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親子活動 > 教育孩子,要抓住德行的根

教育孩子,要抓住德行的根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不是教孩子怎樣學習,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教導孩子基本的德行,要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品質,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現在談教育孩子,古人教育孩子,一般按照道來走,聖人之道來走。現在人教育孩子,按照世間知識來走。

一個人有沒有成就,看三點:知識,慧根,德行。知識是可以教的,慧根卻需要開發,德行是可以培養的。以前的小孩,讀的是聖賢書,現在人聽到聖賢書三個字,就唾棄,感覺封建。但是聖賢講什麼呢?講的無非是孝悌,忠孝,仁義。這個是聖賢書講的。是讓人培養好德行。

儒家人修行的方式,首先是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你要平天下,先要從心開始。正心,就是讓人符合於道。聖人講的,都是宇宙大道。小孩從小學這些傳統文化,讓他德行能好。德行好了,他福報才能跟上,慧根才能開發,讀書才會讀。

宇宙中,人有可控制的一部分,也有不可控制的一部分。他作為你的孩子,但他也屬於天地宇宙的一部分。也就說,小孩能不能教育好,人為是一小部分,天命是一大部分。

教育孩子,要抓住德行的根

不要想著,我給小孩上很好的學校,花錢給他上補習班,他就會很有出息啦。這個只是起到一部分的作用。這樣子能增加他的知識,卻無法增加慧根,和德行。一個人是否有成就,慧根和德行,佔用了很大部分,知識只是一小部分。

有個故事,宋朝的黃庭堅,前輩子是個女的,一輩子吃齋唸佛,讀誦佛經,很聰慧。但命很短,二十多歲就死了。一投胎,她就成了黃庭堅,詩書畫三絕。清朝的袁枚,聽了這個故事,就講了一句話:書到今生讀以遲。就是說讀書都是讀了幾輩子的。好比蘇東坡,前輩子是個很有修行的和尚,五祖山的戒禪師。像近代的大儒,梁漱溟,也稱自己前輩子是個和尚。這就是有慧根。一個人能不能讀書,看他有沒有這個慧根。

如果沒有慧根的人,這輩子讀書就很辛苦,上再好的學校,也沒有用。但是不是無可救藥了呢。也不是。德行可以彌補這個缺欠。就是正心誠意,這四個字可以彌補沒有慧根的缺欠。所以古人教育孩子,先從孝悌開始,就是為了彌補德行的缺欠。

教育孩子,要抓住德行的根 第2張

有個家長髮資訊跟我說,她孩子讀高中時,她就一直給她念經做善事,每個月堅持。高考時,老師說按她的水平,只能考個本二。但高考卻很神奇的,比本一線還高出二十四分。說明德行可以彌補缺欠。

君子有三畏,畏懼聖人言。聖人言都是為了迴歸於天道。人只要迴歸於天道,你什麼都能順利。要是藥師法門中,你要身體健康,也要和天合一。教育孩子也一樣,不能憑著自己的聰明,哪怕多麼有錢有權,但要明白,人類永遠要順應天道,敬畏聖人言。

譬如,以前的小孩,成長的環境有祖父輩的親人,如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父親輩的親人,如叔叔嬸嬸舅舅舅媽,和同輩的親人,親的,堂的,表的兄弟姐妹。這樣子就是一個大家庭。那你活在這個家庭中,只是一個小分子。你要尊重大人,孝順老人,和同輩的人相處好。這就是三代的模式。在這個成長環境下,人會有責任感。不要一出生就小孩就當老大,什麼好的都給小孩。那這樣子培養出來,孩子就很自私,也很損福報,感覺別人給他都是理所當然的。你想看,如果這樣子的話,哪怕讀書到博士,又怎麼樣。

父母不要把小孩寵壞,什麼好的都給他。這就是逆天。長輩是天,晚輩是地。天地顛倒了,小孩變成天,老人成為地了。這樣子很損小孩福報,以後就很苦。現在人喜歡有個性,這個不好。有個性,就是太自我了。以前人教育孩子,就是先要尊敬長輩,恭敬老師。這就是規矩,這個也是根,德行的根還在這裡,至於他會不會鋼琴,會不會書法,考試有沒有第一名,那些是很末節的東西。不要捨本求末。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為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