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疾病 > 出生疾病 > 吃了退燒藥,高熱還是反覆,甚至驚厥,怎麼辦?

吃了退燒藥,高熱還是反覆,甚至驚厥,怎麼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孩子都會發燒,那麼面對這種情況,寶媽們一般很着急,因爲高燒會導致人出現很多狀況,吃了退燒藥,高熱還是反覆,甚至驚厥,怎麼辦?

很多孩子都會發燒,那麼面對這種情況,寶媽們一般很着急,因爲高燒會導致人出現很多狀況,吃了退燒藥,高熱還是反覆,甚至驚厥,怎麼辦?

一位年僅43歲的醫生,一晚接診40人猝死,留下孩子還不到1歲。醫生的工作強度,明顯地看出今年的流感發燒還真是難擊退!

因此,一提到發燒,一看到孩子體溫上升,媽媽們就開始緊張焦慮!

那孩子持續高燒不退、反覆高熱怎麼辦?這時如何用藥?發生高熱驚厥可咋辦?需要去醫院嗎?

弄清寶寶是否在發熱

寶寶的正常體溫是36-37.8℃。每個寶寶都有自己正常的體溫,而且每天的體溫都可能上下波動1-1.5℃。

各個部位的發熱體溫有不同:

① 直腸體溫:

低燒體溫,37.2-38.3℃;

中度發燒體溫,38.4-39.4℃;

高燒體溫,高於39.5℃。

② 口腔體溫:

比直腸溫度低0.5-1℃(低熱不高於38℃,中熱不高於39℃,高熱大於39℃)。

③ 腋窩溫度:

比口腔體溫低0.5-1℃(大概即低熱不高於37.5℃,中熱不高於38.5℃,高於38.5℃爲高熱)。

耳溫和額溫影響因素比較大,因此權威兒科指南沒有特別提到,但如果臨牀發現高於37.5℃應該觀察,孩子安靜時再次測試,高於38.5℃應視爲發熱。

吃了退燒藥,高熱還是反覆,甚至驚厥,怎麼辦?

拯救反覆高熱、持續高熱的娃

服用退熱藥後,體溫不降?反覆高熱?

① 退熱藥劑量不足。

體內水分不足,即入量不足。

③ 孩子對此種退熱劑不敏感。

④ 退熱劑是一種治表的方法,其目的是避免熱性驚厥和降低因高熱引起的身體高代謝狀態。

所以,高熱時使用退熱劑,會有數小時後體溫再次升高的現象。

尤其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比如幼兒急疹,高熱會持續3-5天,服用退熱藥幾小時後體溫還會升高。

支招反覆高熱

① 體內水分是散熱的基礎。

應多飲水/液體;洗溫水澡;適當提高室溫,少穿蓋,利於散熱。

② 用對退熱藥。

超過38.5℃,服用退熱藥。

3月齡內的嬰兒,任何病都要看醫生。

一般都因爲穿的包的多或環境熱,只要開包,必要時降低環境溫度,寶寶體溫很快恢復正常。

若是體溫持續較高,需要立即去醫院。

3-6月齡內的嬰兒,最好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的劑量。

因爲中國的對乙酰氨基酚混懸滴劑說明書,只有1歲及以上兒童的劑量。

6個月以上寶寶,發熱建議選擇布洛芬,尤其針對高熱效果好,控制體溫時間可達4-6小時,退熱效果比對乙酰氨基酚強,但部分孩子服用有少許胃腸道刺激反應。

給孩子的退熱藥,安全有效的只有這2種: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但退熱藥,成分不同,用量也不同。

吃了退燒藥,高熱還是反覆,甚至驚厥,怎麼辦? 第2張

如果孩子不能耐受口服藥物,可選擇直腸內使用的栓劑。

反覆高熱能否交替用藥?

①過去確實提倡交替用藥,但現在指南認爲交替用藥是不可取的。

因爲交替用藥可能會給我們造成劑量的混淆,我們完全可以足量地用 1 種退熱藥。也就是原則上,能用一種退燒藥就不交替用藥。

②不能太教條,不讓交替使用,指的是不刻意交替用藥,同時爲了避免在交替用藥時,家長用錯藥的劑量!

有的孩子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效果就是不好,這時我們可以換布洛芬。

有的孩子吃完退熱藥2小時後,體溫又急速上升。這時也可以考慮換另一種退熱藥,按計量給孩子服用。

服用一種藥物如果出現嘔吐,應該選擇另外一種藥物。

注意間隔時間:若先服用對乙酰氨基酚,至少4小時後纔可選擇布洛芬;若先服用布洛芬,至少6小時後纔可用對乙酰氨基酚。並且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交替服用!

高熱驚厥,不必驚慌

首發年齡在6個月-3歲,超過6歲後大多不再發作。

驚厥症狀:

① 兩眼上翻或凝視,牙關緊咬,口吐白沫,面部和四肢不斷地抽動,意識喪失,有的面色有青紫和大小便失禁。

② 一般在體溫急劇上升後12小時內出現全身性抽搐,發生驚厥時體溫多在39度以上。

③ 抽搐持續時間短暫,數秒或數分鐘,多在5分鐘內終止,一般不超過10分鐘。

單純高熱驚厥,不會對智力產生影響,沉着應對很重要!

① 讓孩子先平臥,然後頭部或身體側轉,鬆解孩子的衣釦,隨時擦掉孩子的嘔吐物,以防窒息。

② 在尚未清醒之前,不要給孩子口中喂任何藥物或食物。

③ 清醒後,可給予適量的糖鹽水補充因高熱出汗丟失的水分。

若經上述處理,小兒仍抽搐不能停止,且持續時間超過10分鐘;或抽搐後意識不能轉清醒,則應立即送醫院治療。

送孩子去醫院的途中,需時刻注意保持孩子呼吸道通暢,以防嘔吐物被誤吸入氣道。

傳染病
呼吸系統
出生疾病
消化系統
皮膚五官
口腔疾病
泌尿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