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不願跟你聊天,可能和這三件事有關

孩子不願跟你聊天,可能和這三件事有關

來源:寶貝周    閲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表哥今年三十歲,在北京一家公司做高管,每天在外面和客户談生意跑業務,事業上風生水起。但是在家裏人眼裏,表哥有一個“壞毛病”,那就是不愛説話,尤其是和越親近的人越沒有話説。

表哥今年三十歲,在北京一家公司做高管,每天在外面和客户談生意跑業務,事業上風生水起。但是在家裏人眼裏,表哥有一個“壞毛病”,那就是不愛説話,尤其是和越親近的人越沒有話説。

從我姑姑姑父的嘴裏,常能聽到這樣的抱怨聲:“他從小就不怎麼愛説話,後來越大越和我們沒話説,工作以後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下了班就把自己關在卧室裏,恨不得一句話也不和我們説,你問他點什麼他也只是嗯嗯啊啊地敷衍着,從來沒有正面回答,更不用説一家人能坐下來聊聊天。真不知道他外面的生意是怎麼和人談成的。”

的確如此,表哥的性格彷彿有兩面,家庭聚會上他從來都是悶頭不語,讓人很難想象,他在事業上會是另一個雷厲風行的樣子。

其實很多人像我表哥一樣,從孩子的時候開始就很難和父母溝通,甚至越大越和父母沒話説。這讓許多試圖走進孩子內心的父母來説,無疑是個很讓人頭疼的障礙。

但是為什麼孩子慢慢長大,卻和爸媽漸漸疏遠,寧願把心裏的話説給朋友聽,甚至把祕密鎖在日記本里,也不願意向最愛他們的爸爸媽媽傾訴?

孩子不願跟你聊天,可能和這三件事有關

當孩子對你説一件事時
你是認真對待還是敷衍了事?

一個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但是彼此卻彷彿來自不同的世界。大人的世界永遠都忙忙碌碌,思想也往往客觀而理性。孩子則恰恰相反,他們的思想簡單純真,有時又天馬行空,腦子裏總是充滿新奇的想。

也許在很多家庭都曾經上演過類似的場景:

“媽媽你看,我的千紙鶴會飛!”孩子跑進廚房,興奮地向媽媽展示自己剛摺好的手工作品。而廚房裏正在為晚飯忙碌的媽媽,只是敷衍一句“真棒”,就轉頭繼續做飯,忽略了孩子的小激動。

孩子清早醒來,向媽媽講述自己昨晚夢裏的英雄和怪獸,越説越興奮,彷彿這夢境是孩子的一段真實而奇特的經歷。而爸爸媽媽一邊忙着給孩子穿好衣服,一邊催促着説“行了別誇張了,快點下牀吃早餐,上學要遲到了。”

家裏來了客人,飯後家長和客人在聊大人們的正事,孩子突然跑過來對爸爸説:“爸爸今天老師給我們講了個有趣的故事,我來給你講講吧。”而爸爸卻塞給孩子一個玩具,説:“大人們在説話呢,你自己去那邊玩兒吧。”

孩子放學回家,看到自己養了幾個月的小金魚死了,便向媽媽哭訴:“我不要我的小金魚離開我,它是我最好的朋友!”説着越哭越傷心,孩子的媽媽只是不耐煩地説:“不就是一條金魚嗎?我明天再給你買一條,快別哭了。”

……

每個人都希望在社會生活中獲得一種存在感,孩子也不例外,他們更希望爸爸媽媽能察覺自己的每一個小心思,接受自己的每一個想法。所以,當孩子想和你分享一件事的時候,不管你多忙,也不管那事情多無足輕重,都不要對他們的想法採取忽視和敷衍的態度,即便當時抽不出時間,也要記得,閒下來的時候,主動關注一下孩子和你説過的事情,並試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和他們對話,讓孩子覺得,他們的想法是受到了重視的,孩子也自然會把家長當做首選的聽眾去傾訴。

孩子不願跟你聊天,可能和這三件事有關 第2張

當孩子向你吐露心聲時
你是朋友般傾聽還是長輩般説教?

知乎上有一位網友講述了自己的一段經歷:

我不知該怎樣評價我媽,在初中的時候我嘗試改變,試着把一些心裏話説給她聽。但是每次的結果換來的是一頓教訓。

高中的時候告訴我媽我選了文科,我媽朝我大吼“不是告訴過你文科沒前途!”以至於直到大學畢業,學業上一遇到什麼困難,我媽就會把這事兒翻出來再嘮叨一遍:“早知道當初就應該強迫你學理科。”

長大後我有天突然半開玩笑地説:“媽我以後能不能不結婚?我覺得這樣挺好的……”我媽馬上對我進行批評教育:“你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這樣是錯的你知道嗎?!”

