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新生兒嘔吐有哪些類型以及症狀?如何治療?

新生兒嘔吐有哪些類型以及症狀?如何治療?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新生兒嘔吐的診斷與處理

嘔吐是新生兒期常見症狀之一,是由消化道及其他有關的器官藉助一系列複雜的神經反射來完成的。

【病因】

引起嘔吐的原因很多,內科疾病包括:餵養不當、嚥下綜合徵、消化道出血、胃食管反流(GER)、賁門失弛緩、幽門痙攣、新生兒便祕、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顱內壓升高(顱內感染、缺氧缺血性腦病、顱內出血、顱內佔位性病變)等;外科疾病包括:食管閉鎖及食管氣管瘻、肥厚性幽門狹窄、胃扭轉、腸旋轉不良、腸閉鎖、先天性巨結腸、肛門直腸閉鎖及狹窄等。

新生兒嘔吐有哪些類型以及症狀?如何治療?

【診斷】

在診斷思路方面首先要區別嘔吐的類型,根據嘔吐的發病時間、伴隨症狀、相應體徵以及特點鑑別是內科性或外科性嘔吐,是否伴有機械性或梗阻性腸麻痹等,從而儘早明確診斷。

1.嘔吐類型

(1)溢乳:爲哺乳後從口角溢出乳汁,不屬於真正的嘔吐。

(2)一般嘔吐:常伴噁心,每次吐不重,多爲胃內容物,多見於餵養不當、胃腸道感染或全身感染的伴隨症狀。

(3)反覆嘔吐:無規律性,嘔吐一般不含膽汁,主要見於GER。

(4)噴射性嘔吐:突然發生,嘔吐量較大,隨日齡增加嘔吐物可爲奶樣、乳酪樣,有酸味,不含膽汁。主要見於大量空氣吞入、胃扭轉、幽門梗阻,在顱內壓增高性疾病時可嘔吐大量含膽汁液。

2.嘔吐發生時間

生後7天內發病的早期新生兒嘔吐重點考慮食管閉鎖、嚥下綜合徵、GER、胎糞性便祕、胃扭轉等;生後7天后發病的中晚期新生兒嘔吐應考慮肥厚性幽門狹窄、腸梗阻、NEC等。

3.嘔吐伴隨症狀

(1)嘔吐物顏色:清淡或半透明色黏液,可能是食管內容物;伴有酸味,有奶汁或凝塊,多來自胃內;乳凝塊多,伴酸臭味,有規律性,多爲幽門梗阻;嘔吐物爲綠色,可能爲較高位腸梗阻,首先要除外先天畸形,如呈均勻綠色,應考慮是否有腸旋轉不良,也可能由於敗血症所致;吐物爲糞性有臭味,多爲低位梗阻,結合腹部情況考慮是否爲麻痹性腸梗阻或胎糞性腹膜炎;吐物帶血首先考慮消化道黏膜出血,如出血量多、色鮮紅,多爲新鮮活動性出血,呈紫褐色、咖啡色爲陳舊性出血。

(2)嘔吐與腹型:上腹膨隆,下腹塌陷,表明梗阻位置較高,如看到胃蠕動波可能爲幽門性梗阻,伴有腸型、蠕動波爲空腸梗阻;腹部膨隆呈球形,皮膚緊張發亮、靜脈曲張,則是低位腸梗阻;腸鳴音亢進或減弱,氣過水聲,梗阻多在迴腸末端、結腸部位。腸鳴音消失,則是麻痹性腸梗阻的表現。

(3)嘔吐與排便:嘔吐同時伴有稀便、水樣便、蛋花湯樣便等排出,爲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腸炎等引起;伴血便,內科首先要考慮腸道感染、出血性疾病、應激性潰瘍、過敏性腸炎等;外科則主要檢查有無NEC、肛門直腸炎症、肛裂、腸道畸形;伴排便逐漸減少到停止,膨隆不減輕,則可能爲完全性腸梗阻;伴排便爲不完全性腸梗阻,肛診時有氣體溢出,則爲麻痹性腸梗阻。

4.輔助檢查

(1)腹部平片。

(2)胃腸造影檢查。

(3)24小時胃食管pH動態監測。

(4)腹部B超檢查。

(5)胃鏡檢查。

【處理原則】

1.病因治療

首先除外外科性嘔吐,以免延誤手術時機,再針對病因治療,如改善餵養方式、積極控制感染、外科疾病及早手術等。

2.對症治療

(1)禁食水及靜脈補液:嘔吐較輕者不需禁食,嘔吐嚴重者在確診前應禁食,給予腸道外營養,保證能量攝入量。

(2)體位:採用擡高牀頭或側臥位。

(3)洗胃:可用溫生理鹽水或1%碳酸氫鈉洗胃。

(4)解痙止吐:幽門痙攣可在每次奶前15~20分鐘滴入1∶(1000~2000)的阿托品,從1滴開始,逐步增加劑量直到用藥後面部潮紅表示用量已足。小劑量紅黴素(1~3mg/kg)作爲促進胃腸動力藥也在新生兒較多使用。

(5)胃腸減壓:嘔吐嚴重伴嚴重腹脹者,可持續胃腸減壓。

(6)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