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寶寶衣服穿太多有什麼危害

寶寶衣服穿太多有什麼危害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秋冬季,天氣越來越冷,許多寶爸寶媽爲了不讓寶寶着涼,就給寶寶穿了很多衣服。其實這麼做是不對的,會對寶寶造成傷害。下面一起來看看相關介紹吧。

寶寶衣服穿太多有什麼危害

深夜2點,一個媽媽抱着一個小小的襁褓闖進急診大廳,她慌亂地四處大叫醫生,而她的背後還跟隨着一個老人家撕心裂肺的哭喊。

新生兒科值班王醫生快步前來,仔細一瞧,襁褓裏是一個大汗淋漓的嬰兒,小臉通紅,眼睛緊閉。

媽媽眼淚刷地流了下來,“醫生快救救他,孩子還沒滿月,剛抽抽了,而且叫也叫不醒,這是怎麼了?”

看到嬰兒身上裏裏外外裹了4件厚實的衣物,最外面還緊緊包着襁褓,王醫生心裏有數了,二話不說先叫護士準備輸液,然後抱過孩子將襁褓和衣物一層一層解開,再檢查孩子的基本情況,同時將補液吊上。

看着孩子逐漸恢復常色的臉蛋,王醫生才呼出一口長氣:“還好孩子堅強,否則可能又是一起捂熱綜合徵的悲劇。”

每年中秋過後,氣溫漸漸轉涼,來醫院就診的小病患也開始增多,而且多數都是因爲穿衣過多捂出來的毛病。

穿少了怕凍着,穿多了又捂得慌,這日夜溫差巨大的秋天,究竟該怎麼給寶寶穿衣服?網上瘋傳的那些“穿衣法則”到底是否科學呢?

穿衣過多危害大

1. 捂熱綜合徵

照看者尤其長輩們,對小寶寶的保暖尤其在意,但凡起點風,打底的秋衣、外套、襪子、帽子還有小毯子蓋得嚴嚴實實,簡直連脖子都不放過,全身一絲皮膚也不敢露出來,怕孩子“受了風”。

文章開頭的小嬰兒是幸運的,家人發現及時才避免了悲劇。而更多悲慘的案例由於出現在穿蓋過多的夜間,等大人察覺時,孩子再也醒不過來。

其實寶寶基礎體溫原本就比成人稍高,還由於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全,在環境過熱或過冷時,寶寶自己是不能及時調節的。

所以,當碰上缺乏經驗的新手爸媽裏三層外三層的過度保暖,或是被子捂悶過久,容易出現缺氧、高熱、大汗、脫水、抽搐,甚至昏迷、呼吸衰竭等危殆情況,這就是捂熱綜合徵。

捂熱綜合徵多發於1歲以內的嬰兒,其病死率高達18.3%,即便存活,有部分患兒出現明顯神經系統後遺症、繼發性癲癇,嚴重的甚至會腦癱、失明。

別讓不當穿衣成了殺害孩子的兇手!

2. 影響生長髮育,降低抵抗力

朋友沐沐最近焦慮得直掉頭髮,娃眼看就1歲了,卻連爬都爬不溜,而同齡的孩子大多能扶站學步了。看到網上“會爬的孩子更聰明”的文章,更是急得直接跑醫院。

醫生例行問了一些基本情況,看了一眼孩子馬上就明白了,“回去脫掉幾件衣服,多加引導和練習,大動作自然就跟上了。”

原來沐沐平時上班,姥姥負責照看孩子,天一涼姥姥就嘮叨冷,趕緊給孩子添衣服。娃被裹成了糉子,也就懶得動了。

還有的小寶寶晚上睡不安穩,總鬧夜,也得檢查檢查是否穿衣過多導致太熱;

那些稍大點的孩子也不能掉以輕心,若衣着不方便容易導致他們不喜運動,其他健康發育問題也可能冒出來,比如肥胖、矮小等等。

此外,長期習慣穿太多的孩子,由於體溫調節被動,耐寒能力弱,加之缺少運動,抵抗力也容易下降,在流行病季節,他們往往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率先“中招”。

3. 皮膚問題

本來按理說,炎熱的夏天才是長痱子的季節,但令人意外的是,每年秋天居然也有不少孩子脖子上背上長滿了痱子,這同樣是穿衣過多引起的弊端。

孩子們好動多汗,如果不注意及時減衣,必然悶出一身汗,當汗管堵塞,皮膚透氣差時,各種皮膚疾病就出現了。

此外,毛囊炎、膿皰瘡、癤子等皮膚疾病也直接或間接的與汗液儲留有關聯。

網傳的“穿衣法則”不靠譜!

