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四季養生 > 濕氣重分寒濕、濕熱,對症調理一身輕

濕氣重分寒濕、濕熱,對症調理一身輕

來源:寶貝周    閲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濕,就是平常所説的水濕、濕氣、濕邪,是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六邪之一,在中醫角度,濕更可同時與寒、熱結合,就會形成濕寒及濕熱兩種狀態。對照一下自己的症狀就可以知道自己的體質是濕熱還是寒濕。

濕怎麼形成的呢

1、吃了過多的油膩物,消化不了,堆積成濕。

2、平時沒有多吃,但本身內臟的消化能力不足,吃一點就膩住了,也會成濕。

3、環境、季節因素的等外在因素形成的濕。

濕寒

舌淡紅,舌苔色白膩;大便稀爛或如水狀;女性白帶偏多;手腳冰冷;怕冷、易水腫。

濕熱

舌偏紅,舌苔偏黃膩;大便偏軟、質黏、異常地臭,肛門會有灼熱感;大便量少,色偏黃;女性白帶量偏多,色偏黃、味重;多面油,容易出暗瘡、粉刺;體味重;眼乾目赤

相同症狀:容易感到胸悶或經常感到腹部脹滿;經常無胃口;身體感覺沉重,容易疲倦,頭重重;眼睛、面部容易浮腫

濕氣重分寒濕、濕熱,對症調理一身輕

改善濕寒–驅寒散濕

濕寒最怕冷。首先,祛除濕寒要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是女性,冬天都會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這是體寒的典型特徵。在飲食上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冬季多吃温熱的食品;每天充足睡眠,不要熬夜;濕氣可通過運動來祛除,是一種很健康有效的排濕方式,除此之外,早上可用紅棗加生薑片煮水飲用。

濕氣重分寒濕、濕熱,對症調理一身輕 第2張

改善濕熱–清熱去濕

飲食要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像是空心菜、莧菜、芹菜、薏仁、西瓜等。少吃油膩、甜味品,預防濕熱。應戒除煙酒,少吃辛辣助熱食物(煙酒有温熱作用)。可以練瑜伽、太極等一些舒展筋骨和身體的運動。還要注意儘量避免長期在潮濕、炎熱的環境,而衣着儘量保持以寬鬆為宜。

濕氣重分寒濕、濕熱,對症調理一身輕 第3張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