現在,我有什麼心事,寧願説給我最好的朋友聽,也不願意被我媽説教。

的確,許多孩子寧願把自己的心裏話告訴自己的知心朋友,也不願意告訴父母。社會經歷和思想觀念的差異,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往往讓父母和孩子在同一個問題上得出相去甚遠的結論,就好像父母難以接受孩子的想法一樣,孩子也會因父母的不同看法而感到失望。

很多時候,父母為了能讓孩子少走些彎路,便習慣用過來人的經驗來指引孩子。於是在與孩子溝通時,父母更願意以長輩的口吻對孩子進行批評説教,試圖“糾正”孩子的某些思想。

但反過來想,越是強硬的溝通方式,越是讓孩子難以接受,雖説忠言逆耳,但在叛逆心理很強的孩子身上,能讓孩子先坐下來認真聽你説話,才是有效溝通的良好開端。而相互打開心扉的關鍵就在於,爸媽能像朋友一樣,設身處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去表達。

孩子不願跟你聊天,可能和這三件事有關 第3張

當你知道了孩子的小祕密
你能接納他的祕密併為他守口如瓶嗎?

我的高中同學小雅也是一個對爸媽封閉內心的典型。而從小雅口述的經歷中,我反而更能理解小雅。

小雅大概六歲的時候,有一次午睡尿牀,使從小自尊心就非常強的小雅很是難堪,好在小雅的媽媽並沒有指責小雅,而是安慰小雅説:“小孩子尿牀是正常的,沒關係媽媽不怪你的。”於是小雅小聲對媽媽説:“媽媽不要把我尿牀的事告訴別人,好丟人。”小雅的媽媽笑着答應了。

可是沒過多久,小雅的遠房親戚帶着和小雅差不多大的兒子來她家做客,席間,可能是聊得盡興了,大人們突然説起各自孩子的糗事來,親戚説自己的兒子三歲了才會開口説話,剛會説話不久又開始有點結巴,而小雅的媽媽笑着説,小雅六歲了,前些日子還尿牀呢!説完,大人們又各自列舉了孩子們可愛的小毛病,説完又當笑話一樣笑着,完全沒有發覺小雅的臉已經漲得通紅。

小雅上學以後心思越來越細膩,開始有很多小祕密,開始每天寫日記,開始給自己的日記上鎖。但是後來,小雅發現,當她在日記裏傾訴今天在學校的委屈時,爸媽就老是盤問小雅有沒有在學校受欺負;當她在日記裏寫到和喜歡的男孩放學走在一起很開心時,第二天,小雅爸爸就開始接送小雅上放學;當她在日記裏記錄自己想報考音樂學院完成自己音樂夢想的時候,小雅爸媽沒收了她的吉他和所有的CD。

當小雅知道了自己的日記被偷看時,她開始連日記都不寫了,還曾一度和父母慪氣而離家出走過。

父母所有想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源於對孩子的愛。我們並不能指責小雅的父母為什麼要窺探小雅的隱私,但是我們看得出來,正是因為小雅媽媽在親戚面前泄露小雅尷尬的小祕密,才會引來小雅對爸媽的信任缺失。而孩子難和父母溝通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源於父母沒有做到讓孩子足夠信任。

對孩子獲得瞭解的途徑,不是猜測和窺探,而是能讓孩子心甘情願地對父母毫無保留,所以,作為家長,你愛他的表現,就是理解並尊重孩子的祕密,併為他把祕密守口如瓶。

在父母的眼裏,孩子就是全世界,父母無時無刻不希望自己能夠陪在孩子身邊,恨不得能和孩子一起經歷人生路上的每一步,然而父母並不能每時每刻守着孩子,孩子總有脱離父母視線,獨立生活的時候,而這時,父母希望孩子能毫無保留地向自己傾訴心聲,從而瞭解孩子的生活,或者為孩子在他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他們希望孩子能夠對自己有足夠的信任和依賴,希望自己能成為孩子眼裏最好的父母。

然而現實卻偏偏是,能做到與父母無話不談孩子少之又少,能做到有效溝通的家庭寥寥無幾。

因此,家長們不要等到孩子和你已經沒話説了的時候,才去千方百計猜測孩子的想法,從現在開始,積極主動地走進孩子的內心,接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保守他們的小祕密,像朋友那樣去溝通,更不要過度指責不停説教。要想讓孩子和你無話不談,就先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為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