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百科 > 婚姻家庭 > 看孩子就知道父母婚姻的模樣

看孩子就知道父母婚姻的模樣

來源:寶貝周    閱讀: 7.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感情好不好看看現在你的孩子就會明白,都說孩子的樣子就是父母婚姻的樣子,父母感情好不好,孩子不僅看在眼裏,還會融進生命裏。

感情好不好看看現在你的孩子就會明白,都說孩子的樣子就是父母婚姻的樣子,父母感情好不好,孩子不僅看在眼裏,還會融進生命裏。


說起育兒,張姐曾是我們單位公認的育兒專家。

兩年前的單位聚會上,看到她4歲多的女兒可可獨立自主、甜美可愛,活脫脫一枚“別人家的孩子”,令我們這些當媽的羨慕不已。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一看我家那3歲的臭小子,瞬間感覺這不是自己親生的,一邊羞愧一邊心塞。

恰巧張姐邀我們去她家做客,一向崇拜她“教女有方”的我,自然欣喜答應,這可是一個學習育兒經驗的好時機。

正當我們一邊給張姐打下手,一邊閒聊的時候,可可放學回來了。我連忙起身跟她打招呼:“哎,可可,兩年不見都快跟我一樣高了。”

她用餘光瞟了我們一眼,用鼻子哼了一聲:“嗯”,便上了樓。

張姐有些不好意思,說:“這孩子,最近嘴很硬,總不願意叫人。”

另一個同事接着說:“這有什麼呀,我女兒也不喜歡叫人,階段性的,過過就好了。”

晚餐弄好後,張姐上去喊她來吃飯,她下來之後,自顧自地端起一碗飯狼吞虎嚥吃了幾口,就把碗筷“啪”地放桌上不吃了。

張姐說:“再吃點,看你瘦的,小心營養不良。”

可可回:“你還是先管好你自己吧!”

眼見氣氛再次變得尷尬,同事問:“張姐,姐夫不回來吃飯嗎?”

張姐還沒說話,一旁的可可卻惡狠狠地說:“哼,最好別回來,死了更好。”

張姐拉着可可的手說:“你這孩子,他可是你爸,怎麼說話的呢?”

可可掙脫張姐的手厲聲咆哮:“這樣的爸爸我寧願不要,不是成天鬼混就是回家和你吵架,什麼時候關心過我?我早就希望他死了。”

接着就跑上了樓,隨後砰地關上了房門。

張姐嘆了口氣說,這孩子最近叛逆期呢!之後便陪我們有一句沒一句的聊着,我們幾個同事也如坐鍼氈,一頓飯吃出了一身汗。

兩年時間,那個聰明伶俐的可可,怎麼變得這麼冷漠、暴躁呢?

直到前幾天才聽人說,張姐正在和老公打離婚官司。

張姐在事業單位上班,老公是做工程的,原本是幸福美滿的一家三口。

但在一年前,張姐老公外遇了,要強又好面子的張姐,既接受不了老公外遇的事實,也拉不下離婚的面子,於是兩個人就這麼幹耗着。

一開始,張姐老公還願意陪她在人前做做樣子、演演恩愛,不在可可面前爭吵。

但越是在人前顯得恩愛,回家後張姐就越覺得傷心和不甘,只要見面小則脣槍舌戰,大則大打出手,沒有一日安寧。

爲了逃避爭吵,張姐老公早在半年前就搬出去和“小三”同居了,過起了家外有家的生活。

突然明白了可可那句“他死了更好”的深刻含義:對於她,父母的團聚是戰爭,她既沒有感受到父愛的偉岸,也沒有感受到母愛的溫柔。

幸福可以裝、恩愛可以演,唯獨孩子的樣子不會說謊。

時隔兩年,可可的眼裏已沒有了昔日的童真,她的身上再也看不到往日的自信與陽光。

這一切的改變,只因她父母關係的改變:父母恩愛時,她俏皮可愛;父母反目後,她孤僻冷漠。

過早懂事也罷,叛逆也罷,都只是孩子爲了掩飾內心傷口的一個幌子。

我鄰居瑞瑞,活潑開朗卻又不失穩重篤定。一個不到6歲的孩子,每次見到我們總能微笑着問好,鄰居幾家的孩子都很喜歡和他玩。

他既可以和大孩子一起探討十萬個爲什麼的奧妙,也可以和小弟弟小妹妹們一起捉迷藏、丟沙包。

而他的父母,更是我們小區裏出了名的模範夫妻:

軍人出身的爸爸作息很嚴格,每天早晨6點起牀,爲一家人準備好早餐,然後送瑞瑞上學,偶爾還送妻子上班;

媽媽是醫生,在丈夫駐紮軍營的幾年裏,獨自一人配合保姆照顧癱瘓在牀的瑞瑞奶奶4年有餘,不曾聽到任何怨言。

有一次聽到瑞瑞和我兒子聊天,他問我兒子:“涵涵,你媽媽爲什麼總叫你寶貝啊?”

