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為何不建議催促孩子

為何不建議催促孩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父母越俎代庖,強行阻斷孩子自身對“時間”的感受,後果將不堪設想。“能不能快點兒,一天到晚磨磨唧唧的,長大能有啥出息?”一大早隔壁樓上的媽媽又在催促孩子上學了,其實,每天都是這樣,總感覺他們家有一股“硝煙”在瀰漫,相信這樣的場景在不少家庭都曾上演過……

父母越俎代庖,強行阻斷孩子自身對“時間”的感受,後果將不堪設想。

“能不能快點兒,一天到晚磨磨唧唧的,長大能有啥出息?”一大早隔壁樓上的媽媽又在催促孩子上學了,其實,每天都是這樣,總感覺他們家有一股“硝煙”在瀰漫,相信這樣的場景在不少家庭都曾上演過……

01

作為一名旁觀者,都能感受到被催促孩子內心的無奈和壓迫感,以及憋屈小臉上的無助和絕望,曾有一份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表示對於父母的催促倍感壓力

孩子做事磨蹭,吃飯慢、遲遲不睡覺、寫作業拖沓、穿個衣服要半天……催!催!催!你只知道催促,背後的真實原因又瞭解幾分?

其實,孩子的世界很簡單純粹,他們的腦子裡裝著諸多新奇又古怪的想法,常常會因為一小事兒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能自拔,可是突然間被大人的呵斥聲打斷,孩子難免會變得煩躁不安,並且大腦思維被搞得混亂,自身節奏被打亂,反而會更加手忙腳亂,增加做錯事的頻率。

幾乎八成的父母每天都會催促孩子,主要集中在早上出門、晚上寫作業時,經常性的催促除了讓孩子感覺到恐懼外,還可能產生心情焦慮、注意力不集中、判斷力變差、自信心降低等後遺症。

幼兒心理學研究者認為,受年齡、心理、生理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孩子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自己節奏和規律,父母的急於求成可能會適得其反。

兒童心理學之父皮亞傑認為,人對時間知覺只有在大腦的推理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出現,8歲以前的孩子幾乎沒辦法對時間做出很好的估算,父母不斷催促孩子,其實會打亂孩子的節奏,使其變得越來越磨蹭。

為何不建議催促孩子

兒童對時間認識的發展規律——

1~2歲的孩子完全沒有時間觀念,只是活在當下; 2~2.5歲的孩子對時間產生初步的概念,可以簡單理解“先後”順序; 2.5~3歲的孩子可以分清“過去”“現在”和“未來”; 4歲的孩子可以描述過去時間做了哪些事情,卻無法細分到具體時間;

孩子直到7歲才能分清時間概念,可此時正值他們磨蹭的高峰期,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裡沒有接受特定時間做特定事情的節奏,為此,磨蹭是生理因素所致,不可避免的。

七八歲的孩子正處在小學階段,家長一定要耐住性子,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去適應,如果一再地催促,可能會使孩子對時間的判斷力產生偏差,如果不能順應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髮展規律,而是以成年人的思維去嚴格要求孩子,是對他們的不尊重和越界。

其實,對於磨蹭的孩子,父母完全沒必要小題大做,適時放慢腳步等等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規律發展,將來說不定更有出息,為什麼呢?

02

磨蹭的孩子可能潛藏的三個優點

1、更有主見

磨蹭的孩子不在乎爸媽的嘮叨,不在意外界的眼光,有自己的做事節奏和感覺,這樣的孩子更有主見,不會輕易被人牽著鼻子走,父母反倒不用操心太多,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很強。

2、耐力更好

做事情不急躁,說明孩子的耐力和毅力很強,遇到麻煩不會輕易退縮,雖然做得比別人慢,可是最終效果驚人,絕對是妥妥的“潛力股”,指不定就是學業、職場上的“黑馬”。

3、更愛思考

孩子磨不磨蹭,跟是否聰明、是否學習好沒有必然聯絡。孩子行動慢,多半是因為大腦在思考,他們的邏輯思維很縝密,磨蹭的孩子在慢慢適應世界的過程中,保持著一顆純真的童心,把對世界的好奇心儲存得很完好。

03

孩子磨蹭,關鍵在於家長如何引導

1、發現並引導孩子的興趣點

俗話說“慢工出細活”,藝術家、雕刻家等都需要慢慢來,如果孩子對繪畫感興趣,父母就可以利用孩子的“磨蹭”來培養他們的耐性和毅力,將興趣發揮到極致,孩子肯定會在某個領域佔據優勢。

2、適當囑咐孩子提高做事效率

如果孩子磨蹭程度已經嚴重影響到正常的學習生活,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時間計劃表,相互監督,彼此鼓勵,千萬要停止催促、責罵,這樣可以很好地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並且在生活中製造點緊張氛圍,可以提高他們的做事效率,改掉磨蹭的習慣。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