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生完二胎後,我85歲的姥姥不敢生病了”

“生完二胎後,我85歲的姥姥不敢生病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有人爲你活成了背景前段時間,我寫了一篇文章 《生兒子好還是生女兒好,我採訪了100名媽媽》,其中有一位媽媽一凡除了回答我的問題外,還發一段扎心的話。

“生完二胎後,我85歲的姥姥不敢生病了”

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有人爲你活成了背景

前段時間,我寫了一篇文章 《生兒子好還是生女兒好,我採訪了100名媽媽》,其中有一位媽媽一凡除了回答我的問題外,還發一段扎心的話。

她說:

姥姥說過一句話,現在我媽和我姨都在給孩子們看孩子,比較忙,我姥姥85歲了。

她說,自己現在不能生病,因爲女兒們都很忙,照顧不了。

雖然她後面用了“哈哈哈哈”強補氣氛,我依舊能聽出言語中的心酸。

一凡34歲,人在北京,生完第二個女兒後,婆婆和媽媽都來北京幫她帶孩子,留下姥姥一個人獨守空巢。

姥姥有三個兒子三個兒媳,85歲高齡,卻依舊不敢生病。

看到她的這兩段話,我的心不由咯噔一下。

我原本是衝着生兒生女這個輕鬆的話題來的,可在輕鬆背後我們將老人的心酸活生生地淹沒。

還記得那句話嗎:你所謂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但你知不知道:除了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還有人爲你活成了背景。

這篇文想要動筆好久了。

在我們爲孩子的可愛,年輕人的拼搏,中年男女的重負而排遣吶喊的時候,別忘了在我們身後那些活成背景的空巢老人們。

“我沒事”,是老人最拙劣的謊言

今年10月1日,我爺爺過了他這輩子的第一個生日——八十大壽。

這之前,兒女們多次提議給他和奶奶過生日,爺爺奶奶的回答都是:“過啥生日啊,孩子們忙,別鋪張。”

而這次生日,爺爺也是爲了將就兒女的時間提前過的。他將11月13日的生日,提前了一個半月。

奶奶一直封鎖着消息,擔心我會知道。因爲所有的親戚都在河北,只有我一個遠嫁了廣東。

9月30日,我終於從媽媽口中得知了消息,馬上打電話給奶奶:“你怎麼不早點告訴我,我也好訂票回去看看你們?”

奶奶卻風輕雲淡地說:

你兩個孩子,又那麼遠。十一難得放假,好好休息一下。我們這裏沒事,你好好的就行啦。

可這風輕雲淡的語調背後,是懷着多麼渴望的感情啊。

今年年初,我帶小寶去了奶奶家,偌大的一個空房子,只有爺爺奶奶兩位老人。

看到我們來看她,她眼裏都是藏不住的笑意;而我們離開的那一刻,她一邊說着“快走吧,快走吧”,一邊偷偷地站在陽臺望着,直到我們消失不見。

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因爲送別,向來就有着不可承受之重,尤其對於老人。

奶奶爺爺啊,你們知不知道,“我沒事”這個謊言真的很拙劣。

可你們分明將所有的關心、關注和關愛,都深埋在了這句拙劣的謊言裏。

我於昨晚去世,走時心如止水

“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在這個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生存壓力明顯增大的社會裏,越來越成爲了一種奢侈品。

有時,老人爲了不惹麻煩,不僅甘願被孤獨吞沒,還如英雄般英勇赴死。

2017年底,一位81歲的獨居老人被發現死在家中,身邊遺落着一封遺書:“我於昨晚走了,走時心如止水。”

要知道,老人口中的“昨晚”是農曆八月十五,她以爲自己第二天便能被發現,結果兩個月後纔有人發覺。

而發現者,不是她的子女,而是她的鄰居。

與遺書上娟麗秀氣的字句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她已然腐爛發臭的屍體。

老人有兒有女,卻始終無人問津。但即使死的這一刻,她依舊怕連累兒女。

“用溼抹布抹去灰塵,開窗通風,就不會染上病菌。”

“屍體火化,一切從簡。”

爲子女守了一輩子的老人,在守不了的那一刻,就只想悄悄的離開,不帶走一片雲彩。

《2017空巢老人現狀調查報告》中幾個數據令人觸目驚心:

在北京,空巢老人佔老人總數的40%。

感到家庭關係融洽的有50.1%,對子女滿意的老人僅有9.2%。

50%以上的老人沒有子女照料,靠自己的養老金度日。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對愛你的人,掘一條無法跨越的溝渠。

曾經的他有多輝煌,現在的他就有多彷徨

你可能會對我說:“別傻了,老人哪有那麼脆弱?他們擁有自己的生活。”

