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換季時節怎樣給寶寶穿衣

換季時節怎樣給寶寶穿衣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nbspnbsp對於連年而來的暖冬氣候變幻的腳印那樣無常或許舉個人之力無力抗拒需要的只是適應那麼就在這個有些煩躁有些希冀有些春困還有些冷暖無常的早春讓我們一起調

換季時節怎樣給寶寶穿衣

  
  對於連年而來的暖冬,氣候變幻的腳印那樣無常,或許舉個人之力無力抗拒,需要的只是適應。那麼,就在這個有些煩躁、有些希冀、有些春困,還有些冷暖無常的早春,讓我們一起調理好自己的飲食起居吧。

  ■春寒料峭慎減裝
  早春時節,冷暖變幻無常。民諺有曰:“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春捂怎麼捂?未必人人皆知。
  “春捂”得法,體質強健,將會減少發病的機會。早春從棉衣換到毛衣或者夾衣不要匆忙,要根據天氣的變化,一件一件地減,此外被褥也不應該馬上減薄,以符合“春捂”的養生之道。
  古人在長期的生活與勞動實踐中認識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我國古代養生家提出了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主張,《老志恆言》明確指出:“春凍未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既養陽又收陰,與自然氣候變化協調一致,可謂“天人相應”。這也與現代醫學所認爲的人體下部血液循環較上部爲差,易受寒冷侵襲的觀點相吻合。
  專家提醒說,除了仍須保持穿暖少脫之外,還要特別注意護好兩頭,即重點照顧好頭頸與雙腳。老人、兒童等身體抵抗力較低,不宜過早摘下帽子、圍巾,否則容易遭受風寒侵襲,造成頭痛、感冒傷風等。素有頸椎病、肩周炎等痼疾者,若在春寒時長久暴露於寒溼中,常導致局部腫脹,症狀加重。早春時節還要注意腳的保暖和保幹,因爲寒氣與溼氣乘虛侵入人體,由下而上,由表入裏,侵透骨骼、關節,使人感覺酸脹不適,走路痠痛,下肢沉重、乏力、關節僵直等。

  ■供暖期後要保暖
  再過一個月,集中供暖就停止了,但是初春天氣多變,氣溫並不穩定,溫差變化比較大,“倒春寒”隨時會光顧,人們一時還不能適應剛停暖氣的室內溫度。因此,停止供暖後,應注意居室保溫。
  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覺,每年春季停止供暖後,家裏總是十分“陰冷”,尤其是晚上看電視或看書時,後背和小腿總是冰涼。專家提醒,如果室內溫度低於15℃的話,最好使用電暖氣、空調等輔助供暖設備。平時在家裏可以穿上一件厚馬甲或小棉襖,看電視或看書時,最好在腿上蓋條毛毯,洗澡時打開浴霸,或者縮短洗浴時間,防止受涼感冒。多參加各種室內外健身活動,不宜久坐不動。飲食方面應注意多飲茶,多喝薑湯、食用菌湯,多吃菇類

、黑木耳等。因爲茶葉中的茶色素可有效對抗纖維蛋白原的凝集,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集聚;黑木耳中的某些成分能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液凝固。這些都有利於機體對抗“倒春寒”的襲擊。有心腦血管病史的老年人要特別注意,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風溼性心臟瓣膜病等是春天的易發病,老人一旦患上感冒,容易誘發這些病症,或因着涼引發哮喘、肺部感染等。
 
  ■飲食祛寒又養肝
  早春時節,氣候仍較寒冷,同時春天又是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開始繁殖和活躍的季節,容易侵犯人體致病。此時,科學飲食很重要。
  春天萬物復甦,生機勃勃,可吃些蔥、姜、蒜、韭菜,祛陰寒且助陽氣升發,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還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中醫認爲,肝稟風木,外含於春,故春天人體肝氣易亢,肝旺則可防脾,因此,唐代醫家孫思邈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明代高濂《遵生八箋》中也記載:“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肝旺之時,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則會使肝火更旺,傷及脾胃。此時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
  山藥:“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具有健脾補胃,補虛弱的作用。
  春筍:除了富含蛋白質外,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鮮食尤佳。
  豌豆苗:時令性蔬菜,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來說,榨取鮮汁飲用,最爲適宜。
  韭菜:溫中行氣,溫腎暖陽。對腰膝痠軟、陽痿、遺精有較好的功效。韭菜溫而益人,以初春早韭和即將下市的韭菜最好。

 


  香椿葉:具有消風、解毒、健胃理氣之功。春令時菜,食其嫩葉,入饌甚香,常作涼拌豆腐、炒雞蛋食用。然而香椿葉又是“發物”,有宿疾者勿食。
  其他如扁豆、菠菜、菜花、芫荽、大棗、蜂蜜、豆、奶製品,禽蛋、瘦肉等均適宜春季食用。
  依據中醫理論,春季也有些應忌食的物品。如春三月忌吃羊肉、狗肉、鵪鶉、蕎麥、炒花生、炒瓜子、海魚、蝦及辛辣物等。至於新鮮水果,雖有清熱生津解渴作用,但大多味酸而不宜在春天多食。若需解裏熱,以吃甘涼的香蕉、生梨、甘蔗或乾果柿餅之類爲好。

