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寶寶每次打針都哭鬧怎麼辦

寶寶每次打針都哭鬧怎麼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每次打針都會哭鬧,寶媽該怎麼辦?打疫苗,是每個寶寶必須經歷的事情。每次去社康都像進了“殺豬場”一般,此起彼伏的寶寶哭鬧、尖叫聲不絕於耳,寶媽該如何支招?

我的一個醫生朋友說,給嬰幼兒看病和給小動物看病是一樣的,因爲他們往往既不會表達也不會配合。所以,家長就只能強制再強制,畢竟打疫苗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就算不情願也必須完成。

然而,打針就醫就真的只能依靠對抗?孩子就真的不可能配合嗎?

我家娃每次打完疫苗,都會和醫生說謝謝,也沒有恐懼和抗拒下次接種。打疫苗過程中雖有疼痛抵抗,但大體甚爲配合。

今天我就結合娃的經歷,對幫助寶寶克服就醫恐懼,提出幾條具體的建議,供大家參考。

1. 樹立正確職業觀念,醫生打針不是用來嚇唬孩子的“法寶”

不久前帶娃在新加坡旅行期間,有一次娃堅持要在出租車上脫鞋(手動汗顏)。司機是個戲足的大叔,假裝接電話說:“喂,警察啊,哦哦,你有看到小孩子要脫鞋要來抓她啊,好的好的,我知道了~”……

“不聽話?再不聽話警察來抓你了!”、“再不好好吃飯就生病要去醫院打針了!”這是兩句經常被用來嚇唬孩子,讓孩子聽話的“法寶”,甚至已經成爲很多家長的口頭禪了。

然而,如果孩子經常被如此強化,可能會認爲警察就是來抓孩子的,那真有一天孩子遇見壞人,看見警察就跑而不是求助,要怎麼辦?同理,孩子也會因爲看見醫院、醫生而感到恐懼。

所以我提出的第一個克服就醫恐懼的建議,是在就醫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就應當給寶寶樹立正確的醫生形象。因此我經常會對娃說,醫生是來幫助我們的,生病了就要找醫生幫忙。

寶寶每次打針都哭鬧怎麼辦

2. 事先誠懇告知,未知和突然襲擊纔是最大的恐怖

在陪娃等候打疫苗的時候,我經常能看到一類突然襲擊的打疫苗方式。比如一直高興地哄寶寶玩,然後帶去猛地扎一針,甚至有的家長會趁寶寶睡着的時候,先打了針再說。從配合就醫效果來說,突然襲擊似乎可以大大提升打疫苗成功率,怎麼樣都會哭鬧,反正先打上針事後再安撫。

但這種突然襲擊方式,第一次或許有效,但在隨後的就醫經歷中會越來越困難。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自己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忽然疼一下,或者前一秒還高高興興,忽然嚇一跳,所受的驚嚇豈不是比疼一下本身更加恐怖?

因此,每一次就醫前和就醫過程中,都應該事先告知孩子接下來要發生什麼。特別是可能產生的疼痛,一定要在打針前跟寶寶耐心講明,接下來會打針、會疼,但這都是爲了寶寶的健康。在講解過程中,可能寶寶會害怕、會反抗,但我每次都會繼續講解,溫柔而堅定。

事先告知是對寶寶的尊重,我願意花時間,事先告知並勸導安撫,這必定好過蒙騙過關造成寶寶對我的失望甚至不信任。疼痛在所難免,事先告知可以讓寶寶有個心理準備,也讓寶寶對下次就醫可能發生的情況有了適當的預判。

3. 全程科普解釋,讓每一次疼痛和抗拒都被理解

當打針結束後,寶寶必然會因爲疼痛而哭鬧失控。這個時候,有很多家長會說不疼不疼,有什麼疼的,或者你看誰誰誰就沒哭,你還哭,更有甚者諷刺、威脅勒令寶寶停止情緒宣泄。

對此我想說,每一次疼痛和抗拒都應該被充分理解,更可以成爲學習管理情緒的大好時機。

每次娃打針後哭泣時,我都會首先共情,認可疼痛難忍,然後爲情緒和狀態貼標籤,從不試圖強制停止。目前的經歷中,我家娃會在1分鐘內停止哭泣,待寶寶情緒確實穩定之後,我往往會帶寶寶回顧這個過程。

4. 堅持禮貌程序,每一次就醫都是職業啓蒙的良機

我記得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問大家的夢想是什麼,80%的同學會說是老師。我想這不光是個人志向,更多是因爲,除了自己的父母,老師往往是我們能夠深入接觸的第一個職業,這也就是職業啓蒙。

那麼,就醫同樣也可以成爲接觸醫生和護士,做好職業啓蒙的良機。日常繪本閱讀中,我會介紹多種職業,在就醫前也會着重介紹醫生和護士的工作。

每次的就醫過程,我都堅持引導禮貌程序,比如見面和醫生說你好,你能不能幫我看病,治療結束後說謝謝。

記得娃2週歲打疫苗,打針之後哭了不到30秒,眼淚還掛着就和打針的護士說謝謝。當時護士非常驚訝地說:“不要說謝謝,是我對不起你,還沒聽過小朋友和我說謝謝。”

當然,注重就醫的禮貌程序,但也應該不強迫、不勉強。如果寶寶不願意說謝謝,那麼家長可以自己以身作則進行示範。我想這不光是爲了克服就醫恐懼,也是對醫生工作起碼的尊重。

就醫是場長遠戰,我們和醫生的關係其實是親密合作的戰友。因此,我們需要傳遞給孩子的,不光是一種不恐懼的就醫態度,更應該是尊重醫生、配合治療的科學理念。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