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流產胎停 > 【習慣性流產能治好嗎】習慣性流產的原因 習慣性流產怎麼保胎

【習慣性流產能治好嗎】習慣性流產的原因 習慣性流產怎麼保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習慣性流產能治好嗎】習慣性流產的原因 習慣性流產怎麼保胎

習慣性流產給女性身體和心理都帶來極大的傷害,對習慣性流產女性朋友要做好預防。習慣性流產後一些注意事項要多留意,才能確保下次懷孕寶寶能夠健康發育。

習慣性流產是什麼意思

習慣性流產是指連續自然流產三次及三次以上者。近年常用複發性流產取代習慣性流產,改爲2次及兩次以上的自然流產。

習慣性流產給女性身體和心理都帶來極大的傷害,對習慣性流產女性朋友要做好預防。習慣性流產後一些注意事項要多留意,才能確保下次懷孕寶寶能夠健康發育。

習慣性流產的徵兆

早期症狀

1.陰道少許出血

女性患有習慣性流產後早期的症狀和一般流產的情況是一樣的,其陰道出血情況可能會延續幾天,也有可能會連續幾周,但是血量一般比較的少。如果女性朋友們出現了血量增更多的情況,那麼則說明女性會發生流產的情況,並且也無法的避免流產的發生。

2.下腹疼痛

女性朋友們在患有習慣性流產後會有下腹部位隱隱的疼痛感覺,一般是伴隨有女性陰道內少量的出血情況的,如果女性朋友們即出現了下腹的隱隱作痛感覺,有出現了陰道內出血的症狀,那麼則需要引起注意。

3.妊娠物排除

當女性朋友們排出子宮內的一部分妊娠物時,那麼稱這種有一部分殘留在子宮內部的情況爲不完全的流產;如果子宮內部的妊娠物完全的排除女性體外,那麼就稱之爲完全流產現象,女性出現這種情況時,應及時的去醫院做相應的清宮處理,避免妊娠物在體內引發女性的感染問題發生。

晚期症狀

陰道的出血量增加,腹部的疼痛加重:這時檢查宮頸,可以發現擴張,或者已經看到胎囊在宮頸口形成堵塞,那麼習慣性流產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

習慣性流產的原因

1.母體因素

妊娠期患急性病、高熱、細菌毒素或病毒(單純皰疹病毒、鉅細胞病毒等)、嚴重貧血或心力衰竭、慢性腎炎或高血壓、生殖器官疾病(如子宮畸形、雙子宮、縱隔子宮及子宮發育不良等)、盆腔腫瘤(如子宮肌瘤等)、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嚴重糖尿病未能控制、胎盤內分泌功能不足均可導致流產。

2.免疫因素

若母兒雙方免疫不適應,則可引起母體對胚胎的排斥而致流產。

3.黃體功能不全

由於黃體發育不良或過早退化,孕酮分泌不足,或子宮內膜對孕酮反應性降低而引起的分泌期子宮內膜發育遲緩或停滯,或基質和腺體發育不同步而影響孕卵着牀。

4.染色體異常

如果夫妻雙方或一方或胚胎染色體異常,導致胚胎不能正常發育,常常會發生自然流產,因爲某些胚胎染色體異常其父母的染色體可正常。染色體異常者應根據異常的種類判斷能否再妊娠,若能再妊娠也應做產前診斷以確保優生優育。

5.環境因素

過多接觸某些有害的化學物質(如砷、鉛、苯、甲醛、氯丁二烯、氧化乙烯等)和物理因素(如放射線、噪音及高溫等),均可引起流產。

習慣性流產能治好嗎

習慣性流產的原因大多爲孕婦黃體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低下、先天性子宮畸形、子宮發育異常、宮腔粘連、子宮肌瘤、染色體異常、自身免疫、血型不合等。或是男性精液異常,染色體異常等導致,建議做好孕前檢查瞭解流產原因,找準病因,進行鍼對性的治療後再懷孕。

習慣性流產的原因很多,治療的手段也不同,有的是可以通過醫療手段解決的,你最好去正規的醫院就診,習慣性流產是可以治好的。另外,在受孕前應注意:

1.做好受孕檢查

在受孕前,男女雙方都應到醫院做仔細的檢查,包括生殖器檢查及必要的化驗,有條件的可做染色體檢查。

2.要定期做產前檢查

妊娠中期就應開始定期進行產前檢查,醫生可及時發現和處理異常情況,並可指導孕期保健。

3.合理膳食

女性平時要注意合理飲食,尤其是孕婦更要注意飲食方面的選擇,應該適當補充維生素以及各種必要的微量元素等,多吃一些蔬菜水果。

4.其他方面

女性懷孕後,應該時刻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各種不良刺激的影響,而且要定期做產前檢查,慎房事等。

習慣性流產吃什麼保胎

1.含有豐富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

習慣性流產患者在日常飲食中最好是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水果、瘦肉、雞蛋等,這些食物裏面都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

2.含有豐富鋅元素的食物

一般來說,植物性的食物中含有豐富的鋅,比如說小米、豆類、花生、大白菜等,在動物類食物中一般牡蠣、雞肝、蛋類、牛肉等富含鋅。

3.含有豐富精氨酸的食物

男性朋友的精子之所以能夠成功的生成最關鍵的元素便是精氨酸,它不僅能夠增強人體的活動力,還能維持正常的生殖系統功能,一般在海蔘、章魚、鱔魚、芝麻、核桃這些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精氨酸,同時這些對女性習慣性流產的治療也是有很大的輔助功能的。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