  ■調理起居防春困
  “春眠不覺曉”,春天裏暖洋洋的天氣讓人也變得懶洋洋的,白天時常覺得昏昏欲睡、精神不振,這就是“春困&rd

quo;現象。專家指出,“春困”不是病,是人體生理機能隨自然季節變化和氣溫高低的轉換而發生相應調節的一種短暫生理現象。
  冬天,人體爲了適應寒冷的環境,保護體內的溫度而防止熱量散發,皮膚和微細血管處於緊張縮狀態,維持機體的生理恆溫和中樞神經系統興奮信息增多,因此人的大腦比較清理。而春天,氣溫回升,皮膚和肌肉微細管處於弛緩舒張的狀態,血流緩慢,體表血液供應量增加,流入大腦的血液就相應減少,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刺激信息減弱,於是出現昏沉欲睡的“春困”現象。
  “春困”有時會影響人們正常的工作和學習,如何克服春困呢?專家建議從調理好自己的飲食起居做起。
  起居規律。每日宜早臥早起,保證一定的睡眠時間,還要注意居室空氣的新鮮流通。
  堅持鍛鍊。每天起牀後堅持到公園、田野進行早鍛鍊,持之以恆可精神飽滿、神清氣爽。
  調整飲食。一日三餐不要吃得太飽,多吃一些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如魚類、雞蛋、牛奶、豆製品、豬肝、雞肉、花生等,因蛋白質中含有一種特殊的成分,能使大腦產生警覺,從而抵禦“春困”。多吃一些新鮮蔬菜和水果也可有效預防“春困”,這是因爲“春困”與機體處於偏酸環境和維生素攝入不足有關,而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既可中和體內酸性產物,又可補充維生素。

  ■老人春練應注意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走出戶外進行一些適量的健身鍛鍊,可有效地改善生理機能,使身體呼吸代謝功能增大,加速體內循環,提高大腦的供氧量,有利於養生。但是專家提醒說,春練不當,則適得其反,特別是老年人,應格外注意。
  初春的清晨氣溫低、溼度大、霧氣重。如果過早外出鍛鍊,人體驟然受冷,容易患傷風感冒或使哮喘病、"老慢支"、肺心病等病情加重。老年人應在太陽升起後再外出鍛鍊。要選擇避風向陽、溫暖安靜、空氣新鮮的曠野、公園或草坪中,不要頂風跑,更不宜脫衣露體鍛鍊。當感到太熱出汗時,運動強度可小些,速度慢些或休息一會,千萬不可忙脫衣服,讓寒風直吹。另外,老年人體力弱,適應差,在項目的選擇和運動量上,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舒適爲宜,運動項目不宜過於激烈或時間持久,宜多做些散步、氣功、太極拳、廣播操等舒緩的活動。同時注意不要空腹鍛鍊,應喝些熱飲料,如牛奶

、蛋湯、咖啡、麥片等,以補充水分,增加熱量,增進血容量,加速血液循環,防止腦血管意外。

  ■又到春遊踏青時
  遠離了都市的喧囂,置身於大自然的懷抱,放鬆身心,物我兩忘……在這春光明媚的大好時節,攜上家人和三五好友去旅遊踏青,乃是人生一大樂事。
  春天的空氣十分清新,空氣中負離子的含量極多,最適宜進行空氣浴、日光浴,既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又可振奮精神。更多地接觸陽光和新鮮空氣,使呼吸、循環系統得到鍛鍊,改善心肺功能;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提高思維能力;促進胃腸蠕動,增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使腿部力量增加,筋骨變得更加靈健。
  雖然踏青好處多多,但也不能隨意而爲之。常言道"春天孩兒臉,說變就變",因此踏青春遊時,首先要對天氣突變有所準備,應提前幾天聽天氣預報,衣着、雨具準備齊全,以免受涼遇風寒。萬一受涼,回住地後可用生薑、蔥白及紅糖配適量水煎服,以祛風散寒,預防感冒。要注意避免過度疲勞,睡前用熱水泡腳,睡時適當墊高腳部,以促進腳部的血液循環,達到儘快消除疲勞、恢復精神的目的。

 



  ■小貼士
  妙招趕走“春困”
  “春困”不可避免,當睏意來襲時,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立刻把它趕走呢?專家建議,不妨試試以下幾招。
  嗅覺刺激:睏倦時,聞聞風油精、清涼油、花露水以及點燃的衛生香味道,可驅除睏意,振作精神。
  冷水洗臉:睏倦思睡時,用冷水洗把臉,可以提高機體神經系統的興奮度,從而達到消困的目的。
  侍弄花草:如果你長期在室內工作而沒有機會外出運動,可以在室內種植一些色彩豔麗的花草,給人一種賞心悅目之感。
  聽聽音樂:聽些曲調優美明快、有激勵振奮人心作用的音樂或歌曲,也可以以愉悅身心,興奮神經,驅除睏意。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