不得不提的是,網傳有幾種關於寶寶穿衣的說法不太靠譜。

近兩年,一條“26℃穿衣法則”在微博上被高頻轉發:

“較厚羽絨服相當於9℃,薄款羽絨服是6℃,稍厚棉外套是5℃,厚羊毛衫加棉背心是4℃,抓絨衣、薄外套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1℃。

若氣溫爲22℃,那麼穿一件短袖加一件薄外套就可以:22+1+3=26,控制在26℃。”

這個說法很快被闢謠了,該“穿衣法則”顯然忽略了不同的人體體溫,以及所處不同環境和溫度的異同,想一想也知道,體感真不是數學題,數字算不出舒適。

國家紡織製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的工作人員也表示:

“這個說法太不嚴謹了。而且,服裝的檢測標準裏並沒有溫度標準這一項,只有保暖內衣有30%保溫率的要求,而其他服裝鞋帽都沒有對保溫率的相關標準。”

此外,有人說孩子應該跟着大人的衣着來穿衣,比如比大人多穿一件,或是少穿一件,而這類說法其實忽略了孩子的個體差異。

我們每個大人的寒熱體感尚且都有差別,更何況孩子呢?這些較爲刻板的說法,應是一些家長口口相傳的經驗之談,並無明確出處。

但針對新生兒,美國兒科學會有一個實用的參考建議:“同等溫度下,嬰兒的衣物應該比成人覺得舒適的衣物厚度多一層。”

這主要是考慮新生兒體溫中樞發育不完全,且剛剛脫離溫暖的子宮來到新環境,他們比成人更需要保暖。

而對於年齡再大點的孩子來說,就沒有必要刻板地跟着大人穿衣了。

究竟如何給孩子科學穿衣?

應先判斷冷熱

世界上有一種冷,叫奶奶 / 姥姥覺得你冷。

有家長喜歡通過摸孩子的手腳來判斷孩子冷不冷,事實上這種方式最容易誤判孩子的實際冷熱,從而導致穿衣過多。

寶寶血液循環發育尚未完全,四肢末梢的微小血管還非常細幼,導致手腳體表溫度偏低,摸起來就總是微涼的了。

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手腳偏涼不代表孩子身上冷。

正確判斷冷熱的方式是:手指探入孩子衣物內後頸處,感受孩子的頸部、後背:

如溫暖乾燥、無汗光潔,說明這時候孩子的衣物正合適;

如潮溼發燙,則說明衣物過多;

感覺不暖,甚至有些涼,則說明孩子要加衣了。

對於具備表達能力的孩子,你也可以問問他冷熱,感知冷熱和感知飢飽一樣,都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沒有什麼方法,比孩子自己的感知更有效。

此外,還可以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或胃口,例如臉是否漲紅、精神是否比較躁動,或者食慾不佳等,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可能說明孩子穿太多了。

洋蔥穿衣法

秋季開始轉涼,且早晚溫差大,給娃穿衣服可以像洋蔥一樣一層一層穿,用幾件薄的衣物代替一大件厚實的衣物。

這樣一來,增減衣服更爲靈活,這就是流行多時的“洋蔥穿衣法”,也是最適宜寶寶的科學穿衣法則。

更具體而言,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又能有不同的穿衣搭配——

0-1歲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在溫度低於24℃時,1歲以下的寶寶,應穿多層的衣物來保暖。

貼身穿一件純棉睡衣和紙尿褲,再套打底的衣服或家居服,然後用小薄毯把寶寶包起來。

如果需要再多一層,防踢睡袋包着也是安全的選擇。

注意每層衣物都不能過緊,並非越緊越暖,倒可能增加小嬰兒的不適。

1-3歲

這時候的孩子表達還不算很清楚,大人還需多操幾分心。

最裏層,可穿着排汗功能良好、柔軟透氣、不易過敏又親膚的衣物,不建議緊繃,最好有一定寬鬆空間,能活動自如之餘,兼顧舒適度,略有出汗也不會貼在皮膚上。

中層衣物達到保暖作用,也要注意穿脫的方便性,薄衛衣、棉馬甲、毛衫都是可選項。

最外層則可穿上防水防風的衣物,以靈活應對天氣變化,比如夾克或風衣。

如果在室內,可脫剩中層或裏層,而到了室外,起風或天冷時,風衣或夾克可以穿起來。

注意,羽絨衣外層不要再穿搭不透氣的表布材質,無法透氣、散熱。

3歲以上

可以直接問問他冷熱咯~如果孩子自己沒說冷,可以不用穿太多衣服。

同時,爲活動多的孩子更多選擇全開襟或半開襟的衣服,有拉鍊能讓衣物半開或全開,好讓停留在衣服內的熱空氣散發出去,避免過熱,也容易穿脫。

育兒從來無小事,秋季寶寶穿衣的注意事項,細數下來還真不少!也難怪家裏的長輩總擔心孩子的衣服沒穿好,沒穿夠。

但如何科學給寶寶穿衣,我們是很講道理的。

下次再因孩子穿衣問題遇到家庭分歧時,不妨把這篇科普給家人看看,教會老人摸孩子的後頸處來判斷冷熱。

出門時也可以主動多帶一件薄外套或是小披風,給孩子裹上小洋蔥的最後一層,這樣一來,誰都滿意,家庭和睦,孩子也舒服。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