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寶寶的顏值和什麼有關

寶寶的顏值和什麼有關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的顏值和什麼有關?寶寶的顏值怎麼後天努力?牙齒對寶寶顏值影響很大嗎?牙齒不好不僅影響健康,對寶寶顏值的殺傷力也不容小覷,甚至還會關係到心理健康問題。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孩子頂着一口爛牙,一咧嘴就引來異樣的眼光,都不敢笑了,怎麼陽光得起來?

▲一口爛牙,父母顏值再高也白搭

不知道大家沒有發現,在特別看臉的圈子(俗稱娛樂圈),明星們想讓容貌升級,都紛紛扎堆去矯牙,爲什麼?因爲效果確實驚人:

baby解決了齙牙,約等於換了張臉。

矯牙之後,高圓圓“國民女神”地位可以說是無人能撼動了。

牙齒問題絕不是亞洲人的專利,艾瑪的蛻變,跟這一點也有密切關係。

看到這裏,估計又有媽媽質疑了“既然以後能矯正牙齒,現在何必費勁?”小沐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你,牙齒矯正的日子真的~真的~真的~巨煎熬!

吃東西易塞牙,嘴巴還常常被牙套磨到潰瘍,每次調整牙套鬆緊度牙齒都會變得痠軟無力、進食困難,對於一個吃貨來說,不能大口吃肉真的超級痛苦。所以在那段日子裏,我抱怨得多的就是:“爲啥當初我媽沒督促我注意牙齒的問題?”

好看的牙齒完全可以後天培養,而且越早注意麻煩就會越少。既然有一個可以讓你從小美到大,還對健康特別有益的方法,爲什麼要等孩子長大後纔去痛苦地矯牙?搞定這個顏值殺手,你現在就該行動了!

寶寶的顏值和什麼有關

顏值殺手

齲齒

如果乳牙沒有受到保護髮展成齲齒,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牙痛,有的孩子過冷過熱的東西吃不了,一吃就牙齒痠痛。

另外,如果齲齒嚴重,乳牙牙根發炎還有可能導致恆牙(換牙後新長出來的牙齒)發育不全,新牙出現缺損、褐色斑塊,形容起來就一個字:醜。

解決方法:①刷牙;②窩溝封閉;③塗氟

刷牙是需要慢慢適應和過渡的,並不是一開始就照搬大人的刷牙方式,應該循序漸進,不同年齡段採用不同的刷牙方法,效果會更好:

萌芽前:奶後用消毒紗布蘸溫拭擦牙齦,簡單清潔,建立刷牙的意識。

長第一顆乳牙後:寶寶專用的牙刷擠出一粒米大小,父母幫忙刷,這個時候吞掉一些兒牙膏其實沒有太大關係。

3~6歲:牙膏量增至一顆豌豆大小,由父母監督孩子自己刷牙。

切記,孩子不配合不能成爲他不刷牙的理由,成功躲過去第一次,後面再想讓孩子刷牙就更難了。

至於窩溝封閉和塗氟,都是醫院常見的用來預防兒童齲齒的方法,想詳細瞭解的家長建議到醫院諮詢,選擇真正適合自己孩子的護牙方案。

安撫奶嘴、奶瓶、吸手指

美國牙醫學會建議3歲前應該戒掉安撫奶嘴、奶瓶、吸手指這些習慣,但有的醫生建議1歲之後就該戒了,因爲1歲時很多寶寶門牙開始慢慢長全,保留這些習慣,不僅會影響日後牙齒的生長和排列,還會影響面型。

解決方法:杯子代替奶瓶

從7-8個月開始學習使用杯子(吸管杯或學飲杯)或勺子喝水,到了9個月,寶寶就具備使用杯子的技能了。

口呼吸

直接看一個案例,這個孩子10歲的時候因爲鼻子過敏導致呼吸不暢,變成了口呼吸者,到了17歲,臉型完全變了個樣。

解決方法:及時發現,及時就診

孩子睡着之後,留意他們的呼吸習慣,看看他們有沒有張着嘴巴大口吸氣。口呼吸常常是由過敏性鼻炎、腺樣體肥大等原因引起的,想根治需要尋求專業的耳鼻喉科或者兒科醫生的幫助。

地包天

導致地包天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遺傳,可能是疾病,還有一種可能是寶寶小時候常常躺着喝奶,這樣喝奶會把奶瓶豎起來,舌頭會不停往前伸,久而久之下顎骨發育過度,上額骨發育不足,就變成這個樣子了。

解決方法:不要平躺餵奶

捍衛寶寶顏值,你還能做什麼?

口腔遊戲

每天進行5-10分鐘合適的口腔遊戲,日後擁有漂亮的嘴型和發音一點也不難!打哇哇、聲音遊戲、吹泡泡、吹喇叭,這些簡單易行的口腔遊戲可以促進寶寶的口腔閉合能力和肌肉控制能力。

吃對輔食

從出生開始,科學進食就已經非常重要,父母不僅要關注寶寶吃什麼,更要關注寶寶怎麼吃。科學的進食方式可以促進寶寶的口腔發育、頜骨發展和麪部肌肉發展,進而有益於形成漂亮的臉型。

臉部按摩

臉部按摩可以幫助寶寶放鬆緊張的肌肉,促進面部肌肉發展, 每天5分鐘,快速告別苦瓜臉!

正確示範

臉部輪廓按摩:拇指從下巴中間邊緣沿着臉部輪廓推至耳垂下方。

眉頭按摩:拇指從兩眉心處順着眉毛向外推至太陽穴處。

臉頰按摩:拇指由下顎推至顴骨側面。

定期檢查牙齒

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齒的時候就應該帶他們去醫院檢查了,接下來的定期檢查,不僅僅是爲了治療,更重要的是預防。

很多中國家長,小時候沒有護牙意識,長大後也沒有檢查的習慣,不到萬不得已絕不看牙醫,所以特別容易忽略自己孩子的牙齒問題,在每天的刷牙拉鋸戰中輕易投降。

爲了寶寶日後的健康和顏值,請對他們的牙齒重視起來。所以,今天你給孩子刷牙了嗎?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