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不是鬧,而是尋求關注

不是鬧,而是尋求關注

來源:寶貝周    閲讀: 9.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的行為,可以説是寶寶對動作本身感興趣,感覺到自己的力量的作用,所以一直重複;也可以説盡管不會説話,他試圖在和別人交流。但是從他兩次“看別人的臉”的動作中,試圖得到你的反應中。能夠推出他在尋求人們的關注。

每個人都會去尋求他人的關注,寶寶也不例外。從出征那刻起寶寶就表現出一種本能的尋求他人關注的趨向,如那一聲哭泣就似乎是在提醒周圍的人要注意到他的存在.有人説,人是從他的反應中來在角證自我的存在的,這一特點在低齡兒童階段更為明顯,但是寶寶的這些行為有時候並不能 被正確的理解。因此,有必要了解知重視寶寶尋求關注的行為是爸爸媽媽的必修課。

不是鬧,而是尋求關注

場景1

一個4個月大的寶寶,被媽媽放在沙發上,在他的視野中更多的是白色的天花板。如果有人對他説話、給他玩笑式的撓癢癢,或者拿着玩具給他看,甚至什麼也不做,只是坐在他的身邊,小傢伙就會發出“咯咯”的笑聲,可以“呀呀”地“説話”。而當大人們都離開寶寶時,過不了多長時間,小傢伙就會大聲哭起來,直到你把他抱起來逗逗他,甚至只是晃晃,寶寶都會重新得到滿足而停止哭泣。

寶寶啼哭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身體的不適或飢餓也可能是因為刺激的單調和無聊,但卻不能否認,場景中的寶寶也許是在運用他自己特有的信導來向照看者發出警示:“你們不能對我不管不問,無視我的存在.”寶寶其實是在尋求成人的關注。

場景2

一個16個月大的寶寶正在由媽媽餵飯,偶然間他發現自己的腳可以推動整個桌子。發現這個“祕密”後,他就不停地做這個動作,然後望着媽媽的臉笑,好像在説:“看,我多能幹!”看到自己涼鞋上的小花,就“嗯嗯”地指給旁邊的人看,聽到大人微笑着對他説“你的涼鞋很好看”後,才停止了這個動作。當大家圍着桌子吃飯,他一個人隨便走動時,他會時不時地在背後觸摸大人,讓他轉過頭對他説話。即使是他自己拿起球摔在地上,摔後也會嬉笑着找成人的臉,等你給他反應。

寶寶的這個行為,可以説是寶寶對動作本身感興趣,感覺到自己的力量的作用,所以一直重複;也可以説盡管不會説話,他試圖在和別人交流。但是從他兩次“看別人的臉”的動作中,試圖得到你的反應中。能夠推出他在尋求人們的關注。

場景3

3歲的小男孩毛毛,已經上小班了。有一天媽媽被告知,毛毛在幼兒園老“搗亂”,如把東西拆散掉,上課的時候推小朋友,還有時候會發出各種怪聲。不過如果老師在他身邊,他就不會這樣。毛毛好像還有點“粘人”,需要老師“陪伴”。經老師這麼一説,媽媽也覺得他有時候在家也會“搗亂”,特別是爸爸媽媽在忙自己的事情,讓他一個人玩的時候。

這裏毛毛的“搗亂”可能會被理解為寶寶是不是有什麼“毛病”,或者是有點“多動”,但當與寶寶的“粘人”行為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就可以理解為是他一種獨特的爭取關注的方式,他的動機不是真的去破壞,而是通過“破壞”使得你能關注他.這樣的表現可能也與寶寶沒有形成安全的親子依戀有關。

尋求關注是寶寶的一種天性,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總是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被忽視的“不滿”.寶寶有些行為,還會被爸爸媽媽當成“問題行為”.對於爸媽來説,對低幼寶寶物質上的關注會比較多,忽略了情感上的關注;對寶寶來説,情感需要的滿足才是至關重要的。你不經意間忽視寶寶的時候,就要多多留意他的表現,瞭解他的內心,正確解讀寶寶的行為,只有這樣,才能使寶寶健康成長,形成和諧的親子關係。

  (實習編輯: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