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人生的深度與廣度,是由家教方式決定的,0-6歲父母教養誤區

人生的深度與廣度,是由家教方式決定的,0-6歲父母教養誤區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面對這日新月異,複雜現實的社會,作為父母的我們,當物質不再是生活的障礙,教養孩子竟然變得難上加難。父母既希望孩子充滿理想能夠擁有自己的詩和遠方,又希望孩子能在骨感的現實面前勇敢地挑戰越挫越勇!

面對這日新月異,複雜現實的社會,作為父母的我們,當物質不再是生活的障礙,教養孩子竟然變得難上加難。父母既希望孩子充滿理想能夠擁有自己的詩和遠方,又希望孩子能在骨感的現實面前勇敢地挑戰越挫越勇!

人生的深度與廣度,是由家教方式決定的,0-6歲父母教養誤區

真的很糾結很矛盾,在物質充盈的今天,教養孩子本質的區別並不是你是否佔據最優秀的學校資源,也不是能否碰上省級市級的優秀老師,真正本質的區別和挑戰就是家庭教養方式的挑戰,說的更通俗一點就是孩子人生的深度與廣度,是由家庭教養方式決定的,也就是我們怎麼對待孩子,是孩子這座大廈的地基,至於這座大廈能夠蓋多高,完全是由地基決定的,同意嗎?知道父母肩上的重任了吧!好的,所以既然我們父母是孩子這座大廈的地基,我們就要努力投資自己,讓自己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裡把地基打的牢固永久,至於地面以上的部分就給孩子們去發揮吧!

知道了教養方式的重要性,再來看看我們現在使用的一些教養方式和教養觀念是否能夠支援到孩子的成長?

我們期待未來的孩子獨立,有主見,

勇敢誠信,有責任,樂觀積極,

是嗎?

看看我們如何做到這些?

人生的深度與廣度,是由家教方式決定的,0-6歲父母教養誤區 第2張

有家長這樣問我

我的孩子已經6歲了,沒有主見膽小,總是跟著別的小朋友後面,為了和別人做朋友,把好多貴的玩具都送人了,可人家還是沒把他當回事,這樣一點都沒主見,我道理講了一大堆,也沒用,唉,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也有人問

我家孩子太霸道,總是不喜歡分享吃的玩具給小朋友,怎麼講都沒用,怎麼這麼小氣自私呢,我和他爸也是很大方爽氣的人呀!

等等類似的困惑很多很多。。。

好的,接下來我就來說說我們作為父母的教養誤區,講完之後也許大家會豁然開朗。

作為家長,我們是不是覺得如果不懲罰孩子就是家長失職呢,就是家長沒有盡到責任是嗎?難道要等到別人或這個社會去教訓他嗎?

我們會經常看到在公眾場合一些孩子有過激的行為反應,家長的反應會更加過激,不是大聲呵斥訓斥孩子,就是上手打孩子,看著家長變身的那一瞬,面目猙獰很是恐怖,相信當時的孩子也是極度害怕吧。不知道當時家長的感受如何,氣憤?煩躁?我們會覺得如果不這樣制止孩子的過激行為,就表明我們做父母的沒有教養,圍觀的人會認為這個小孩缺乏家教,無法無天嗎?我們是否在那個當下也無法承受這個世俗的想法呢?但我們這樣做就能夠表明我們是有教養嗎?我們看似是形式上盡責了,可是卻是以傷害孩子的方式在履行職責,是這樣的嗎?這樣能教會孩子什麼呢?這樣只會培養孩子低自尊和恐懼權威的活著。

作為家長,我們總是通過拿孩子和別人比較或指責和批評的方式去激勵孩子!孩子真能被這樣激勵嗎?

作為家長,我們總是通過拿孩子和別人比較或指責和批評的方式去激勵孩子!孩子真能被這樣激勵嗎?

我們為了激勵孩子,經常會拿別人家的孩子來和自己的孩子比較,也常常通過指責孩子批評孩子來施加壓力,從而讓孩子更加有動力去奮發圖強,看似好像起作用,但同時我們也種下了嫉妒和憤恨的種子。孩子感覺好才能做得好,可是我們卻要孩子感覺很糟糕之後再做得好!

只要我肯定我的孩子,他就能獲得自信,是這樣的嗎?

曾幾何時,當我們瞭解到培養孩子給予自信心很重要,我們就開始了喋喋不休的讚美和肯定,最後連孩子吃口飯我們都說“你真棒”,我們相信這樣就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殊不知,孩子的自信是源自自己對自己能力的感受,而並不是別人告訴他的你很有能力,所以語言的肯定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自信,但建立孩子的自信是真正源於孩子對一項技能的掌握。更何況很多肯定只是像糖果一樣的表揚,只會讓孩子更加在意別人的評價和認可。

孩子從小就要懂得分享,所以在家裡和外面一定要教會孩子把東西分享給別人。

如果大人抱有這樣的想法,請一定注意2-3歲的孩子是教不會分享的,孩子要直到5歲左右才能夠自發地去分享。2-3歲是孩子自我意識的敏感期,孩子在通過佔有物品,支配物品來感受擁有的快樂,這個需要持續一段時間,如果需要他的東西,一定要徵求他的同意。這樣當孩子能夠體驗到擁有,孩子才願意去分享,也就是說,自己沒有的東西是無法給出去的!

