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罰孩子,也要用對方法

罰孩子,也要用對方法

來源:寶貝周    閱讀: 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罰孩子,也要用對方法

懲罰孩子是門學問。用好了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用不好也容易對孩子造成傷害。家長們不妨借鑑以下五條準則。

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感受他行為背後的心理。比如,有些孩子吃飯時邊吃邊玩,甚至把餐具扔到地上。第一種家長:生氣,大聲制止,甚至恐嚇:“你再這樣爸爸媽媽就不喜歡你了”;第二種家長:拿過來飯菜直接喂,幫孩子填到肚子裡了事;第三種家長:乾脆不讓吃了,把飯菜收掉,留下委屈惶恐的孩子。

這三種做法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孩子的心理髮展,第一種情況的孩子容易產生不安全感,因為害怕被拋棄會慢慢地發展成討好父母的行為方式。第二種方式,孩子會認為吃飯並不是他的事情,是家人強加給他的。第三種做法孩子則理解不了,為什麼突然間沒有飯吃了,會堆積許多負面情緒。比較好的做法是,問問孩子是不是不餓,如果不餓可以先不吃,請他離開餐桌。如果是因為有積壓的情緒,有什麼想法需要表達,可以先吃飯,之後專門找個時間和爸爸媽媽交流。總之,要了解孩子背後的心理,給他們選擇的機會。

懲罰前,先提出警告,並告知如果再發生,要接受什麼樣的具體懲罰。比如一個攻擊其他小朋友的孩子,你可以告訴他“打架容易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你必須馬上停止,如果你繼續,我會停掉你一個月的零花錢,並且馬上與你隔離5分鐘”。當然,懲罰內容要視行為的嚴重程度而確定。

另外,啟動隔離懲罰時,需要注意這幾點:1.立刻執行,最好是在決定進行懲罰之後就開始執行。2.隔離時間可以參照“1歲一分鐘”的原則,也就是幾歲的兒童執行幾分鐘,整體來講不宜超過十分鐘。3.隔離環境要安全溫暖有燈光,但沒有什麼可玩的,讓他覺得無聊。

懲罰時,讓孩子感受到“我愛你,但責任需要你自己承擔”。幼兒因為好奇,常常想把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並且真的這麼做。此時,千萬不要給孩子扣上類似“小偷”的帽子,也不要簡單粗暴地說偷東西不是好孩子。言語上的評判對孩子來講意義不大,讓他學會承擔後果對減少這樣的行為更有效。

如果孩子悄悄拿了別人的財物,除了講解物品的歸屬關係外,一定要陪著孩子把東西歸還人家並道歉。當然,還可引導孩子換位感受,讓他想想:“如果別人拿了你心愛的東西,你會不會很難過?”

懲罰的過程要堅定,家長不可半途而廢,否則孩子會開始動腦筋去想逃避懲罰的方法。比如,懲罰內容是讓孩子洗碗一星期。如果洗了3天,孩子就開始叫苦連天,爺爺奶奶開始心疼孩子,幫孩子求情,甚至替孩子去做,那這個懲罰就變質了,這次的教育效果基本就是無效的。之後再發生類似事情,孩子心中已經有了經驗和預期,更不會去承擔後果。因此,懲罰也需要家人的密切配合。

儘量不在公共場合懲罰孩子。如果孩子在商場裡因為某個玩具哭鬧不止,可以和他協商找個地方講道理,討論一下是否真的需要這個玩具。年幼的孩子可以直接抱到安靜人少的環境,轉移注意力。如果孩子耍賴,最好溫柔但堅定地陪伴左右,冷處理,不要打罵或者批評、威脅、指責等。

另外,執行懲罰措施後,事情就過去了,下次遇到新問題,要進行新的一輪溝通、引導或者懲罰,而不要去翻舊賬,更不要嘲笑孩子的錯誤或者被懲罰時候的場景。▲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