我兒子說:“因爲我就是媽媽的寶貝啊!難道你不是你媽媽的寶貝嗎?”

不料瑞瑞卻說:“不是啊,我爸爸纔是我媽媽的寶貝,我媽媽是我爸爸的寶貝,我就是他們最愛的兒子。”

一波狗糧撒得猝不及防,也難怪三十六、七歲的瑞瑞爸媽,每天望向對方都還雙眼放光,儼如熱戀中的小情侶。

看孩子就知道父母婚姻的模樣

國內外心理學研究一致發現,在愛裏成長的孩子自信、平和、與人爲善;

在怨恨里長大的孩子暴躁、自卑、缺乏安全感。

孩子就是婚姻的照妖鏡,父母的感情如何,看孩子的樣子就知道。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爲什麼很多適齡青年都不想結婚了呢?

其中一個答案特別戳心:父母的婚姻給我敲了警鐘。正是因爲見識到了就算兩個人再不合拍也會爲了孩子忍受下去,所以害怕自己以後也會這樣,只是生存而不是生活。

《金星秀》裏講過一個故事。故事的女主角,忍受着父母長達20年的冷戰。

她從記事起,就感覺父母感情不好。到了初中,父母的感情,已經惡劣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媽媽做好了飯,會把飯鍋搬到房間,寧可倒掉,也不給爸爸吃;爸爸一氣之下,就把空調拆了,裝到自己房間獨用。兩人雖不吵架,但隔着牆,她都能聞到中間的火藥味。

有一次,她鼓足了勇氣,含着淚,對父母說:“求求你們,離婚吧!”

媽媽驚訝道:“爲了你,我們堅決不能離婚。”

往後十幾年,她只能繼續煎熬着,忍受着這種父母強行給予的“愛”。一晃,她已經快奔四了。

可離開那個冰冷的家之後,她竟沒談過一次戀愛,也不打算要跨進婚姻。

她說:“我害怕從一個冰冷的家,跳到另一個冰冷的家。”

這就是父母只求家庭表面完整,忽視內部和諧的悲劇產物。

臺灣《巷仔口社會學》調查研究表明:父母感情不好,子女的負面心理症狀出現頻率遠高於其他人,而父母感情不好,但4年後仍沒離婚的,其子女相比於單親家庭的孩子,負面心理症狀的出現概率高許多。

可見,父母感情不好遠比離婚帶給孩子的傷害更大。

我不提倡離婚,相信也沒有人提倡離婚,但若一段感情真的到了山窮水盡無法修復的地步,一別兩寬、各自安好,纔是對孩子最好的彌補。

經歷過父母離異、家庭變故的竇靖童、李嫣,如今依然自信滿滿、陽光燦爛;同是經歷父母離異的霍啓剛,不僅事業有成,而且婚姻幸福,懂得愛,也會愛。明星如此,普通大衆亦如此。

就在表姐和前姐夫鬧離婚期間,我看到表姐的女兒一直怯怯懦懦的,既不跟人說話,也不和同齡小朋友玩耍,她稚嫩的小臉上寫滿了淡淡的幽怨。

但在上週末我再見她時,她卻大老遠就跑過來和我打招呼,並開心地告訴我,過幾天媽媽和新爸爸就要陪她去參加歌詠比賽了,全身上下都是滿滿的自信。

父母離異的孩子是不幸的,但比之更不幸的,是那些被綁架在沒有愛的家庭裏成長的孩子。

就像新聞裏那個因爲父母無休止爭吵,而從29樓一躍而下的14歲少年,《人間失格》裏性格扭曲的葉藏等等,都是生活在一個“爲了你不離婚”卻又充滿戰火的家庭裏製造的悲劇。

父母好好相愛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但若真的不愛了,和平分開,則是對孩子最後的恩慈。

婚姻是愛的歸宿,但有了孩子,婚姻就不是兩個人的事了。

孩子是愛的結晶,也是愛的延續。他們是父母婚姻的見證者和參與者,父母感情好不好,他不僅看在眼裏、記在心上,而且會長在面容上、融進性格里。

而在好的婚姻裏,每個人都感覺到被愛護,被尊重,孩子也會從心裏明白,什麼是尊重,什麼是理解,什麼是愛。

《少有人走的路》中說:父母的愛,決定了家庭教育質量的優劣。充滿愛的教育帶來幸運,缺乏愛的教育只能導致不幸。

孩子的樣子,就是父母婚姻的樣子。真愛孩子,就好好經營自己的婚姻,給孩子一份完整的愛,而不是一個充滿硝煙的家。

孩子是家庭幸福指數的代言人。一個家庭有多幸福,只要看他們的孩子就可以了。我和軒爸偶爾也會吵架,但吵完以後會跟軒軒說,爸爸媽媽已經和好了,我們還是很愛對方的。

婚姻幸福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有力保證。

保健知識
母嬰用品
婚姻家庭
社會公益
跳蚤市場
十二星座
娛樂明星
寶寶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