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如何應對新生兒護理?新生兒護理的常見問題攻略

如何應對新生兒護理?新生兒護理的常見問題攻略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新生兒的身體狀況特別脆弱,從媽媽的肚子裏出來還沒有適應這個環境,那麼爸爸媽媽的新生兒護理就比較重要了,怎樣營造適合新生兒生長的環境呢?

新生兒出生之後開始適應周圍的環境,寶寶的身體很脆弱,環境的轉換也使得他的身體發生着奇妙變化。那麼爸爸媽媽如何護理新生兒,怎樣營造適合新生兒生長的環境呢?在餵養上又要注意什麼?

新生兒逐漸適應了環境,會不會出現溢奶、黃疸、疹子、打嗝等問題?這些問題應該如何看待,如何應對?

如何應對新生兒護理?新生兒護理的常見問題攻略

新生兒常見問題解答

快來看看這些問題怎麼辦吧

哭鬧

新生兒哭鬧,最常見的原因有:餓了,拉了、尿了需要換尿布,冷了、熱了要調整穿蓋薄厚。此時,爸爸媽媽不要緊張,打開他的包被看看,尿布是否溼了?摸摸他的小手、小腳,是涼還是熱?用手指輕輕觸碰一下他的口角外側面頰,他是不是有立即張着小嘴找吃的表現?弄清原因,爸爸媽媽很容易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吐羊水或吐奶

胎兒出生前及出生時吞嚥了羊水,或出生後吃了母乳,對他從未吃過東西的消化道來說都是一個挑戰。因此,新生兒會有一個從不適應到適應的過程。但只要是健康的新生兒都能很快適應。排尿及排大便。新生兒在24小時內一定要排出大便,這點非常重要。如果新生兒24小時內未排大便,一定要諮詢醫生。新生兒第一次排出的墨綠色的大便(除出生時羊水中有胎便污染的),叫作胎便。一般胎便會排得很多,這是新生兒把在子宮內10個月積攢的大便統統排出來。排尿就不需那麼嚴格了,在24小時內,一般80%以上的新生兒都會排尿,不過24~48小時才排尿的也大有人在,此時,爸爸媽媽細心觀察即可。吃奶。剛出生的新生兒食量不是很大,即使新媽媽母乳很少,新生兒餓了吃點兒母乳,基本上也能滿足需要。但新媽媽要注意按需餵養,即新生兒餓了就喂,不要刻意定時、定量。

驚跳

有些新生兒安睡時會突然四肢快速抖動幾下,一般情況下,多數爸爸媽媽會以爲是抽搐,其實這是新生兒的正常生理現象。這是由於新生兒大腦皮質功能發育不完善,神經衝動泛化引起的。隨着新生兒慢慢長大,這種現象會逐漸減少、消失。因此,爸爸媽媽不必過於擔心。

頭部產瘤

有些自然分娩的新生兒因頭部被產道擠壓,會在頭頂部有一個隆起的包,像長了一個犄角,這就是產瘤,即頭皮水腫。如果24小時內消失,則不需處理。如果不消失且觸摸包變軟,就是血腫,不必驚慌,不必處理,慢慢也會消失,但消退得比較慢,有些甚至會到嬰兒週歲時。

溢奶

新生兒食量開始增加。有時爸爸媽媽會發現新生兒吃奶後過一段時間,他的口角處會流出奶樣物,爸爸媽媽不要擔心,這是新生兒溢奶了。溢奶是新生兒很常見的現象。減少溢奶的方法是:給新生兒餵奶後,媽媽要輕輕抱起他,使之伏在自己的肩上;然後,媽媽輕拍新生兒背部,讓其胃內氣體排出(打出氣嗝)後再輕輕放下,讓新生兒右側臥位,頭部稍擡高。詳細內容請參看本章第四節有關“溢奶”的內容。出現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是由新生兒時期的代謝特點所決定的,80%以上的新生兒都會出現黃疸,即新生兒的面部乃至全身皮膚髮黃。一般情況下,黃疸是新生兒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如果新生兒黃疸嚴重,手足心都出現黃染,就應引起注意,此時,建議諮詢兒科醫生。

新生兒紅斑

新生兒面部、胸部、背部乃至四肢皮膚可能會出現紅色斑丘疹,紅色斑丘疹中央有粟粒大小的突起,黃白色,摸上去有點劃手的感覺。一般情況下,新生兒紅斑不需處理,多數4~7天會自行消失。

新生兒臍帶的護理

大量研究及實踐證明,臍帶殘端結紮後適宜採用暴露、不包裹、保持乾燥的方法來護理。同時,給新生兒洗完澡後,建議用75%的酒精或碘伏塗抹臍帶,給其進行消毒。

打噴嚏

咽喉部在吃完奶後會隨着呼吸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有時鼻子也有類似鼻塞的情況。這都是新生兒的呼吸道黏膜及咽部組織的適應性反應,一般幾天後就會自動好轉。

打嗝

新生兒的消化道及膈肌發育尚未完善,遇到刺激後就會打嗝,有時會一連打十幾個或更多。不過爸爸媽媽不用擔心,打嗝不會影響新生兒的健康,媽媽可以給他喂口奶,或撓撓他的小腳心,一般打嗝就會停止。

粟粒疹

細心的媽媽會發現新生兒的鼻尖上有好多小白點,新生兒哭鬧時上牙膛也有白色的點狀或條狀物,不必擔心,這是粟粒疹,是胎兒時期的上皮分泌的聚集物。一般情況下,粟粒疹會自行消退,對新生兒無任何影響。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