也許你是對的,如果那位老人記憶沒有減退,手指沒有顫抖,牙齒沒有掉落,精力尚未衰竭,口袋裏還有餘錢。

這樣,他就可以像79歲的王順德爺爺一樣健身,87歲的“荷花奶奶”一樣街拍,90的超模達芙妮奶奶一樣練瑜伽,走T臺。

但很不幸,我們身邊的老人,大多沒有這樣的條件,或者一些人認爲的:“覺悟”。

曾經看過一個法國電影——《老人的日記》,邊看邊哽咽不已。

故事的主人公尼古拉年輕時是一位人人敬仰的學者,他成果傑出,文章被無數次地引用,還有衆多的頭銜,熱愛課堂,對教育學生傾注着自己的熱情。

可年老,卻改變了這一切。

在日記的一開始,他便寫道:

我已經變得無趣醜陋,記憶減退,彎腰駝背,頭髮漸漸稀疏,臉上滿是皺紋。

他熱愛課堂,卻發現無法集中精力給學生授課。

他身心疲憊,卻不敢提交學校辭呈。

他渴望與人交流,卻發覺自己與周遭格格不入。

他,老了。

再強大的心理也依賴於生理的健康,再崇高的精神也離不開身體的支持。可歲月,卻無情地奪走了後者。

尼古拉老人說了一句扎心的話:“冷漠是靈魂的癱瘓,死一般地活着。

他有妻子,有女兒,可死亡的漸漸逼近,讓他感到無限地孤獨。

曾經的他有多輝煌,現在的他就有多彷徨;曾經的他又多努力,現在的他就有多費力。

這些,對於沒有經歷過的我們,當然很難理解。

美人遲暮,英雄末路,對於老人來說,令他悲傷不僅是年齡的衰老,更是夢想的破碎,他跟社會的紐帶就這樣無奈地越來越遠。

在孤獨中,人的尊嚴也會喪失乾淨

“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若能及此,死而無憾。

只可惜,莫說靜美,就是最基本的最嚴,在很多老人看來,也屬奢侈。

作家弋舟曾用一年的時間,走街串巷,深入鄉間,聆聽並記錄下了二十多個垂暮的故事,形成了一本空巢老人調查筆記,題爲《我在這世上太孤獨》。

其中有一個李老夫婦的故事,他倆都是電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兩個兒子,一個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一個畢業於清華大學,之後繼續深造,取得了高學歷後,都在北京定居。

可再高的學歷,也減不清父母身上的重荷,孤獨的重荷。

老李患有心臟病,老伴兒有高血壓,兩人成了彼此日常唯一的陪伴。

一次心臟病的突然造訪,讓老李進了病房,老太太也跟着累倒在地。

兒子們照顧了幾天之後,由於工作壓力陸續離開了,誰都沒有提過讓兩老住在自己家。

保姆請了幾個,可她們提供的服務,卻配不上那麼高的工資。

於是,辭退保姆,遠離子女,李老夫婦再次回到那個狹窄的生活圈子,進入衰老孤獨的深淵。

生存的壓力,親人的冷漠,保姆的敷衍,讓老人成了這個社會中被孤立的孤島,失去希望,沒有尊嚴。

正如弋舟自己說的那樣:“在孤獨中,人的尊嚴也會喪失乾淨。”

前段時間有個很熱的貼,人生的A4紙

人生不過短短的900個月,畫一個30×30的表格,一張A4紙就足夠了。如果每過一個月,塗掉一個格子,全部人生就在這張紙上了。

假設我們的父母平均五十歲的話,他們的人生是這樣的:

假如你們天天見面,你能陪伴他們的時間是這樣的:

假如你們一個月見兩次面,你能陪伴他們的時間就是這樣的:

假如你們一年見一次面,你們的相處時間是這樣的:

但很多人的父母,已不止50歲;很多人的祖父母,更是年過古稀。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小時讀來不食味,而今聽得淚滿襟。

寫及此,這篇文章也該結束了。不過我回頭想想,抒發了這麼多感想,表達了這麼多憂傷,於親人又有何用?

浪潮滾滾,逼得無數人向前,無法駐足。

老宅空空,留下一老翁獨坐,靜待燈枯。

社會結構的巨大變革,城鄉結構的急速調整,讓人倫成了最終的犧牲品。

人生實苦,總是不盡如人意。但當你看到這篇文章,心靈有所觸動,就請回家看看老人吧。

如果,你們相隔萬水千山,一時無法回家,至少也給文章點個贊,轉發下,讓他們知道,你理解,你在乎。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