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藝術培養 > 請保護孩子愛塗鴉的天性。

請保護孩子愛塗鴉的天性。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寶貝,別亂畫,整個家都被你搞得亂七八糟!”“牆上不可以畫!”"你看你弄得到處都是,不是這樣亂畫!"......是不是感覺很熟悉,也許你家每天都要上演N次這樣的對話。

我家就有一個這樣的小畫家,只要手上有筆,就會到處亂塗亂畫。不管是粉刷一新的牆壁,還是乾淨的桌面;不管是床上雪白的被單還是剛買回的書,上面都會有他的“傑作”。

面對這樣的情況,你是怎麼做的呢?放任不管還是嚴加制止呢。

孫儷在微博晒過孩子的塗鴉照片。

請保護孩子愛塗鴉的天性。

你也許還不知道,很多家長對孩子平時的亂塗亂畫總是批評,甚至橫加制止。這樣的態度可能會使天天失去對畫畫的興趣,錯失可能的發展機會。

早期教育之父福綠貝爾曾經說過:“遊戲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動手製作和繪畫等‘造型遊戲’是孩子最好的遊戲。”

看到下面兩幅幅作品,你的第一感覺是什麼?

請保護孩子愛塗鴉的天性。 第2張

請保護孩子愛塗鴉的天性。 第3張


“一堆圈圈”

小孩子隨便亂花的吧”

“沒什麼特別的”

........

第一幅畫不是某個調皮鬼在課餘時間畫亂的黑板,它甚至拍出了7053萬美元(4.5億RMB)的高價,這些“天價圈圈“是由已故大師湯伯利創作的《黑板》系列作品,風格就像孩童的畫一樣。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這些圈圈哪裡值真麼多錢了!

第二幅圖示一個兩歲半寶寶的作品。跟大師比,線條是不是要流暢多了?似乎還很有立體感。

給兩歲左右的寶寶一支筆,他會在任何東西的表面上起勁地亂塗亂畫,畫得橫七豎八。在很多人看來,寶寶的塗鴉作品比任何大師名家都更加抽象,難懂。

下面這幅作品《最愛的大象》是2歲的英國男孩佛萊 迪林斯基的作品。


請保護孩子愛塗鴉的天性。 第4張

他用番茄醬和顏料隨手塗抹的“畫作”,被母親放在著名的網站上展出後,竟然在英國藝術界引發轟動,一些不知情的評論家甚至將他與大師提香相提並論,而一家柏林畫廊還慕名邀請他舉辦個人畫展!

一些評論家認為,弗萊迪的畫作具有某種“原始主義”風格,並將他與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大師提香相提並論!

是不是覺得更不可思議!小朋友的畫作比大師的看起來還要更“高大上”!因為他們所畫的,是你看不見的世界,他們才是真正的“抽象派”大師,所以……你不懂。

似乎孩子都有這麼一個 “愛塗鴉”的時期, 給孩子一支筆,一張紙,孩子便能樂呵呵的開心畫上一下午。

小朋友愛塗鴉正是想象力豐富、有藝術潛能的表現哦,塗鴉和語言一樣傳遞著孩子的情緒和感覺,是孩子內心世界最真實的流露,也通過畫畫來宣洩自己的情緒!同時,也是一個 讓寶寶練習和發展大肌肉整合運動及精細動作控制的過程。

寶寶的塗鴉會經歷不同的發展階段,從最開始的雜亂的線條開始,慢慢會畫的越來越具體形象。

美國美術教育家羅恩菲爾德把兒童塗鴉分為4個階段:

無序、無控制的運動:畫面常出現混亂和無組織狀態;

這個階段,基本會走的寶寶就可以嘗試了,與其說是畫畫不如說是孩子手部運動的軌跡。這個階段的寶寶對於手中的畫筆很好奇,他們更在乎的是一揮一動就有東西出來。

只會畫一些隨即的點和雜亂、無規則的線段,如橫豎斜線。特點是:隨意性,想怎麼畫就怎麼畫;沒有上下左右的順序。

這個時候,不要給孩子看形象,不要教孩子形象!過早的教孩子畫形象也會逐漸阻礙孩子按照自己的感覺和意願自由表達的快樂以及由繪畫而發展的一些基本能力。

線性塗鴉:重複性動作:建立起一些動作活動的協調性和控制感;

這個階段孩子的手部運動更加靈活和協調。此時,手腕比以前較靈活。出現了上下左右線段、鋸齒、螺旋線等;不畫到紙外,圖形較集中。

這個階段繼續不要教孩子畫形象!孩子畫畫的時候不要說話。給他一個安靜自由的空間,讓他進行“創作”。

一張A4紙已經滿足得不了小畫家的也行了,這時候他可能會在任何地方進行塗鴉。如果你接受不了,隨便塗鴉,可以限制一個足夠大空間讓他自由發揮。

圓形塗鴉:對動作表現除更高的控制力,需要更多的運動能力和更復雜的動作;

由於肩、肘、手腕關節的發育,孩子能夠畫圈,同時能注視塗鴉時筆的運動方向(在控制塗鴉階段,視覺控制動作,此時已經轉移到筆上了)未封口的、封口的、螺旋的圓。

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可以用簡單語言表達自己的畫作,這個時候不要一直問寶寶畫的是什麼?不要一直引導他我們來畫什麼。其實問很多次,你會發現說來說去也就哪幾種,其實你的提示提問已經限制了寶寶的思維。這個階段還是讓寶寶自由發揮的塗鴉。

