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兒童達到順從的三個階段

兒童達到順從的三個階段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以往順從的含義是,教師和父母告訴兒童做什麼,兒童就去做什麼,這是傳統教育中的順從。

一、什麼是順從

以往順從的含義是,教師和父母告訴兒童做什麼,兒童就去做什麼,這是傳統教育中的順從。在蒙特梭利教育中,順從就是這樣一種感覺:榮耀和快樂。意志是服從的基礎,先有意志後有服從。幼兒期是形成意志的關鍵期,兒童都在學著依自己的能力遵守規則,當規則難度太大,兒童沒有能力遵守時,強迫兒童就會帶來我們意想不到的惡果。順從才是兒童的正常狀態。當兒童不順從的時候,正是他沒有能力順從的時候,那是他的意志力沒有完善。

二、順從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兒童有時順從,但並非時時如此,在這個階段裡,順從與不順從是相互交織的。這可能給你留下“任性”的印象。我們的很多孩子回家以後的表現令父母頭痛:“唉!這個教育不行,我們的孩子才去了一兩個月,回家已經任性得不行了。”

第二個階段,兒童不再因缺乏控制而導致障礙,如果兒童具備了這種能力,做起事來就不會有障礙。比如說,他端水,能夠控制自己的手和身體,使水杯裡的水不灑出來,她就沒有障礙,這種能力一旦建立起來,教師或家長請他幫忙時,他會快樂而興奮地去做,他在這個時候就能順從,以便在真實地生活中檢驗自己的能力。這樣她的能力就會得到進一步的鞏固,這是他邁向順從之路的一大步。

第三個階段,兒童會渴望順從,這時順從只是轉向他認為優秀的人。他突然發現能夠從這個優秀的人那兒獲得指導,獲得幫助,從而產生了新的熱情,變得渴望順從了。當人達到某種狀態的時候,順從便成了一種渴望。兒童已經意識到教師能夠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他對自己說:“因而她能使我變得與她一樣聰明。”當兒童有一天忽然認識到一個成人的能力超出他的時候,他就願意順從了,這就是生活。蒙特梭利說,順從應為人類社會帶來益處,若沒有順從,社會生活就會變得雜亂無章。

三、兒童在三個階段中的現象

第一個階段的表現:兒童與否同他具備的能力有關,所以判斷孩子是否順從地時候,我們必須與兒童現有的能力聯絡起來判斷。

蒙特梭利認為,兒童在零至三歲以前是不可能順從的。這個時候,怎樣讓他順從呢?比如說,他這時想玩水,你告訴他:“好,去玩水。”他這個時候地本能衝動與你的命令正好一致,他順從你,如果不一致,兒童就絕不會順從你。他根本聽不明白你所講的,除非懲罰代替了說教而使兒童恐懼,他才會順從。蒙特梭利說,必須瞭解兒童已經達到了什麼發展階段。兒童在三歲以前是不可能順從的,除非他接受的命令和他的衝動相一致。

三歲以前是兒童個性發展的重要階段,蒙特梭利說,三歲以後,在幼兒能夠順從以前,他肯定已經發展了某種品質,他不可能突然就按另一個人的意志行動,也不可能一夜之間就能理解我們要求他所做的事情。在這三年中,兒童是通過活動,在事物中緩慢地形成他地內在品質的。品質只有牢固建立以後,才能為兒童意志所運用。我們知道,許多孩子到了一定場合,是不遵守公共秩序的。兒童爬椅子,一方面是他需要練習攀高爬低,另一方面因為他太小而需要站立起來觀看,這時你不能也無法要求他不這樣做。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觀察會幫助兒童建立一種秩序:在一個正式的、高雅的地方,我不能夠再這樣做。如果你不訓斥他,而是提醒他、寬容他,給他時間觀察和自我調整,他就會發現這種規則,然後他會試著去做,雖然有時成功,有時失敗,但都沒有關係,兒童會慢慢養成一種習慣,也就是蒙特梭利所說的習德。當這種習慣一旦鞏固下來,他就會為兒童服務,也就是說,這種習德就能為兒童的意志所用。所以作為家長要從不罵孩子,只是不斷提醒孩子。這樣兒童在任何地方,都會把握好尺度。

第二個階段的表現:就是在一次執行命令中,他可能成功,但下一次就不一定成功,兒童做事情都是這樣的。

比如說,他要把水灌進瓶子裡,他第一次灌的時候,可能成功,一次就灌進去了,但是,第二次灌的時候可能不成功,這個時候,我們成人應該不去管他,兒童恰恰是通過灌水來控制他的手,所有成功的前面階段必然是不成功,每一次的不成功都刺激兒童重新再做一遍,這反覆的過程鍛鍊了兒童的能力。兒童通過自發的反覆練習,能力被固定了,兒童就這樣固定和掌握自己的一切,做起事來就不會有障礙。

還有一次,當孩子想吃玉米,就問我:“玉米是什麼?”我說:“玉米就是一粒一粒的,這麼長的一個植物果實。”顯然“植物”這個概念她不懂,她又問:“植物是什麼?”結果,我就硬是沒有給她講情“玉米”是什麼,她跑去問另一位朋友:“玉米是什麼?”朋友說:“玉米跟茄子一樣,是一種可以吃的東西。”然後她就明白了:“啊,我知道了。”朋友用類比的方法,使她掌握了這個詞語,從這裡我也想到兒童學詞彙、學語言的情形。很多成人對兒童講這個講那個,講得有多又複雜,孩子越聽越糊塗。顯然,兒童必須通過現實中的實物去掌握基本詞彙,等這類詞彙達到了一定的量時才可以用詞句解詞,用圖片、類比等東西解詞,就像詞典那樣。

第三個階段的表現:蒙特梭利自己舉了一個靜坐的例子。

她說:“只有在場的所有人都樂意時,才可能達到完全的安靜,哪怕只有一個人也能打破它。”比如,每次接力賽的時候,我們的孩子跑到半路,突然發現一個警察跟一個人說話,他就可能停下來,拿著接力棒觀察警察說話,直到那個警察說完走了,這個孩子才接著跑起來,把接力棒傳給另一個孩子。這是我們的老師就會急得大叫:“快跑呀!跑呀!”但孩子們不急,就是站著不動,新來的老師就說他們沒有集體榮譽感。蒙特梭利認為,那是因為兒童的注意力沒有放在賽跑上。即使那個警察不出現,那個小孩子也不能達到那種狀態。當兒童能夠達到順從這個狀態的時候,他會發現,若一個人破壞了這個狀態,整個氛圍、整個環境就會受影響。

兒童在漫長的頭六年不斷按自己的心智發展、並建立相當的能力後,他開始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並且開始順從這種規律,第三個階段的順從就建立了:順從真理。蒙特梭利講,順從是意志發展的最後階段,兒童達到的順從水平如此之高,因而最終成為成人的榜樣。

今日熱點:
  最近發現,美國15個品牌的嬰兒配方奶粉中含有火箭和導彈燃料中使用的一種化學物質——高氯酸鹽。該物質是一種強力甲狀腺毒素,可能對胎兒和嬰兒大腦發育造成影響……[詳情] 孕期禁忌,是真是假大揭祕 對孩子不打不罵10大高招 查BB性別給李湘的建議 四大教育誤區埋沒聰明孩子 4大問題!胎兒B超爭議不斷 春季長個快的奧妙在哪裡 吃什麼東西最容易生男孩? 直擊:子宮裡的多胞胎(圖)

兒童達到順從的三個階段
點選進入精彩育兒頻道!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