在多子女家庭中,哥哥(姐姐)就一定要讓著弟弟(妹妹),大的要讓著小的,要照顧小的。

很多多子女家庭這種問題很普遍,即使是獨生子,我們父母在自己孩子與朋友的孩子玩時,也會不由自主地去要求孩子去遵循大的讓著小的。 在孩子的世界裡,他沒有這個概念,他只會為自己的去爭取,只是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當爭執衝突發生時,成人會按照這個原則來判定和解決 ,顯然孩子是無法理解的。如果是這樣,孩子都希望自己變成更小的,如果家長會站在受氣的一方,無形中就暗示孩子以後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現是能夠獲得支援的。所以父母碰到此情形,只需將問題給到孩子們,“你們打算怎麼處理這個問題?”啟發引導,孩子會給我們驚喜的!

人生的深度與廣度,是由家教方式決定的,0-6歲父母教養誤區 第3張

錯誤就要一定糾正,要嚴厲地批評,孩子才能下次不犯錯誤。

有沒有注意到,相對於優點和缺點,我們更注重孩子的缺點,也就是我們總是在隨時隨地的糾正孩子的錯誤,我們認為錯誤糾正了就會漸臻完美。殊不知孩子的習慣與品行都需要一定的量的重複才能固定下來,如果我們經常糾正錯誤,錯誤提醒的重複率很高會固定犯錯誤的機會,相反優點沒有被關注,優點也無法固定下來成為好習慣和好品質!其實只需要關注優點!錯誤恰恰是學習的好機會!

孩子一定要在公眾場合或外人面前去打招呼,才能表明孩子是有禮貌有教養嗎?

我們的父母總覺得孩子就是我們的門面,孩子帶出去如果被人誇,其實就是在誇家長。如果孩子已經開始說話2歲左右,我們家長總會強迫讓孩子和朋友打招呼,孩子躲在爸媽後面,家長就會給孩子貼個標籤“我家孩子膽小害羞”。你知道嗎?2歲左右孩子自我意識啟蒙期,情感也開始發育,孩子的特性是變得自我保護意識很強,會有害羞,驕傲,嫉妒等承認的情感,是屬於敏感期適齡行為。其實很簡單,爸媽見到朋友打招呼,然後介紹自己的孩子就可以,這時大人就示範瞭如何打招呼的禮節,隨著反覆幾次,孩子自然而然就學會了如何和陌生人打招呼,你說呢?

孩子一定要聽家長的話,才能成為父母期待中具有優秀品質的人嗎?

父母最希望孩子小時候聽我們的話,我們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人生體會道理都告訴他們,希望他們擁有比我們更美好的人生!但希望聽我們的話,又希望他長大能夠有主見和獨立,你不覺得是自相矛盾的嗎?孩子的認知是通過個人體驗去獲得的,但我們通過直接告知他們我們的經驗來剝奪孩子體驗的權力和機會,那麼孩子沒有經過體驗採取了你的建議,那麼他就不會對事物有好惡,是非美醜的個人分辨和感受,孩子怎麼可能以後成為有主見的人呢?所以請提供愛與自由的環境給到孩子讓他去體驗去認知探索,成為那個獨一無二的他自己!

只要我肯定我的孩子,他就能獲得自信,是這樣的嗎?

當我們看到孩子在外面受到欺負或者吃虧了,我們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衝上去講道理分出孰是孰非,好像我們沒有辦法接受孩子的弱小。不能讓孩子吃虧。而且很多時候,孩子根本沒有被欺負或吃虧的感受,只是父母看到覺得是被欺負吃虧了,強行介入。殊不知,這恰恰是個暗示,暗示自己的孩子是弱小的,弱小是不允許的不好的,想一想孩子會有怎樣的感受又會怎樣看自己呢?孩子的成長是動態的發展的,當孩子有了這種體驗和感受,才能自我去調節平衡自己的感受和與他人的關係,希望家長能夠尊重孩子的感受,以他的感受為準,給他機會自己去面對處理,知道他向你求救尋求支援幫助。

大人不應該在孩子面前表現脆弱或犯錯誤嗎?

我們孩子對父母是非常崇拜和尊敬的,我們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是最完美最偉大的,無所不能的,這是我們小時候的想法。作為父母也迫切的希望自己能夠給與孩子最美好的一切,哪怕生命。這樣我們總是會刻意的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孩子,不願意讓孩子看到父母的脆弱,失望,難過沮喪的負面情緒和感受,同時我們也不允許自己犯錯誤,這樣就沒有辦法去教育孩子了。但殊不知,這種美好的願望,示範給孩子的就是負面情緒是不好的,不允許的,我們也要把他們隱藏起來。這種對負面情緒和感受的不接納,恰恰會影響孩子以後自己情緒的管控以及人際關係的平衡。所以父母真實的表達自己是至關重要的,這樣孩子也會真實的接納自己的情緒與錯誤,這樣才會有健康的情緒管理。

人生的深度與廣度,是由家教方式決定的,0-6歲父母教養誤區 第4張

成人喜歡用社會系統的價值觀來衡量孩子的行為,但孩子的成長恰恰是按照生命系統的價值觀去成長,所以當成人用社會系統的價值觀來評判生命系統的價值取向時,就會形成很多的干擾,兒童生命的建構和內心的需求就會受損和不斷掙扎,當我們提供愛與自由的環境讓我們的孩子去成長,那才是真正的教育“Education”,拉丁語的詞根是“引出”的意思。所以說教育就是生命影響生命,生命潤澤生命,讓我們支援幫助我們的孩子成為真正的他自己!

人生的深度與廣度,是由家教方式決定的,0-6歲父母教養誤區 第5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為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