命名塗鴉:把動作與想象經驗練習起來,把事物在自己心中的形象表現出來,從單純的肌肉運動轉向想象思維。

這個階段,寶寶雖然仍不能畫出具體的形象,但開始意識到所畫的線條與實物或自己的經驗之間的聯絡,生活經驗與塗鴉聯絡到一起了。此時孩子會邊畫邊說,邊畫邊想。

比如,小點點是腳印,圓圈是媽媽,長長的線條是頭髮或者車車,當孩子這樣描述時,就證明孩子進入了此階段。

大概五歲左右的,孩子可以畫出很具體形象的圖案。

請保護孩子愛塗鴉的天性。 第5張

儘管兒童塗鴉在成人看來是無意義的混亂線條,但兒童在其中表現自己,就像用語言和手勢一樣。對於他們來說,塗鴉代表了一些事物,例如,看上去很隨意的一條線,可能代表狗在跑或氣球在飛。

這個時候,他們最在意的是自己畫得像不像,這個時候家長們千萬不要一直評價像或者不像。讓他主動來告訴你自己畫的是什麼。

鳥島昭美先生在《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一書中也提出的一些父母常犯的幾個錯誤,給大家參考:

1.成人所感興趣和欣賞的畫和孩子的繪畫行為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因此,以成人的眼光去判別和鑑賞孩子的畫是不恰當的。

孩子在畫畫時成人切勿在旁邊指指點點,這樣會對孩子的繪畫造成干擾。

2.請記住無論是誰都擁有與生俱來的繪畫能力。這種能力是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非常自然地培養獲得的能力。

對成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是守護孩子的這種能力,為他們創造繪畫活動的環境與氛圍。

3.教孩子繪畫的最好時期是6歲以後,在此之前,勿給孩子教授任何形狀、畫法、簡筆畫等實則是成人世界裡的畫,因為這些都不是孩子的畫,教給孩子畫這些,孩子就不能畫出屬於自己的畫了。

4.對於孩子的繪畫是不能用好壞來評價的,更不能用來做類似心理分析以試圖判斷孩子的性格,這完全沒有意義。

孩子的塗鴉僅僅和哭笑一樣是表達心情的一種方式而已。一副孩子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或想法的畫,即使在技藝上還未成熟,但通過這種自由的繪畫方式使得表達的願望得到了滿足並體驗到了愉悅,這就是表達的快樂。

5.那麼如何與孩子進行繪畫方面的交流呢?孩子的畫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聽”的,即孩子的畫是“聽”了才能明白的東西。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畫只有被“聽”了,被理解了,他們才會有種表達的樂趣,他們的繪畫行為才有意義。

6.孩子的繪畫作品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培養出來的,等孩子過了六至九歲,系統性地教授繪畫知識和技能才開始變的有意義。

而在此之前的以成人方式的教授行為都是拔苗助長的,反而會毀掉孩子的天資。每一個孩子在幼兒時期都是天生的畫家。

7.藝術的真正本質,就是以毀壞、弄髒已有形象為基礎的。孩子本身對破壞性的活動非常喜歡(他們喜歡在牆壁上隨意亂畫、玩各種顏料和畫筆.....)

因此請不要為了“乾淨”而剝奪了孩子寶貴的創作機會,(在牆壁上不允許,可以引導他們在其他地方創作呀!)

8.孩子塗鴉之後,有時會把自己的作品破壞掉,如畫好的小車剪下來,畫好的小人剪下來,讓它們打鬥,這其實是孩子在發展造型能力,家長應該高興。

?媽媽們的疑惑

1.媽媽我不會,你教我

這時候要反思下自己,是不是已經教過孩子畫形象。這個時候,你應該和孩子保持一致,他是什麼水平,你就是什麼水平,讓孩子覺得,自己畫的很好。

2.寶寶一直埋頭畫,什麼都不說

不用糾結這個,其實這是寶寶專注力的表現。

3.一直塗自己的手

也許是寶寶對顏料的觸覺很感興趣,不需要刻意阻止,慢慢的過來這個階段就會好起來。

4.一直喜歡用左手畫畫

寶寶大概在三歲半的時候左右手的使用會定性。在這個之前,不需要刻意糾結這個順序。三歲左右的時候可以進行引導。

5.什麼時候可以教她畫畫

日本著名的教育家,畫家鳥島昭美說過: 孩子的繪畫作品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培養出來的,等孩子過了六至九歲,系統性地教授繪畫知識和技能才開始變的有意義。

請保護孩子愛塗鴉的天性。 第6張

塗鴉是孩子的另一種語言,是孩子對世界的認知,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判別和鑑賞孩子畫作,讓孩子在想象的世界裡自己翱翔,發揮,說不定,未來的“天價圈圈“大師就在你家呢!

參考文獻:

1.鳥島昭美先生在《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

2.《兒童繪畫與心理治療——解讀兒童畫》(美)瑪考爾蒂著,李曉慶,李甦譯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為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