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為心理 > 兒童“性教育”讓人愛恨交加,父母都怎麼看呢?

兒童“性教育”讓人愛恨交加,父母都怎麼看呢?

來源:寶貝周    閲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年以來連續爆料了很多關於兒童性侵事件,讓很多父母感到害怕心寒,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性啟蒙持“保守狀態”總是欲語還休,好像説多了犯大罪一樣;有的恰恰相反什麼都孩子交代得“一清二楚”,面對着兩種極端的狀態,父母進入兩難之地,如何抉擇才是最恰當地保護孩子呢?

相信很多媽媽都被孩子追問過“我從哪裏來?”我們小時候聽到最官方的回答就是“路邊撿來的!”這個答案巧妙地迴避了孩子對性啟蒙的問題,後來我們才發現男生與女生的不同之處,這些都是長到好幾歲的事了。

可是現在的孩子和從前的我們是無法比擬的,若是敷衍了事的回答恐怕無法滿足孩子這個好奇的小腦瓜,於是有個媽媽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她帶着孩子觀看了寶寶從產道降臨的視頻,當時孩子一臉震驚,沒想到自己居然從那裏出生。媽媽的本意是教育孩子保護好自己,因為她覺得對孩子強調“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能觸摸”,不足以能夠強調重要性,如此大膽的決定差點引發了一個悲劇。

兒童“性教育”讓人愛恨交加,父母都怎麼看呢?

有一天小女孩上幼兒園之後,她和一幫小朋友玩過家家,恰好她扮演“媽媽”,平時都是把“娃娃”放在衣服裏假冒孕婦,這天小女孩為了顯示自己的“淵博知識”,把娃娃往下體插,她邊演示邊説“媽媽告訴我我們都是從這裏生出來的!”哪知芭比娃娃的腳尖刮到幼嫩的肌膚,頓時血就冒出來,小朋友趕緊告知老師。幸虧老師及時送醫院,才避免一場災禍。等到老師瞭解詳情之後,不禁對這位媽媽的教育方法咋舌不已,“性教育”需要武裝到這個程度嗎?

現在的社會上確實有很多“變態”,他們避其鋒芒專對幼童下手,現在的孩子雖然都對此有一定的防範意識,可是對於“親近之人”可以説是有些麻木不仁,絲毫沒有認為這就是“傷害”。這幾天在網上風靡的“車站猥褻女童視頻”,恰好説明孩子對熟人的傷害可以説是“零抵抗力”,任何一位父母發現這樣的事情肯定是氣不容情的,那麼該怎麼做才能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呢?

個人認為從小就要讓孩子知道“男女有別”,小時候告訴孩子“性器官”是身上最“薄弱”的位置,需要重點防範。孩子小時候少穿開襠褲避免孩子無意識的接觸,也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讓孩子隨地大小便,不要認為孩子還小就讓他隨意“裸體”。我們一開始就這樣做的時候,可能會增添很多麻煩,可是這樣做就等於從小就給孩子輸灌了“羞恥心”,在孩子還不能理解什麼是傷害的前提下,最為安全的保護。

兒童“性教育”讓人愛恨交加,父母都怎麼看呢? 第2張

有的人會説我的是男寶,對這些事情無需可以去做,我覺得傷害不僅僅是對女孩的,也有不少男孩就不能倖免。在孩子小時候儘量不要給孩子觀看生產視頻,那些血腥的視頻不僅孩子看了印象深刻,就算我是一個媽媽對那種視頻也是心有餘戚。不是説製作不夠真實,只能説這些視頻留待孩子長大一些再看更恰當一些。對待小寶我們從小就要教育他避免與人“親密接觸”,並非我小題大做,雖然有很多人對孩子表現出親暱的動作是處於喜愛,但是我們可以告訴孩子親吻避開“嘴巴”,接觸稍微擁抱就好。這不僅是對孩子的一種巧妙的保護方式更是教孩子禮貌待人的一種契機。

性教育並非洪水猛獸,我們既不能遮遮掩掩也不能直白地告知孩子,有些直接的內容等到孩子青春期,你適時地準備一本男孩或女孩與青春有關的書籍,完全可以緩解當面演講的“尷尬”,這個時候不必擔心孩子會向你提問,書中會有詳細的心理教育和身體探祕的部分,讓你沒有後顧之憂。父母之間“正常”親暱和互動也無需刻意避開孩子,愛需要表達這也是教育的範疇。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為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