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學生體質下降誰之過?

學生體質下降誰之過?

來源:寶貝周    閲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教育部網站上公佈了教育部等四部委發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指出學校體育和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將作為教育等有關部門和學校領導幹部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在教育工作評估和評優評先中,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3年下降的地區和學校,實行“一票否決”。昆明市更明確提出,如果學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連續3年下降,相關縣級教育局局長將被嚴厲問責。

學生體質下降誰之過?

確實,近年來由於學校體育課大量縮水,中小學生肺活量下降了近10%,中長跑成績下降了10%,立定跳遠成績下降了1到3釐米,近視率接近90%。而據媒報道北大2011級學生軍訓兩週,3500名學生累計看病超過6000人次,第一週暈倒者眾多……

體育課縮水,學生體質下降究竟是誰之過?有關專家指出,大學生體質急劇下降與近年來中小學校體育課不受重視有莫大關係,其他原因還包括應試教育主導一切,體育課被擠,體育課程設置單一等等。然而在獨生子女普遍化的今天,體育教育的風險性又被人為誇大。這種情況下,我們體育課怎樣才能得到應有的地位呢?

 探因

都是應試教育惹的禍

“孩子體質差,一降温就感冒,小小年紀就成了近視眼,這可怎麼辦?”很多家長為此感到焦急。

對孩子體質的焦慮並不僅是個別家長。廣州黃埔區教育局局長張燦華在黃埔微博上發表的文章中也表示擔憂:我多次到現場觀摩學生的體育中考,看着一個個營養狀況超好,但缺乏鍛鍊習慣、缺乏運動能力、缺乏肌肉力量的孩子,心裏激起一陣陣的擔憂:以後誰來保衞我們的祖國?這是不是對人類的犯罪……

據公開的《2010年廣州市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調研結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廣州有27.7%的學生每天用於體育鍛煉的時間不足半小時,不到兩成學生能達到每天有1小時以上的體育鍛煉,大大低於教育部“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規定。

“這都是應試教育惹的禍。”談起孩子身體素質的連年下降,廣州86中學分校體育教研室主任賴志達不無憂慮地表示。“從小學就開始要排名,家長不敢讓孩子在體育上花時間。”

《報告》還稱,雖然93%的家長支持孩子參加課外體育活動,但孩子成績不理想,會斷然阻止孩子參加體育活動,而7%的家長不支持甚至反對孩子參加課外體育活動。

記者在越秀區採訪,不少體育老師反映體育課程經常要給文化課程讓路的現象也不容忽視。廣鐵一中陳老師坦言,基本上考前一段時間體育課都要被停掉,而平時教學中最容易受到衝擊的也是體育課。

 沉迷於網絡遊戲懶於體育運動

“孩子體質下降,自己也要負一定的責任,獨生子女怕吃苦又沉迷於網絡遊戲,體育運動能不參加就不參加。”廣州石化小學體育教研室主任鄭旭説。

鄭旭認為,體育項目都比較累,不少學生疏於或懶於鍛鍊,很多人沉迷於網絡遊戲或者電子產品。

“你能跑3000米或1500米嗎?”“有點難。”“沒有試過。”這是記者近日在隨機採訪中聽到最多的回答。不少學生表示雖然學校運動會上也有中長跑,但那更多的是體育特長生們的“秀場”,自己很少挑戰這一高難度項目。當記者問他們,學習累了以什麼樣的方式放鬆休息,大多數人的回答是玩遊戲或者上網聊天。

在賴志達看來,很多家長只關注孩子是否吃飽穿暖,過於溺愛孩子,生怕孩子累着磕着。“所以,現在青少年的體育鍛煉主要還是依靠學校,如果學校再不重視,孩子就完了。”

 對策

  將體育引入考試

為了遏制學生體質下滑,廣州中考引入了體育考試。此舉受到部分人的歡迎,有教育界人士稱,將體育引入中考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考試是當下學校教育最重視的、也是唯一的評價體系和激勵辦法。

張燦華是“挺考派”,他説,“體育考試很有必要,但關鍵是怎麼考,怎樣才能真正考出學生的運動興趣、習慣和基本運動技能,不只是運動成績的比拼。”

確實,在現行教育體制下,學業水平考試是教學活動的一個指揮棒。“現在我們的情況是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初中的學生身體素質是最好的。”一名教育界人士告訴記者,由於初中升高中時,體育成績要納入考試範疇,所以不少初中對體育項目抓得很緊。

據瞭解,廣州中考已拿出一些具體舉措。據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此前透露,2013年廣州中考體育考試將改為統一考試加學生體質綜合素質評價,各佔50%比例。必考的200米跑將改為800米跑(女)、1000米跑(男),選考分為跳和投,“跳”包括立定跳遠、三級連續蛙跳和一分鐘跳繩;“投”包括投擲實心球、推鉛球,考生各選一項。

