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為心理 > 會阻礙寶寶健康成長的兒童行為障礙

會阻礙寶寶健康成長的兒童行為障礙

來源:寶貝周    閲讀: 6.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寶寶年幼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行為習慣,這其中有一些對於寶寶的健康和成長是有阻礙的,下面就為您做一下介紹。

會阻礙寶寶健康成長的兒童行為障礙

兒童行為障礙係指在小兒成長髮育過程中,到達一定年齡,應該消失的原始反射和行為未消失,且頑固地保留下來形成了習慣,通稱之為兒童行為障礙。

發病機理:兒童行為障礙的病因可有:

1、遺傳因素:染色體異常或多基因遺傳。

2、發育因素:發育遲緩或殘疾兒常伴有行為障礙,精神發育遲緩者的行為問題更多。

3、驅體因素:凡一切影響正常發育的不利因素均可有行為障礙 。

4、氣質因素:如難育型、啟動緩慢型氣質特性的兒童易發生行為障礙。

5、家庭因素:母親的心理狀態和不適當的教育,不和睦的家庭關係,過早的精神創傷,性別歧視等均可使兒童行為障礙。

6、社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的教育方式也常可引起行為問題。

總之,人的行為障礙都有生化基礎,生化的變化非常複雜,其中最重要的是神經遞質和內分泌。乙酰膽鹼在維持行為和腦電激活,促進記憶和學習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腦內5-羥色胺下降或兒茶酚胺增多可產生攻擊行為;γ-氨基丁酸對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元具有普遍而強烈的抑制作用。

臨牀症狀:

一、兒童不良習慣:

1、吸吮手指。

2、咬指甲。

3、屏氣發作:又稱呼吸暫停症,是嬰幼兒期哭叫二、三聲之後,突然呼吸暫停、口脣發紺,重者全身肌肉強直或角弓反張,意識喪失或抽搐,約30秒或2~3分鐘後,肌肉鬆弛恢復正常。

4、拔頭髮、眉毛、腋毛等。

5、習慣性陰部磨擦:雙下肢伸直夾緊或下肢交叉,伸屈磨擦自己的陰部,有人稱之為發作性臀部下肢強迫性運動,有人認為是小兒自我安慰表現。

 二、不良的社會行為:

1、退縮行為:指2歲半以上兒童膽小、害怕、孤獨、退縮、沉默寡言,憂心重重,不願參加集體活動,但在家中卻有説、有笑,很懂事。

2、攻擊行為:多發生於4-8歲兒童,男孩多見,好奇心強,好問、踢人、咬人、扔東西、破壞物品。

三、品行障礙:反覆多次在品行上有嚴重缺點和錯誤行為,或在性格發展上有偏離。表現為以哭鬧、耍賴為要挾手段,以達到目的。粗暴地擾亂別人,不服從教導,學習成績低劣或屢次留級、説謊、騙人甚至逃學、偷盜、行兇。

診斷:兒童行為障礙的原因相當複雜,其中最主要的是小兒與環境適應的矛盾及遺傳因素。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為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