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四季養生 > 小滿養生飲食:推薦健脾利濕食品

小滿養生飲食:推薦健脾利濕食品

來源:寶貝周    閲讀: 2.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五月下旬的時候,有一個節氣叫小滿。在小滿節氣的養生期間,要注意“未病先防”,特別是要吃一些健脾利濕去燥的食物喔。看看小編推薦小滿吃什麼食物好?

在未病先防的養生中仍然強調: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和正氣內存,邪不可乾的病理觀。

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與外界環境也是息息相關的,並提出人類必須掌握自然規律,順應自然界的變化,保持體內外環境的協調,才能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小滿養生飲食:推薦健脾利濕食品

 小滿時節“未病先防”

中醫學還認為疾病的發生,關係到正氣與邪氣兩個方面的因素。邪氣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重要條件,而人體的正氣不足則是疾病發生的內在原因和根據,但不否定外界致病因素在特殊情況下的主導作用。因此,“治未病”應該從增強機體的正氣和防止病邪的侵害這兩方面入手。

相關資料: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間視太陽到達黃徑60°時為小滿。

小滿節氣是收穫的前奏,也是炎熱夏季的開始,更是疾病容易出現的時候,當人們生活無規律,飲食不定或過食辛辣油膩之時,就會產生內熱,如口舌生瘡、便祕等。小滿節氣中氣温明顯增高,雨量增多,下雨後,氣温會急劇下降,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不要着涼受風而患感冒。

 一、預防內熱外熱:

1、多飲水,以温開水為好,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內熱的排出。但不要用飲料代替,尤其是橙汁,因為橙汁多喝可生熱生痰,加重內熱。

預防內熱外熱——多飲水,多吃蔬果

2、多吃蔬菜水果,如冬瓜、苦瓜、絲瓜、蘆筍、水芹、黑木耳、藕、蘿蔔、西紅柿、西瓜、梨、香蕉等,這些都有清熱瀉火的作用,還可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蛋白質等。

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熱之品,如動物脂肪、海鮮魚類、生葱、生蒜、辣椒、韭菜、海蝦、牛羊狗肉等。

 二、去濕氣健脾胃

這時的氣候特點除了熱之外還有“濕”,濕是指外界環境的濕度大。同氣温一樣,濕度也是影響人體舒適感的重要因素。

中醫認為濕為陰邪,容易阻遏氣機,影響體內氣的運行。預防濕邪致病,我們可有意識去進食一些既能去濕又能加強脾胃功能的食物:

去濕氣健脾胃——玉米、高粱、苡仁

1.玉米: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於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慾不振等症。

2.高梁:有健脾益腎、滲濕止痢的功效,適用於小兒消化不良、濕熱吐瀉、下痢等症。

3.苡仁: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等功效,適用於小便短赤、水腫腳氣、風濕痺痛、脾虛泄瀉、扁平疣等病症。

4.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等功效,適用於暑濕吐瀉,脾虛嘔吐、食少便溏、泄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症。

去濕氣健脾胃——扁豆、水芹、冬瓜

5.水芹: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於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帶下等病證。

6.冬瓜: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等功效,適用於暑熱煩渴、水腫、小便不利、消渴引飲以及水氣浮腫喘滿等病症。

  相關閲讀:炒扁豆放蒜能解毒

夏季食用扁豆發生過不少中毒事件,一些人為了安全不再吃扁豆、豆角等豆類蔬菜,但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營養專家提醒,學會安全吃扁豆,掌握正確的烹調方法才是關鍵

7.洋葱:具有和胃下氣、化濕祛痰、解毒殺蟲等功效,適用於胸悶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去濕氣健脾胃——洋葱、馬齒筧、鯽魚

8.馬齒莧:具有清熱祛濕、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於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小便熱淋、黃疸、牙齦炎等病症。

9.鯽魚: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相關閲讀:吃清熱去火馬齒莧要配姜醋和蒜泥

馬齒筧是一味時尚野菜,在挑選的時候,你知道該注意些什麼嗎?而在吃馬齒筧的時候,最好配上姜醋和蒜泥,以去除其寒性。

以上介紹的食物,除了有祛濕的功效外,還各有特性。我們可根據身體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運用。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