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為心理 > 孩子總讓念同樣的繪本,講同樣的故事,這正常嗎?

孩子總讓念同樣的繪本,講同樣的故事,這正常嗎?

來源:寶貝周    閲讀: 2.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晚睡覺前,大寶、二寶都習慣聽我先念完故事。不過,在我念完一個故事後,兩個孩子有不同的反應。七歲的大寶會説,爸爸,再念一個新故事吧。快三歲的二寶卻總會説,爸爸,再念一遍。

每晚睡覺前,大寶、二寶都習慣聽我先念完故事。不過,在我念完一個故事後,兩個孩子有不同的反應。七歲的大寶會説,爸爸,再念一個新故事吧。快三歲的二寶卻總會説,爸爸,再念一遍。

這倒不是因為兩個孩子的性格不同,而是孩子的發育程度不同,會有不同的反應。

爸爸媽媽們都有類似的經驗,像二寶一樣的小小孩總喜歡重複聽一個故事,同一本故事書總被翻爛。明明家裏有很多不同的繪本,孩子最喜歡的還是那一本。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和孩子學習與記憶的特性有關係。多數的學習,並不是一次就可以學會,需要重複練習。就好比你希望孩子學會算數,會一直用不同的方式幫孩子做練習,直到孩子比較熟練。

同樣,讀繪本這件事情也一樣,如果只讀一次,孩子對於故事中的內容沒辦法吸收。必須重複接觸,孩子才能把繪本中的素材內化,變成自己的知識。

爸爸媽媽如果覺得一直念同一本繪本有點無聊,可以想辦法把內容做一些調整,安排一些小驚喜。這樣,除了可以讓孩子對於故事的主軸影響更深刻外,還可以幫助提高孩子的創造力。

先説為什麼會讓孩子對故事的主軸印象更深刻。

孩子總讓念同樣的繪本,講同樣的故事,這正常嗎?

你想,如果今天告訴孩子「帽子」長什麼樣子,你每次都拿同一頂帽子來做示範。那麼,如果有天換了一頂帽子,孩子可能就不懂這東西是帽子了,因為他沒有真的學習到「帽子」是怎麼樣的一個概念,只是學會了帽子和這個影像之間的關係。

同樣,如果你要跟孩子解釋孔融讓梨的故事,説孔融是個乖孩子,選了比較小的梨子。孩子覺得選小的梨子就是好孩子,但不知前因後果,做了錯誤的歸因。

這也就是為什麼鼓勵爸爸媽媽要用不同的方式來讓孩子學習同一項知識。它可以讓孩子的腦細胞做重整,逐漸調整出最適合的反應型態。

腦科學證據也證實,人們在碰到一個新事物時,腦部的反應會比較劇烈;若這個事物重複出現,反應會下降,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對這個東西喪失興趣,而是我們能夠用比較少的神經元來處理這個信息,這是一件好事。

再説下為什麼説會提高孩子的創造力。

爸爸媽媽順着故事的主軸去做微調,讓孩子知道:原來只要改變一個小環節,就會讓故事有完全不同的樣子。

孩子總讓念同樣的繪本,講同樣的故事,這正常嗎? 第2張

比如,白雪公主的故事,如果爸爸媽媽説:「魔鏡!魔鏡!誰是世界上最醜的女人」。孩子肯定會笑出來,然後嚷嚷:」爸爸你別亂講這故事,才不是這樣呢!」

如果孩子一直要我念重複的繪本,我就會故意亂講。有時候大寶、二寶就忍不住讓我講個新版本的故事。

用改編故事的方式,還可以來測試孩子的注意力。爸爸媽媽可以改編故事,然後看孩子有沒有發覺,這次唸的版本,什麼地方有改變。讓孩子在玩樂中,不知不覺提升注意力。

有時,孩子着迷於故事的某個情節,或是出現的人物。大寶一兩歲的時候,就喜歡繪本中的消防員圖案,後來整本書就是那幾頁快被扯掉了。二寶也是喜歡故事中某些情節,比如看米菲系列繪本時,他特別喜歡米菲盪鞦韆的情節,因為他喜歡盪鞦韆。

如果重複看同樣的東西,能夠讓孩子有滿滿的幸福感,那又何妨呢?

孩子愛念同樣的繪本,講同樣的故事,再正常不過了。爸爸媽媽如果覺得煩了,就稍微改編一下故事,不但提升孩子的創造力,還可以訓練孩子的注意力,一舉兩得。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為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