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健康 > 吃太好一歲半寶寶長痔瘡

吃太好一歲半寶寶長痔瘡

來源:寶貝周    閲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越來越精細,缺乏膳食纖維,寶寶常常會便祕,長期便祕容易誘發痔瘡和肛裂。

吃太好一歲半寶寶長痔瘡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越來越精細,缺乏膳食纖維,寶寶常常會便祕,長期便祕容易誘發痔瘡和肛裂。

昨天上午,家住福州台江區的小楊帶着一歲半大的兒子來到醫院,她發現最近孩子大便時總哭,説“疼”,便便上還有一點血。

小楊説,自孩子出生以後,大便就很用力,也容易便祕。6個月時斷奶改吃奶粉後,便祕更嚴重,經常三四天才大便一次。後來聽老人説,有的小孩就是好多天才大便一次,也是正常,就沒再理會了。直到孩子叫疼、出血,她才感覺事情嚴重了。

福州市第一醫院肛腸科主任黃如華告訴小楊,孩子長了痔瘡。聽到這個結論,小楊大吃一驚,她根本沒想到一歲多的孩子會長痔瘡。

黃主任説,小楊的兒子長痔瘡,與生活條件優越有關。

以前幼兒長痔瘡的很少,現在逐漸多了起來,主要是因為吃得太精細,引起便祕。這麼小的孩子,如果長期便祕,硬大便會導致肛門破裂,破裂後引起炎症,長期刺激就形成外痔。

黃主任告訴小楊,這麼小的孩子不能進行手術,還是要保守治療,預防感染,對症處理,可以塗金黴素眼藥膏等消炎藥膏。

黃主任提醒:如果家長髮現孩子便祕,最好是飲食調節。辦法是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如果年齡小,可以吃菜泥、果泥。她建議家長要培養孩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每日定時間、定地點訓練排便,以建立良性條件反射,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對於有的家長用土方,將麻油、豬油做潤腸劑或用瀉藥,黃主任説,這些方法萬萬不能用。因小兒胃腸很脆弱,用潤腸劑或瀉藥可能導致腹瀉不止。

小兒痔瘡相關: 寶寶的肛門衞生

(一)注意局部清潔乾燥

嬰兒的神經和肌肉的功能尚未健全,對大便的控制力差,有大便就排,所以排便次數多。有的是一邊吃奶一邊大便,甚至排便次數超過吃奶的次數,而且常常是稀便,這是乳兒特有的排便形式,對此不必擔憂。由於排便次數多,又常為稀便,如尿布更換不及時,很容易引起肛門皮膚潮紅、潰爛、感染等,俗稱“紅屁股”。要保持嬰兒的肛門健康就必須隨時更換尿布。同時在排便後用温水或温鹽水清洗肛門。尿布要用開水燙洗並暴曬。發生紅屁股時,洗後可撲上一些痱子粉,再用柔軟的幹尿布包好。

(二)建立良好的排使習慣

兒童有時會發生大小便控制不住,污染衣褲,這是難以避免的現象,家長不宜過多責備,以免加重他們的精神負擔。要幫助孩子建立定時大便的習慣,到時間就去大便,如果沒有大便也不要長時間坐在便盆上。少數小孩有坐在痰盂上看小人書或玩耍的習慣,這對肛門保健很為不利,家長要幫助他們改掉。小兒腹瀉後肛門部可有裏急後重感,他們會認為大便沒解乾淨而慢慢坐在便盆上不願起來,這樣很容易引起肛門病。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設法叫孩子起來,用手或棒[1]刺激肛門使肛門收縮,並用温水清洗和用熱毛巾熱敷肛門,幫助他們克服下墜感。同時要及時治療小兒腹瀉。如果發現小兒大便時哭鬧,或排便非常用力、甚至憋得面紅耳赤時要及時查找原因,對症處理。

(三)要注意便盆衞生

兒童大多坐在便盆上大便,如便盆邊緣有破損可以擦傷皮膚、便盆不清潔可引起細菌感染。集體公用的便盆還會互相傳染疾病,所以便盆衞生要引起人們的重視。 另外,兒童大多穿開襠褲,小兒常常席地而坐,往往會發生感染和外傷,也應幫助他們克服這種壞習慣。 小兒痔瘡怎麼治療 小兒痔瘡的發病率低,治療宜採用中藥外治等簡便無痛苦的治療方法。平時多注意調整飲食,讓小兒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及蜂蜜;便後或臨睡前用温水清洗肛門部,以改善肛門血液循環。 (1)疼痛時可用複方阿司匹林或去痛片,每次2片,每日3次。 (2)如有炎症可用:複方新諾明,每次2片(首次4片),每日2次口服麥迪黴素,每次0.3支,每日3次口服。如有條件可用青黴素,每次80萬單位,6小時l次肌肉注射。鏈黴素,每次0.5克,12小時1次肌肉注射。與青黴素同時用。 (3)便祕者可選用:液體石蠟,每次15毫升,每晚一次口服。麻仁滋脾九,每次l九,每日2次口服。

(4)腹瀉者可選用:黃連素,每次0.3克,每日3次口服。痢特靈,每次0.2克,每日3次口限。參芩白朮散,每次l包,每日2次口服,

2.中藥及偏方(1)白芍、茯芩、山藥、薏仁各30克,地榆10克,**甲5克,每日l劑,水煎後分2次服.(2)槐角丸,每次l丸,每日2次口服。主治內痔出血、脱出.(3)五味消毒飲:銀花50克,野菊花、蒲公英、紫地丁各25克,天葵子15克,每日l劑,水煎後分2次服。主治痔瘡有炎症時.。

預防小兒痔瘡的措施: 良好的生活習慣會預防和延緩痔瘡的發生。 1、保持大便通暢,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避免便祕。 2、蹲廁時間勿太長。 3、避免長時間站立和蹲位。 4、積極治療使腹壓增加的疾病如慢性咳嗽。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