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吃手是寶寶聰明的表現嗎 寶寶吃手需注意什麼

吃手是寶寶聰明的表現嗎 寶寶吃手需注意什麼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吃手是寶寶聰明的表現嗎?寶寶老是愛吃手怎麼辦?如果吃手是聰明的表現,但若這個年齡還在吃手,影響寶寶顏值,寶媽要注意了。

我家寶寶老是愛吃手怎麼辦?不會有什麼影響吧?即使隔着整個虛擬的網絡,也能感受到來自媽媽們的苦惱和深深擔憂,真可謂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只要涉及到寶寶的任何事情,稍有“異常”,當媽的都會想要弄個清楚,問個明白。

吃手是寶寶聰明的表現嗎 寶寶吃手需注意什麼

那其實,關於寶寶愛吃手這件事兒,只要爸媽們瞭解了其中的緣由,完全可以淡定點兒!

這是嬰兒的本能是進化和成長的標誌

首先,對於小寶寶,尤其是週歲以內的寶寶來說,吃手都是生長髮育中的一個必經階段。在他們出生後的頭一年,有一個基礎階段稱爲“口欲期”,這個時間裏,他們喜歡用吸吮手指的方式來了解世界、感知世界,從而獲得滿足和快樂。

比如:

在飢餓、焦慮、驚嚇、不適、尿溼、不安或緊張時,寶寶會從吸吮中尋求安慰;

在有時媽媽的哺餵方式不當、姿勢不佳、不舒服或意猶未盡時,寶寶即使吃飽了,心理上仍未滿足,也會通過吸吮獲得滿足。

這是嬰兒的一個本能,是進化和成長的標誌。

愛吃手的寶寶更聰明是智力發展的信號

另外,嬰兒大腦的發育都是需要很多感覺來刺激信息輸入的,而吃手就是嬰兒自己完成觸覺、味覺、嗅覺刺激的一種方式,這些刺激恰恰可以有效地促進寶寶神經功能的發展。

爸媽們不妨回憶下寶寶平時的表現,就會有所體會:

新生兒時期,他們大都只會雙手握拳,胡亂揮舞,這是因爲此時他們的大腦尚不能指揮把自己的手放入嘴中。

2、3個月大的時候,開始特別喜歡和自己的小手做遊戲,一開始是用眼睛緊盯着自己的手指,然後看着看着就吃起來了。這其實是寶寶的心理髮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手指功能分化和初期手眼協調階段,說明寶寶支配自己行爲的能力大有提高。

到了4、5、6個月齡時,開始抓住什麼就把什麼送到嘴裏。而這其實是寶寶開始學着探索世界的方法,是嬰幼兒認知發展的一部分。

而所有的這些都一步一步地遵循着生長髮育的規律,都是寶寶努力學習,慢慢進步的表現,更是寶貝智力發展的一種信號。因此,簡單來說,愛吃手的寶貝才更聰明!

謹記3大注意寶寶吃手無煩惱

所以,對於愛吃手的寶寶,爸媽們完全不用太大驚小怪、焦慮煩惱,更不用強行制止。只是在寶貝吃手的過程中,注意以下幾點就夠了:

?注意安全

寶寶對於一切事物都很好奇,抓到什麼都想往嘴裏放,那麼此時安全就是爸媽要注意的第一位了。

爸媽要隨時保持寶寶活動範圍以內的環境和物品的清潔衛生,移除危險物品,比如小彈珠、鈕釦、小零件等都是危險物品;

注意將一些尖銳、存在材質成分安全隱患的物品都放在寶寶接觸不到的地方。

?注意衛生

爸媽不讓寶寶吃手,最主要的就是覺得不衛生,那麼,爲什麼不換個角度,給寶寶創造一個衛生的環境呢?

比如,玩耍前後多給寶寶洗洗手,減少手上的細菌;

定期給寶寶的玩具、經常被咬的東西進行清洗、晾乾、暴曬,避免使用消毒劑,怕有殘留進入寶寶體內

此外,時刻保持嬰兒口脣周圍清潔乾燥,以免發生溼疹。

?注意方法

如果寶寶實在吃手頻繁,爸媽有所顧慮,那麼即使要去幹預糾正,也一定要先弄清緣由、注意方法。

比如,父母不應該在看見他們吃手抓東西往嘴裏塞的時候打擊、批評寶寶,更不需要反應過激,這樣有可能更加強孩子對這個動作的注意力。所以,輕描淡寫、有技巧的轉移視線爲好。

可以試試安撫奶嘴。

安撫奶嘴對口腔敏感期的寶寶來說是比較適合的,能幫助寶寶緩和情緒,起到安撫作用。

如果孩子頻繁的吃手,那麼不如使用安撫奶嘴。

因爲安撫奶嘴有兩個作用:第一個是安撫奶嘴外面有一個圓片,當孩子吮吸的時候,這個圓片就會有一個反作用力,可以避免孩子今後的牙齦變形和牙齒萌出後的變形;第二個好處是當孩子一歲半或是兩歲的時候,我們可以丟掉安撫奶嘴戒掉這種習慣,而吃手卻不容易戒掉。

雖說上面已經說過,寶寶吃手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但是爸媽們還是想要知道,究竟到什麼時候才應該引起注意呢?

答案是:2歲以後。

因爲,長期吃手會影響寶寶牙齒和骨骼的正常發育。手指經常放在門牙之間,久而久之就會讓牙齒外突,並且發生上下牙齒無法咬合(牙醫稱作「開(牙合)」)。習慣如果一直延續到寶寶 5 - 6 歲以後,那麼寶寶的顎骨發育和正常咬合將會受到永久性的不良影響。

吃手對口腔造成對影響

吃手是寶寶聰明的表現嗎 寶寶吃手需注意什麼 第2張

所以2歲之後,孩子吃手的習慣會隨着身體的發育、注意力的自然轉移而逐漸消失。如果這之後孩子還是吃手頻繁,爸媽就應該主動加以糾正;

如果到了4歲之後還有吃手的習慣,就可能是身體其他方面出現了問題,此時建議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