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母嬰賽道的下一戰:繼續做深還是不斷求變?

母嬰賽道的下一戰:繼續做深還是不斷求變?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母嬰研究院數據顯示,從2017年母嬰行業融資筆數和數量達到巔峯後持續下滑,但新一代寶爸寶媽正在成長起來,他們的消費力究竟有多強?在告別人口紅利之後,在線平臺和消費品牌能否抓住消費升級的機會?母嬰行業的新賽道…

原標題:母嬰賽道的下一戰:繼續做深還是不斷求變?

母嬰賽道的下一戰:繼續做深還是不斷求變?

撰文 | 翟繼茹

編輯 | 楊博丞

新手媽媽小美每個月要花超過6000元在孩子身上,從日用品到輔食,從早教課程到娛樂。而從小美備孕開始到寶寶落地,她粗略估算總計花費要遠超10萬元,這其中僅包括了各類營養品、課程、孕婦用品等,並不包括公立醫院生產費用。

據母嬰研究院數據顯示,從2017年母嬰行業融資筆數和數量達到巔峯後持續下滑,但新一代寶爸寶媽正在成長起來,他們的消費力究竟有多強?在告別人口紅利之後,在線平臺和消費品牌能否抓住消費升級的機會?母嬰行業的新賽道上又還會有新玩家的機會嗎?

浮華褪去,新消費力崛起

2017年,陳娜(化名)所在的一家小型海淘母嬰平臺開始裁員,據她回憶,2015年左右,母嬰電商平臺很受追捧,公司裏經常有人來“考察”,基本都是項目要投資。

“不記得用戶數具體有多少,但每月上千增長是有的。到大概2016年夏天時,有個月我負責的自營嬰幼童服裝才賣了不到一百件。那時候,我就覺得不太好了。”陳娜離開這家公司的時候,聽說B輪融資即將完成,但現在市場上已經幾乎沒有它的聲音了。“不知道是不是已經黃了,偶爾看前同事朋友圈,感覺很像純代購。”

2014年-2017年,母嬰電商迎來黃金期,整個行業迎來了高光時刻。無論從母嬰工具還是社交入手,各類母嬰APP都意圖將盈利的關鍵點放到電商上。

據媒體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2015年,母嬰社羣App達到融資高峯期。2015年,單母嬰電商投融資案例就超過20起。一時間,爲了爭奪流量和用戶,“價格戰”同樣在這一領域上演,貝貝網、蜜芽、辣媽幫等相繼加入其中。隨後,渠道戰、流量戰也越演越烈,資本看待母嬰社羣或母嬰電商APP的眼光發生了改變。

一位FA機構零售消費類項目負責人解釋,與綜合電商平臺相比,母嬰垂類APP供應鏈和用戶體量都相差甚遠,母嬰人羣在平臺的用戶粘性轉化成爲消費行爲有限,再加之2017年左右所有行業都基本認可了人口紅利消失這一事實,對母嬰行業來說,更是一個難關,所以資本和市場都開始冷靜。

據母嬰研究院發佈的《2020年母嬰行業投融資報告》顯示,2020年1-12月,母嬰行業共有94起投融資事件發生,在已透露融資金額的項目中,總融資金額共達110.6億元。而上一年,母嬰行業融資181起,總規模達203億元。

表面上看母嬰行業似乎陷入了低迷,而母嬰市場規模卻一直在增長。據歐睿PASSPORT數據庫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母嬰市場規模達到1037億美元,佔亞太區60.1%,預計2020年-2024年之間,中國母嬰市場複合年均增長率達11.2%。另據易觀數據顯示,2021年母嬰行業交易規模預計突破3萬億元。

上述FA機構零售項目負責人告訴「DoNews」,“母嬰市場從始至終都是一個剛需市場,在冷靜期後,線上平臺和品牌都將回歸到真正的消費和服務本質的話題上,如何挖掘和滿足用戶需求。母嬰行業的特點是,目標客戶羣體會有代際變化,從之前的80後、85後到現在的90後、95後。”

艾瑞一份數據顯示,目前,母嬰產品月消費金額已經達到3456元,佔家庭月收入比例的26%;其中,95後母嬰消費支出佔家庭支出的30%,90後佔27%;85後佔26%;80後佔25%。在人口紅利消失的大前提下,母嬰行業的新動力變成了“母嬰家庭人均消費額。”這也就意味着,母嬰行業服務人羣將拓展,產品將更加細分。

