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中國孩子:“什麼都沒考學重要”

中國孩子:“什麼都沒考學重要”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中國孩子玩得太少了,要讓他們多玩一玩。”不久前,習近平主席在出訪英國一次公開致辭時提到的這句話,再次引發國人對孩子普遍課業繁重、活動不足現狀的反思。和國外一些孩子相比,給我們的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和空間,似乎是很難的一件事。

中國孩子:“什麼都沒考學重要”

受訪專家: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趙忠心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教育專家、高階顧問 蔡景昆

“什麼都沒考學重要”

10歲的菲菲從5歲開始上各種特長班,她學過聲樂、舞蹈,現在在學跆拳道。因為英語成績一直不太理想,每週的英語補習班早已成為菲菲雷打不動的必修課。週末本應兩天的休息,必然有一整天是要奉獻給各種班的,剩下一天,寫作業佔去半天左右,如果早上再睡個懶覺,抽空看看電視、玩玩電腦手機,一天就這麼過去了,出去找小夥伴玩的時間,一個月攢不出幾次。

和今年面臨中考的小易相比,剛上四年級的菲菲還算幸福的。“十一”長假,小易媽媽拒絕了幾乎所有親朋外出聚餐的邀請,安心陪著女兒在家學習和奔波於各種補習班中。“孩子現在是辛苦了點,但這是特殊時期,什麼都比不上考學重要,等她上了大學再休息吧。”雖說有點心疼女兒,小易媽媽還是覺得,現在犧牲一切學習之外的時間是值得的。

2012年,中國兒童中心釋出《中國城市兒童戶外活動藍皮書》(簡稱“藍皮書”),通過對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合肥5個城市的5441位小學生進行調查發現,4個孩子中就有1個每天戶外活動不足1小時。2015年,深圳市某基金會發布的一項調研報告稱,深圳目前有近75%的孩子每天戶外活動時間低於60分鐘,12.85%的孩子每天戶外活動時間幾乎為零,其中電子產品和興趣輔導班佔據了他們的絕大多數課餘時光

“孩子課業負擔重,玩的時間不夠,從他們日常的上下學時間就有所體現。”蔡景昆說,在全國各地,中小學生的上學時間大多為7點半,這是除了“三班倒”工作和某些特殊行業外最早的“一天開啟時間”;小學生下午放學多是3點半或4點半,看起來很早,但要是加上放學後1~3小時不等的作業時間,就很容易超過一般上班族的工作時長。這種安排必然會擠掉孩子的自由活動時間。

而在德國,四年級小學生上午8點進校,到下午1點半放學回家,中間還穿插著一次早點、一次午餐,以及一次室外活動和小休;美國二年級孩子早上正式上課的時間是將近8點半,下午3點多放學,上午的三節課中間會穿插一個半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在英國,小學生的上課時間大多定在9點。

城市化、科技化、“有用主義”剝奪孩子童年

學習負擔重、課餘時間不夠只是造成“孩子玩得少”的一方面原因,蔡景昆認為,除此之外,至少還有以下因素在起作用:

城市化。在社會城市化過程中,很多人從熟識的大院搬入陌生的小區高樓,個人獨立空間增強,鄰里間關係卻變得淡漠,這難免會消減孩子們成群玩耍的機會。此外,父母心態、場地減少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現在安全的、不要錢的場地越來越少。社群周邊公共空地,或車來車往,或汙染嚴重;被圈起來、有人管理的活動場地又大多需要收費。對很多家長來說,如不能時時跟在孩子身邊確保安全,還不如犧牲他們自由活動的時間。”

科技化。無論小學生或中學生,甚至還沒上學的幼兒園孩子,很早就習慣了用手機、電腦,並受此吸引。相比出門活動,他們更傾向於“宅”在屋裡與電子產品為伴。雖然這也是從繁重課業中解脫出來的一種放鬆方式,但卻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玩”。蔡景昆說,我們提倡的“玩”應該是走出房間、自由活動,只有這種“玩”才能讓人達到最鬆弛的狀態,並獲得最大受益。但可惜的是,現在的孩子即便有了從課業中解放出來的機會,也大多會轉而投入電子產品的“懷抱”,或被迫上著各種特長班。藍皮書顯示,孩子每天戶外時間不足1小時,卻有12.45%的兒童每天看電視、玩電子遊戲的時間超過2小時,到寒暑假這一比例則會激增到61.4%。

“有用主義”主導。趙忠心教授認為,學生課業繁重的根源在於人們逐漸增長的高等教育需求,與尚顯匱乏的教育規模之間的矛盾。在美國,3億國人擁有約3600所大學;在我國,13億多人只擁有約2000所大學。這必然會導致求學者的激烈競爭,而家長們為了孩子有個更好的前程,只能以“有用主義”為標準了。於是,“有用”的上課、學習、特長班被列入許可範圍;“無用”的自由活動被劃入犧牲範疇。