“説實話,我現在有些擔心,中長跑定為必考後,到時學生會不會出現一些問題?”賴志達説。

賴志達認為,運動長跑是學校歷年來的常規項目,現在的學生身體不行就更應該跑,不應該逃避。但小學沒有堅持長跑鍛鍊突然在初中增設考試也是很危險的。

不過,也有體教界人士擔憂,將體育列為考試科目,仍然會落入應試教育的“窠臼”。而據記者瞭解,為應對體育中考,廣州已出現了加強班、衝刺班,培訓費用不菲。

 設計豐富活動吸引學生參與

“孩子的天性是好動的,總能幫他找到一項適合的運動。”鄭旭老師認為,如果學校有小學部、初中部和高中部,一貫制教學的形式有利於實行模塊教育形式,培養孩子對運動項目的興趣。“學生自小學始即可從學校開設的體育模塊中選擇一至兩個運動項目學習,一直連貫地學到高中。比如學生選擇修習羽毛球模塊,學生在6到12年中即會跟着同一名專業體育教師連續修習,這樣這名學生不僅能夠形成遠較其他學生更強的羽毛球運動技能和素養,而且必然會培養起對羽毛球運動的濃厚興趣與習慣。”

“要設計更豐富的體育活動形式吸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特別是小學生,因為年齡小,還沒有自願鍛鍊身體的覺悟,需要體育老師多費點心思,培養出學生對於體育運動的興趣。”鄭旭表示。

鄭旭説,自古以來,遊戲就是一種吸引人們參與娛樂活動、進行體育鍛煉的有效手段,新的體育課程改革需要體育遊戲來支撐。體育遊戲有利於學生的視覺、聽覺、四肢及肌肉運動的協調,有利於培養動作的準確性、靈活性,提高耐力、堅持力、控制力和適應能力,促進骨胳、肌肉的發展。

鄭旭告訴記者,石化小學除了舉辦體育節外,還舉辦遊戲節,學校還編出了《體育遊戲教程》,其中有發展反應能力遊戲,發展身體力量遊戲,有發展平衡、協調和靈敏素質遊戲,集中注意力遊戲、發展智力的遊戲,培養協作能力遊戲等等,不僅活躍課堂氣氛,而且使遊戲節成了學生們最開心的節日。

樣本

  每月一競賽、每校一特色、每生一特長、每天一小時

黃埔區中小學開展“陽光體育運動”

矯捷有力的五步拳、喜慶歡騰的扇子舞、活力四射的啦啦操、令人耳目一新的跳繩展示……11月20日至23日,黃埔區第28屆中小學生運動會在區體育中心舉行,50所學校、1100多名學生參加了23個大項目的角逐。

此前是黃埔各中小學的體育節,為期一個月的體育節上同學們不僅共聚一堂“互曬”體育絕活,還選出參加區運動會選手。隨着體育節和運動會的舉行,黃埔區“陽光體育運動”走進了各中小學校園。

“陽光體育運動”養成良好運動習慣

黃埔區教育局局長張燦華告訴記者,為營造促進學生們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環境,黃埔中小學近年來積極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每月一競賽、每校一特色、每生一特長、每天一小時”,大力普及特色項目,增強學生身體素質,鼓勵學生們奔向操場、親近自然、走到陽光下。

黃埔還全面實行大課間體育活動制度,結合校情每天上午統一安排不少於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創設豐富有趣的學生體育活動。比如夾氣球接力賽、大腳板接力賽等。陽光體育大課堂時間,學校的操場上到處都是開展各項運動的學生歡快的身影、燦爛的笑臉。

沒有體育課的當天,各學校必須在課後組織學生進行1小時體育鍛煉並正式列入課程表和教學計劃。學校體育學科組要積極組織並開展學生體育興趣小組、體育社團、體育俱樂部等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

 深化課程改革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黃埔區還嚴格執行課程標準,開足開齊體育課,充分保障學生體育鍛煉時間。明確規定任何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削減、擠佔體育課和體育活動時間。義務教育階段小學1—2年級每週必須安排4節體育課,小學3—6年級和初中每週必須安排3節體育課,高中階段學校每週必須安排2節體育課。

深化課程改革,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根據學生年齡、生理特點和運動技能發展規律,科學制定教學計劃,選擇能有效增強學生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素質的教學內容,實施以身體鍛鍊為主的體育教學,體現教師指導下的學生主體性,杜絕放羊式教學。

黃埔區還增加學校體育工作經費投入。將學校體育專項經費納入區財政預算,確保區教育部門每年不少於200萬元專項經費用於組織開展體育藝術活動;區體育部門每年預留專項經費支持學校有效開展體育工作;學校每年辦公經費不少於5%用於學校體育工作。另外,還挖掘地方體育資源和傳統項目優勢,聘請當地優秀體育運動員和體育工作者到學校擔任兼職體育教練。