而撐起這一新動力的主力軍90後、95後寶爸寶媽們將成爲各大母嬰平臺和消費品牌的“上帝”。

線上之變:激烈的無限延展

4月中旬,滴滴旗下社區電商品牌橙心優選宣佈上線母嬰品類,這是在生鮮之外,橙心優選一次大規模上線新品類。而橙心優選爲什麼要入局母嬰賽道?從事母嬰行業的陳娜告訴「DoNews」,母嬰行業的消費者絕對是最好的消費者,必需品明確、復購高、普遍客單價高。“你自己能買9.9的芒果,但絕對不會給孩子和孕婦吃。”

長久以來,母嬰品類一直是電商平臺的寵兒和引流品類。在橙心優選之前,拼多多就曾依靠母嬰品類來吸引高客單價用戶。2020年末,拼多多甚至在母嬰品類放出了5億補貼,雖然沒有透露具體數字,但拼多多稱,母嬰品類已經成爲平臺增速最高的品類之一。

對於天貓、京東、蘇寧來說更是很早就加大了在母嬰品類的砝碼。人口紅利消失和新生代寶媽寶爸們的崛起,也讓巨頭平臺們不敢掉以輕心,紛紛將服務人羣和場景不斷延展。

4月初,天貓母嬰親子總經理立颯宣佈,天貓將從聚焦“母嬰”發展爲“母嬰親子”。這意味着從商品供給的角度看,母嬰產品將更加細分,覆蓋場景將更爲廣泛。

從諸如寶寶不同年齡層的輔食細分,到玩樂學習、出行運動等親子場景覆蓋,利用新的商品供給創造新的增量。立颯透露,2020年天貓母嬰用戶數已達3億,在2020年,母嬰市場增速整體放緩的背景下,母嬰親子領域的新興細分行業在天貓增速超過了40%。

除了天貓,京東母嬰宣佈啓動“新品雪球計劃”等,要聯合母嬰品牌在新趨勢品類和新品上進行合作共創。

據悉,京東母嬰還將消費場景延伸至線下,聯合步步高、花冠等連鎖超市打造母嬰生活館,目標是2021年開店1000家。京東方面數據顯示,在北京一家已開業的母嬰生活館開店首日,母嬰品類銷售同比600%了增長。

綜合電商平臺不斷加大母嬰品類投入力度,線上母嬰垂類APP們則開始向更廣的人羣和場景覆蓋,不能只抓着“電商”這一板斧。

易觀分析母嬰行業高級分析師楊旭告訴我們,母嬰行業有一個特性,它不像電商或者跨境電商平臺擁有整個市場用戶,它面對的孕育人羣,是有行業天花板的。

“它其實是兩年一滾三年一滾,比如說媽媽這個角色,她可能每年都會有新增的新手媽媽,也會有二胎媽媽,它的用戶是不斷流失,不斷迎新,不是一個能躍進的行業。”易觀在《2021年中國互聯網母嬰行業年度洞察》中認爲,線上母嬰社區正逐漸向“商品+服務+生態產業”的多元化領域發展。

最明顯的表現是,無論是寶寶樹、媽媽網還是親寶寶,早已經成爲了綜合性母嬰平臺。

寶寶樹市場相關負責人告訴「DoNews」,從最初的備孕記錄工具,到現在包含嬰兒哄睡、排卵檢測等工具服務產品超過30餘款,幾乎涵蓋了購物、運動、健康管理、社交分享等。寶寶樹甚至上線了爸爸版和備孕版。媽媽網則在“泛母嬰人羣”上下功夫,在傳統的母嬰商品品類上增添汽車、家電等,試圖切入家庭消費的範疇。

在商品和服務引流之外,內容引流正在成爲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

小美已經在母嬰平臺上購買了累計約2000多元的相關課程。“因爲文化的關係,我們的社會對性教育的傳授就非常匱乏,不知道怎麼做(備孕),也怕和老一輩兒人在懷孕和養孩子時產生衝突,就買了一些課程,帶着媽媽和婆婆一起學,聽專家的。”對於新一代90後和95後寶爸寶媽而言,科學育養絕不只是口頭上的一句話。

母嬰人羣對專業孕育知識有着極大的渴求,而這些知識分享內容也能夠吸引穩定的人羣。

寶寶樹市場相關負責人透露,在推出母嬰直播之後,留存和用戶活躍度確實發生了大幅度的提升,特別是在知識內容直播方面。而內容方向也不僅侷限在身體健康,還包括孕育心理、兩性關係等。

以內容爲核心,抖音和快手的母嬰陣地也成爲新的流量高地。飛瓜數據直播大盤數據顯示,3月30日-4月14日,母嬰行業熱度明顯提升。僅“孕婦裝”品類,近一週銷售額增幅就高達79.8%。

