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寶寶最常見的4種小疙瘩,教你有效應對!

寶寶最常見的4種小疙瘩,教你有效應對!

來源:寶貝周    閲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夏天到了,寶寶們常常是今天這裏起個包,明天那裏長個小痘痘。有的癢癢的,有的紅紅的,有的好像也沒啥感覺

寶寶長的這些包到底是啥?

蚊子包

天熱了,到處都成了蚊蟲的天下,寶寶們也難免「遭殃」。

一般來説,寶寶身上常會出現兩種蚊子包。

第一種:普通蚊子包

寶寶最常見的4種小疙瘩,教你有效應對!

一般被蚊子叮後,皮膚上很快會出現一個小小的皮膚色或淡紅色的隆起小包,當時很癢,大多在半小時或一個小時後就會消退,稱之為風團。

怎麼辦?

這種蚊子包可以不處理,最多癢的時候拿毛巾冷敷一會兒就可以了。

第二種:遲髮型蚊子包

寶寶最常見的4種小疙瘩,教你有效應對! 第2張

這種蚊子包又叫丘疹性蕁麻疹,一般持續時間長,大概 2~7 天,有些還會在前幾天紅腫擴大,甚至出現硬疙瘩和小水皰;大多都很癢,看上去也有點兒嚇人。

這個時候,很多媽媽會給寶寶塗抹一些蚊蟲叮咬後的護理產品或花露水,也有塗白醋和鹽水的。其實,這些做法不僅效果不好甚至可能會部分導致皮疹加重。

怎麼辦?

1. 塗抹驅蚊水,做好預防

當然啦,最好的防治方法還是給寶寶做好各種驅蚊防蚊的措施,比如在寶寶外露的小胳膊小腿兒上抹點驅蚊水,防患於未然。

2. 塗抹激素類軟膏

如果已經起來了,可以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塗抹一些激素類軟膏,一般 2~3 天就能見效。

痱子

天熱了,寶寶出汗多,長痱子的時候也多。

常説的痱子,其實就是在寶寶大量出汗後,皮膚出現的許多亮晶晶的小水皰或片狀紅斑上的小丘皰疹。

寶寶最常見的4種小疙瘩,教你有效應對! 第3張

怎麼辦?

1. 勤換衣服,保持涼爽

如果還沒長痱子,發現寶寶出汗多的時候,儘量降低屋裏的温度,及時給寶寶換衣物,而且要儘量選擇透氣性好、吸水的貼身衣物。

2. 選擇涼快的環境

如果已經長痱子了,大多數時候可以不用藥物,把寶寶放在涼快的地方待幾天,這些水皰或疹子多數可以自行吸收消退。

有的後期會脱皮,脱皮時注意局部保濕滋潤就好。

3. 不推薦塗抹太多粉劑

一是不便於觀察皮疹變化,二是雖然粉劑在早期能促進水皰吸收,但後期會導致皮膚過度乾燥、誘發瘙癢。

4. 及時就醫

如果出現膿皰了,儘快就醫。

濕疹

濕疹,幾乎每個季節都可能發生。

很多媽媽分不太清楚痱子和濕疹,這裏簡單介紹一下兩者的區別。不過,如果寶寶情況嚴重,並不鼓勵媽媽們自己下結論,及時求助醫生是更適合的做法。

痱子:一般發生在炎熱出汗較多的時候,多是針尖大小、亮晶晶的小水皰,發病時間短,一般在涼快的地方待 2~3 天就消退了。

濕疹:一般發作時間會長一些,看起來是紅斑以及小疙瘩,很難出現亮晶晶的小水泡,大多幹燥、粗糙,加強保濕可以改善。

那咱再説回濕疹,夏天長濕疹,往往和身體某個部位太熱、日曬、清潔過度而保濕不夠等有關係,不過由於夏天很多地方氣候濕潤,濕疹的發病率相對來説不算高。

寶寶最常見的4種小疙瘩,教你有效應對! 第4張

怎麼辦?

1. 避免太熱,穿衣涼爽,注意保濕

生活中可以避免讓寶寶處於太熱的環境,避免日曬以及衣物摩擦,挑那種清爽透氣的衣服給寶寶穿,注意保濕,這些都可以有效減少濕疹的發作。

2. 及時就醫,堅持治療

如果寶寶的臉上、身傷出現大片紅斑、小紅包、流黃水等,建議家長帶到醫院由醫生判斷病情並進行合適的治療。

濕疹是一個可能會反覆發作的疾病,各位爸媽也不用太擔心,跟着醫生的建議,堅持治療,大多數都會好起來。

蕁麻疹

蕁麻疹看起來和蚊子包有點兒像,很容易混淆。

不過蚊子包一般很快就會消退,而蕁麻疹卻會反覆發作,而且很癢,有時候甚至還沒看到皮疹發作,寶寶就已經持續覺得很癢了。

寶寶最常見的4種小疙瘩,教你有效應對! 第5張

怎麼辦?

1. 冷敷

如果蕁麻疹發作,可以立即用冷毛巾在發疹的地方給寶寶做冷敷,敷幾分鐘就好,不要太久,這樣既能幫助止癢,也能促進血管收縮、幫助皮疹恢復。

如果你使用了冰袋,一定要留意別在同一地方持續冰敷,以免造成凍傷。

2. 遠離致敏因素

如果寶寶出現可疑蕁麻疹反覆發作時,一定要想一想最近是不是接觸了什麼明顯的致敏因素,比如感冒、拉肚子相關的感染、特殊口服藥物、海鮮或平時很少吃的食物、灰塵多花粉多等.

如果有,一定要努力避免。

3. 及時就醫

如果全身大量的皮疹反覆發作,一直覺得很癢、寶寶搔抓厲害,冷敷效果也不好,或者寶寶明顯咽喉不舒服、呼吸受影響,甚至影響睡眠,建議立即就診,以免出現喉頭水腫等危險情況。

看到這裏,各位爸媽對於寶寶身上的各種小疙瘩,是不是更有底了?

當然啦,也不是説有了今天的文章,各位爸媽就可以自己給寶寶看病了,而是希望寶寶出問題後,我們能有一個基本判斷,然後可以在家自己處理的,妥善處理,超出自己的處理能範圍的,一定要去醫院。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