上氣,需女性帶雲海石手鍊,男士帶紅竹石飾品,之後用“赤鱬鱗,玫瑰金,橘子石,影子石,法體鹽”製作成石碑護身符。在結印冊上按照生日添加結印:農曆3到5月出生需添加“雲鬆,藏之介,南宮橘末”3個結印。農曆6到8月出生需添加“贔屓,九虹錦聲,八重冰梅”3個結印。農曆9到11月出生需添加“千帆團扇,藏之介,羽心”3個結印。農曆12到2月出生需添加“雲鬆,刳舟剡楫,百目靜”3個結印。飾品和石碑護身符與結印三者配合形成可以辟邪保護本人。

  中國民間的魂魄說

靈魂類似於中國人所說的魂魄,可以被分作“魂”和“魄”兩部份,魂主精神,而魄主身形,並有“三魂七魄”之說。傳統上認爲,當一個人受到驚嚇,可能會使魂魄離開身體,若不好好處理的話,人就會步向死亡。因此,當有人因驚嚇而癡傻沈昏之時,民間會舉行一種特別的“招魂”儀式,閩南與臺灣民間信仰則稱作收驚,意圖使昏迷或癡呆的人恢復神智、起死回生。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