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寶寶胖瘦跟奶水有關嗎

寶寶胖瘦跟奶水有關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家長總是希望自己的寶寶白白胖胖的,這樣認為寶寶才健康好看,寶寶瘦點就會認為是奶水不足,那麼寶寶胖瘦跟奶水有關嗎?

老一輩人都喜歡別人這樣誇寶寶:長的白白胖胖的,真是養的好啊!也喜歡拿孩子的“胖”和鄰里攀比。

確實,潛意識裡人們總是覺得小寶寶胖點就是養的好,因為營養豐富才會胖嘛。黑瘦的寶寶,不用別人說,自己看著也會著急,總感覺自己沒帶好孩子似的。

孩子瘦,媽媽總被說奶水不好

閨蜜萍萍家的寶寶10個月了,體重不高也不低,16斤。一開始,她沒有覺得這樣的體重有什麼問題,可是最近帶寶寶去醫院體檢,總是會被醫生拉著開藥“這個孩子生長髮育不好,開一些賴氨酸和鋅劑補補吧,缺鈣不缺,也一起補了吧”。

“第一次醫生開藥時我說家裡有,醫生還不大高興”,萍萍說為了避免得罪醫生,後來體檢的時候,醫生給寶寶開藥她都不拒絕的。

可是她每每拿著寶寶的檢查結果和標準的生長髮育曲線對比時,才發現寶寶的生長資料雖然比平均值低一點點,但還是高於生長髮育最低值的,並沒有像醫生說的那麼嚴重。後來她看寶寶狀態一直就都特別好,就沒在意給寶寶增加各種補劑的事,吃的也隨意,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

但是,近期萍萍因為寶寶瘦和婆婆還鬧起了矛盾。事情源於婆婆帶寶寶出去逛,總是被周圍的鄰居說寶寶太瘦,還會有一些“熱心”的奶奶們勸萍萍的婆婆“寶寶這麼瘦一定是寶媽奶水不好,10個月了母乳都沒營養了,該給孩子加奶粉了”。回到家婆婆就開始和萍萍商量買奶粉,含蓄地表達了寶寶太瘦都是因為她奶水不好,萍萍委屈地抹眼淚。

寶寶胖瘦跟奶水有關嗎

跟我吐槽的時候她說真想對著那群婆婆媽媽們說一句:我家孩子胖瘦關你P事

孩子胖,被當成大熊貓一樣參觀

寶寶長得瘦,媽媽發愁,寶寶太胖了也愁人。昨天有個寶媽跟王阿姨說,她家寶寶生下來體格就偏大,後期孩子生長髮育也都特別好,“孩子現在1歲,看上去孩子會比同齡的寶寶顯大半歲”。

天氣好的時候寶媽喜歡帶孩子出去溜達,但是出去的次數越多,她越煩惱,“寶貝出門都快成大熊貓了,誰都稀罕,熟悉的人也都要過來看看”,她說,不管是鄰居還是附近菜市場比較熟悉的攤主,看到孩子的時候都免不了說一句:這個小孩咋吃恁胖。

“這個說:小孩吃恁胖;那個說:咿,吃啥呀,恁胖;又一個說:多胖呀,頭多大;還有人說:你看那腳多厚,小胖孩兒……”別人的評價讓她不勝其煩,後來乾脆就不帶孩子出去了。一來是不喜歡別人對自己的孩子指手畫腳,二來嘛,她全職在家帶娃,孩子的飯量她是很清楚的,“很正常,一點不比別的小孩多,但總是被人說孩子胖,我就不喜歡。”

別隻盯著寶寶胖瘦看,狀態好才重要

寶寶吃少媽媽擔心,吃多了仍然會擔憂;胖了被人說,瘦了也被人說。王阿姨真想說一句:寶寶招誰惹誰了!

家長們,請別再以寶寶的食量和胖瘦來判斷寶寶的健康了!只要寶寶的體重能保持穩定的增長,和原來的生長曲線也沒有太大偏差,那就沒有必要過於擔心。(這裡建議家長們每個月或每季度測量一次孩子的身高體重,做個生長曲線圖,對判斷寶寶身體增長情況很有必要,清晰明瞭。)

如果還是不放心,那就觀察寶寶的狀態:精神狀態、飲食狀態、睡眠狀態,如果這些狀態都不錯,只是體重有些微的偏高或偏低,就沒有必要擔心。

想額外給孩子增加什麼補劑的就補,不想補的就順其自然,五根手指伸出來還不一樣長呢,何必強求孩子的胖瘦一定要依照某一個標準呢?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長規律,尊重孩子的自然生長規律就好。對於吃,孩子比大人要“聰明”,餓了就吃,飽了就停,是寶寶天生就掌握很好的技能,所以寶爸寶媽們,不要再追著寶寶餵飯或餵奶了。

小貼士 胖

一般來說,如果寶寶的體重超過同齡孩子或者對應年齡段的標準體重的20%以上就可能是肥胖。

寶寶小的時候白白胖胖的是挺可愛,也招人愛,但是這一切都要以健康為基準,要知道肥胖對寶寶健康方面的影響太大了,比如抵抗力下降、生病感冒時有發生、逐漸長大後,對體型也不好,而成人之後,較易引發糖尿病、冠心病等。

所以對過胖寶寶的飲食還是要控制好,少吃高脂肪、高熱量、高甜食、吃飯講究七八分飽,如果孩子已經形成了肥胖,在合理控制好飲食的同時,還是要動起來。

瘦,也並不意味著不健康,如果家庭成員都很瘦,孩子身體健康、精神狀態好,身高在中等或偏上都是不用擔心的。

有兩種瘦,家長要特別警惕:一種是又矮又瘦,即瘦並且身高明顯矮於同齡人;另一種是突然間暴瘦,這或許是患上某種疾病的訊號。如果遇到這兩種情況,家長就有必要帶孩子就診找原因了。醫生會排查問題出在哪裡,然後對症處理。

但是,不管是什麼原因的瘦,瞎“催肥”是不可取的,一定要帶上孩子上兒科、內分泌科檢查。即使瘦的原因出自挑食,也得在醫師的指導下,循序漸進地增強營養。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