  啟動體質健康測試引導學生增強體質

11月14日黃埔區還全面啟動局屬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探索建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工作機制,將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列為學校考評的重要內容,在小學階段的權重不低於教學質量監測的考核權重。

據瞭解,黃埔區委託廣東教育學會體育衞生專業委員會為該區31所公辦中小學校統一進行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其中,小學一至四年級學生將測試身高、體重、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四項;小學五、六年級,初、高中學生將測試身高、體重、肺活量、台階、立定跳遠、握力五項。

張燦華表示,從今年起,黃埔區屬中小學生每年都將進行體質健康測試,測試結果經教育部門審核後將上報納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數據管理系統。同時,要按學生年級、班級、性別等不同類別在學校內公佈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總體結果,並將有關情況向學生家長通報。

近年來,學生體質問題被媒體關注甚多。近日,武漢、西安、南京等多所高校運動會取消了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項目;深圳市區兩級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今年也取消了長跑項目,最長距離1500米。有關部門和學校解釋,取消長跑是出於無奈的“不得已”之舉,主要是擔心學生受傷出事。中國學生體質下滑再一次引發社會熱議。

體育對孩子們到底有多重要也再次成了熱點話題。當我們被稱為“東亞病夫”之際,許多有識之士指出,身體強則民族強,國家強。新中國成立後,我們不僅在體育上打了翻身仗,青少年身體素質也大大提高。然而今天“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受“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等觀念的影響,社會上重智育、輕體育的思想盛行,多數學校也忽視了體育中藴涵的教育功能。

筆者在學校採訪,與學生交流體育教育,幾乎沒有學生能説出他們通過體育課培養了什麼樣的意志品質和樂趣。體育只被定義為讓學生動一動,恢復疲勞的課程。

《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行為調查》顯示,在休息和節假日的空閒時間,學生最喜歡做的三件事為:上網聊天和遊戲、聽音樂學唱歌、看電視,出去運動的不足三成。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對中、日、美三國初中生課外體育活動的問卷調查表明,我國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初中生比例為8%,遠低於日本65%、美國63%的水平。

有專家認為,全國3億多未成年人,最薄弱的發展環節之一是健全人格。就是由於我國少年兒童鍛鍊明顯不足,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令人憂慮。調查表明,過去20年,我國少年兒童心理健康水平持續下降,心理和溝通障礙、網癮和自殺問題逐年增多。如果我們的新一代體質虛弱、脾氣古怪、缺乏責任感、不善於合作、攻擊性太強,僅僅是一些成績高分、身心“軟骨”的孩子,這怎能不讓人發愁?

然而我們再來看看權威的研究就知道,體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對建立健全人格有多重要:加利福尼亞州的一項研究表明,學校中有體育課的學生在數學和閲讀考試中比那些沒有體育課的學生成績要好。另有研究人員發現,無論男孩女孩,在計入年齡、性別、家庭收入和自尊心強弱等因素後,心肺功能更強健的孩子都會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美國臨牀心理學家哈希姆認為,這是因為心肺功能強健的孩子能獲得更多氧氣。當心肺以更高的能力工作時,大腦運轉得以處於巔峯狀態。體育的功能不僅是強身健體。在開展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很自然地讓學生懂得尊重和遵守規則,感受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敏鋭的感知能力、全面的觀察能力。

英國著名的伊頓公學有一個宗旨——運動第一,學習第二。因為他們認為,體育的本質是人格的教育。什麼是體育?伊頓公學認為,體育的要素是團隊合作,是頑強拼搏,是忠於職守,是崇尚榮譽,所有這些都是一個人的社會化指標——體育的核心是人格塑造。

確實,體育課中融入意志品質的訓練,培養學生健全的性格。意志品質是未來社會對人才要求的重要心理素質。人不可能任何時候都一帆風順,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困難或挫折,如何去面對和克服這些困難,能否承受挫折,同樣需要頑強的意志品質,體育課是訓練學生意志品質的最佳課堂。

美國對學生的評價指標,引導學生們普遍重視運動,這種理念值得我國借鑑。據瞭解,在美國大學入學實行的多元評價體系中,一名在中學運動隊有優異表現的學生,獲得的評分可能達40分,而一名高考滿分者得到的評分只有25分,可見美國大學對體育的重視程度。美國對學生的評價,注重過程評價、真正的運動能力以及與大學培養目標的結合,所以學生們在中學裏都參加某個運動隊。因此,不少專家都在呼籲要改革國內學生評價體系,才能從根本上改革學校不重視體育的現狀。

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這樣讚美體育運動:“你塑造的人體是變得高尚還是卑鄙,要看它是被可恥的慾望引向墮落,還是由健康的力量悉心培育。”——體育的魅力應該讓孩子更多地領略,讓孩子從小養成終生受益的運動習慣。這些,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教育的使命。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為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