“我曾經和芬蘭的一位教育學家聊過,在芬蘭,中小學生的作業微乎其微,但有時卻會留玩的作業。”蔡景昆告訴記者,芬蘭教育學者信奉一個原則,“喪失玩,喪失靈性”;但在我國,更多的教育方式都在扼殺靈性和創造性,還會阻礙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趙忠心則表示,玩得少帶來的更直接後果是肥胖率升高、近視眼增加、兒童體質一年不如一年。有學者將兒童與大自然割裂的狀況稱為“自然缺失症”,主要表現為肥胖、注意力紊亂、孤獨、抑鬱、憤怒等。深圳的調查顯示,13.96%的孩子具有“自然缺失症”的某些傾向,在全國,這一比例高達16.33%。

各國採取措施,防止時間被學習佔用

在其他國家,孩子玩耍時間減少的問題也曾存在。美國密歇根大學調查顯示,從1979年到1999年,孩子每週失去12個小時的自由時間;日本攝影師萩野矢慶記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在東京街頭拍攝兒童玩耍照片的做法,不得不在1996年放棄,因為充斥大街小巷的玩耍與笑聲已經消失。但是大多的國家已經認識到這一問題並採取有效行動,制止這一問題的惡化。

上到政府下到學校,英國教育界都鼓勵孩子參與各種課外活動。體育是英國寄宿學校最高調的活動之一,學校會有超過30種不同的體育活動供學生自主挑選:你可以加入無擋板籃球、曲棍球、板球、足球、橄欖球、曲棍球球隊,也可以選擇網球、羽毛球、壁球、高爾夫,或是參加田徑、體操、游泳訓練。有些學校甚至安排有騎馬、擊劍、射箭等多種專案。學校還鼓勵學生學習各種樂器、組建合唱團。

在德國,各州對家庭作業有著嚴格規定,一年級學生應能在15分鐘內完成;二年級為半小時內;三四年級不超過45分鐘;週末不能留家庭作業;寒假和暑假,德國小學也從不佈置作業,這是德國各州教育法的統一規定。代替“暑假作業本”的是每個城市的“暑假(寒假)活動冊”,一般多達200多頁,裡面會設定數百項活動。

為了能讓孩子們有充足的時間玩耍,美國奧巴馬政府不斷嘗試為孩子減少課程和考試次數。美國青少年協會調查表明,美國學生在學校玩耍時間至少為1小時,由於放學時間早,美國孩子每天至少有3~5小時,每週40~60小時的玩耍時間。為豐富學生課餘生活,美國建了很多專門為孩子設計的書店,不僅有書,還有各式各樣的玩具;為提高動手能力,學校每週至少組織2~3次手工課,讓孩子們根據想象力自由發揮;在運動上,美國人的重視程度甚至超過學習成績,課餘運動必不可少。

戶外活動不需要目的性

為中小學生減負,還孩子童年空間的呼聲多年來一直未曾消失。2013年,教育部修改《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將“每天鍛鍊1小時”的要求從第九條提升至第五條;不久前,教育部又刊發《關於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切實消除學校減負、家長增負,不問興趣、盲目報班”的要求。

但在趙忠心看來,減負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也並不是號召少留家庭作業那麼簡單。如想真正達到減負,除了等待高等教育規模的逐漸擴大,還應從以下方面改變。首先,調整教材難度和內容數量,因為傳授知識在“質”不在“量”,學校更重要的職責是教孩子學會思考和自我學習;其次,提高教師水平,讓老師在課堂上解決大部分問題,無需再留家庭作業;最後,家長應改變觀念,體育課上磕磕碰碰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若是因為怕孩子受苦受傷受挫折,就抵制體育課,無異於因噎廢食。

蔡景昆則表示,課業沉重的大環境一時難以改變,但家長和孩子有意識地抽出時間放鬆自己,儘可能達到每天戶外自由活動1小時的要求並非不可能。“這種活動沒必要有太強的目的性,比如讓孩子帶個球或其他玩具下樓,不多時,他就能和其他不認識的孩子玩在一起。這是3歲以上孩子天生具有的一種能力。家長只要確保周圍環境的安全就夠了,無需介入太多。”不能出門時,可選擇做些帶有文化性質的親子活動,唱歌、朗讀、表演、畫畫、下棋都行。週末或其他假期,則可以帶上孩子走到自然山水中,別總是顧著拍照、吃飯,要把更多的時間用來與大自然接觸。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孩子無論是賞景發呆,還是隨心玩耍都應當受到鼓勵。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