更值得玩味的是其數據顯示,母嬰主播中,有超50%帶貨播主粉絲數不足10萬,其中,多個1w粉賬號月銷售額可近百萬。

整體而言,正如楊旭所言,當母嬰行業遇到一個困境時,要如何解決?就是在產品方向和人羣做橫向拓展。

“要拓展服務邊界和優化供應鏈;另一個就是用戶拓展,在家庭成員上,現在都是兩代人養一個娃,能不能拓展爸爸、爺爺奶奶?在年齡上,以前母嬰關注0——6歲嬰童羣體,現在親子就會變成0-12歲這樣一個服務範疇。”楊旭說道。

進擊的母嬰消費品

據母嬰研究院報告顯示,2020年母嬰行業總融資金額共達到110.6億元,其中,母嬰新消費產品融資佔比34%,緊隨早幼教融資規模之後。

另一方面,母嬰行業多家企業在2020年紛紛上市,如“乳酸菌飲料第一股”均瑤健康、“進口牛奶第一股”品渥食品、“煉乳第一股”熊貓乳品、全棉時代母公司穩健醫療、杭州豪悅護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等。綜合來看,母嬰用品和輔食成爲當紅品類。

在90後、95後寶爸寶媽更注重科學養育觀念的影響下,輔食正在成爲一種風尚。小美告訴我們,寶寶從5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吃果泥,光是果泥的花費就從最初的每月300元左右躍升到每月超過800元。

“也有說法說還在吃多了果泥不好,對牙齒和腸胃有負擔,但又怕他缺營養,身邊的媽媽們都在買,自己也不能不買,適量吧。”小美坦言道。

無論是否“跟風”,輔食的發展無疑切中了消費者希望讓孩子營養更全面的訴求。艾瑞報告顯示,有近90%的母嬰用戶關注輔食產品的定製化,包括產品成分和配方、功效、口味到規格、外觀、包裝等。從米粉、米糊到拌飯輔料、泥類、油類等各類輔食帶動了新一輪增長。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嬰幼兒輔食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嬰幼兒輔食市場規模約爲100億元,2019年其市場規模已經超過4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3%,2024年我國嬰幼兒輔食市場產量將達到25.03萬噸。在2020年下半年,像三隻松鼠這樣的零食品牌也宣佈打造輔食小鹿藍藍,進入這一賽道。

而在母嬰用品賽道下,除已經上市的全棉時代之外,新品牌也毫不示弱。2020年10月,國貨母嬰品牌bebebus宣佈完成近億元A輪及A+輪融資,其嬰兒手推車一度成爲網紅產品。2021年初,babycare完成7億人民幣B輪融資,其2020年品牌GMV超過50億元人民幣,複合年增長率超過100%,註冊會員數達到1000萬。

從babycare到bebebus的成功不難發現一點,除了強調基本的品質與安全之外,創新設計和“顏值”成爲絕對殺手鐗。

例如,babycare直接將“高顏值”作爲其追求目標之一,在最初路線上就強調了“設計師+育嬰師”定位,與傳統母嬰產品直白使用色彩不同,babycare在供應鏈和產品端投入之外,還下重金在色彩美學上。

同樣,bebebus在發現了父母和嬰幼童在出行工具方面的需求後,根據不同場景打造不同種類手推車,也在外觀設計上採取了更時尚的創意。

時時變化的賽道

陳娜解釋90後、95後爸媽被"顏值"俘獲的消費行爲選擇時表示,“90後95後本身就是追求個性和審美的一代,東西不止要用還要美,能夠表達自己。”

陳娜告訴我們,在其負責的服裝品類中,觀察到一個現象,如果一款嬰童裝有兩款顏色媽媽都很喜歡,服裝價格又不是"天價",現在很多寶媽都會選擇兩款都買,其實這是超過原本預算的,但"顏值即正義"。

寶寶樹市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其實國潮經濟影響在母嬰行業上也表現得淋漓盡致,新一代年輕父母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在消費文化上並不依賴或者盲目崇拜國際大品牌,當品質、個性化需求和安全都達成一致時,會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做出選擇。

作爲母嬰零售行業的參與者,陳娜認爲國貨消費品牌迎來了最好的時候,但要保持不掉隊就需要做到這兩點,一是從線上獲取流量再引入線下,二是採購和自研商品。"

雖然國貨消費品牌迎來了新機,但陳娜也對未來充滿了擔憂。“做母嬰太難了,時時刻刻擔心安全問題,人口紅利沒有了,有消費升級,做細分、做全渠道、全場景,那消費升級之後是什麼,誰也說不清。”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彼時人口出生率達12.95‰,出生人口達1786萬人,而2019年降至10.48‰。

從大背景上來說,母嬰賽道上的競爭並不輕鬆,而在不斷攀升的市場規模上看,又讓參與者不得不時時求變。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