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什麼東西都吃怎麼辦

孩子什麼東西都吃怎麼辦

來源:寶貝周    閲讀: 8.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寶寶對於新鮮事物都是充滿好奇的。不過可能他們去探尋的方式有些讓寶爸寶媽擔憂不已。那就是什麼東西都往嘴裏放。那麼這該怎麼辦呢?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什麼東西都吃怎麼辦

給他玩具根本不玩,就是放嘴裏啃,連繪本都是拿來啃;現在會爬了,地上看到什麼都要往嘴裏放,爬哪吃到哪;這是很多父母們的一個困擾,而且常常我們制止,孩子偏要啃,越制止,越要啃,搞得大家都精疲力盡。今天就想和大家聊一下,怎樣可以幫助孩子安全順利度過口腔敏感期。

一份理解

孩子是通過感官來發現和探索這個世界的,年紀小的孩子嘴巴和舌頭是最敏感的,而身體的其他器官還在發育中。我們試想一下,當他無法很好控制自己的頭部肩膀,當他的視力還是模糊的,觸覺還是遲鈍的,那自然,口腔就成了他最重要了解這個世界的途徑。

因此,在看待這個問題上,我們需要有一份理解的心,不要簡單粗暴地去制止。我們要知道,他們那麼鍥而不捨地在啃東西,從某種程度上來説,這是他們旺盛學習熱情的體現。

我們看到的是孩子在吃積木,但對於孩子來説,這是他們用有限的感官在瞭解,這是什麼?它多大?硬的還是軟的?“學習”並不只是認字數數,學齡前孩子最重要的學習就是認識自己、認識周圍環境、認識世界。

基於理解的基礎上,我們接下來就要分兩步走。

過了一歲後,孩子的自主意識就在慢慢萌芽,這時的他們一直在尋找“權利”和“掌控感”,最明顯的一個表現就是,你不讓,我偏要!這一點對於口腔敏感期的孩子來説更是如此,越説不許吃,越要吃,結果就變成了“人盯人”戰術。

而這個階段的孩子,又有個顯著特點,就是喜歡得到關注,於是“人盯人”對他們來説就是一種關注,又進一步強化了孩子什麼都放嘴裏吃,來持續獲得關注。

因此,分兩步走的第一步,就是既然知道“制止”是徒勞,不妨提前做個把控,選擇高品質的玩具、繪本。雖然它們不是咬膠,但至少我們可以安心,即使啃了也沒多大問題。這樣,我們就不會無時無刻對着孩子説,“不要吃,不許吃”。

當我們給予了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間和權利後,孩子也就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戰我們。再配合第二步,孩子慢慢自己就會淡化什麼都放嘴裏吃的行為了。

全面發展,增強探索本領

“因為嘴巴最敏感,所以我就用嘴巴探索”,那要打破這個循環,我們就需要有意識地全面開發孩子的其他感官,也就是視覺、聽覺和觸覺。

視覺的開發,最基礎的就是大家重視的追視。我們可以拿一些玩具,特別是稍微有一些聲響的玩具,在孩子的眼睛前慢慢地移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盯着這些玩具進行追視,這對於小月齡孩子來説是很不錯的鍛鍊方法。

觸覺的開發,就是和大家強調過很多次的精細運動發展。我們可以多提供一些不同材質的玩具,讓孩子有機會去觸摸抓握,刺激手掌末梢神經。手越來越靈活,孩子就會意識到,不僅僅可以用嘴巴探索世界,手也是好幫手,而且更加方便。

聽覺的開發,就是訓練耳朵的靈敏度。從出生開始,就要有意識地多跟孩子説話,多和孩子一起互動唱童謠,這樣的“磨耳朵”不僅僅是為了語言啟蒙,也是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還有一個接收外界信息的渠道,“耳朵這個小幫手我也可以用起來”。

當孩子的視覺、聽覺、觸覺全部提高後,他就會發現,“哇,原來我有那麼多本領,我不用完全依靠嘴巴來探索世界了!”到了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孩子的口腔探索期正在慢慢地度過。

透過現象看本質

今天分享這“一份理解,兩個方法”,其實可以適用於任何育兒問題。

孩子出現問題時,不要急於下結論,就是孩子調皮了,熊了,搗蛋了。試着從孩子的角度來看看這個問題,轉變視角很難,“因為大人總是覺得自己是對的”。而換位思考能力就像肌肉一樣需要不斷鍛鍊,能夠學會理解孩子的父母,接下來也就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解決孩子問題時,首先要避免和孩子之間的“權力之爭”,不要企圖簡單粗暴地,利用父母的權威去制止孩子的行為。試過的都知道這沒用,即使短期有效之後還會反彈。這一點每個父母都被打擊過,但還是有很多父母前赴後繼去嘗試。相反,給予一些替代方案,創造一個“雙贏”而不是“雙輸”的解決方案。

然後,反思一下導致孩子這個問題的背後是不是孩子某些能力的缺失。大部分的“問題孩子”其實都是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大部分的“熊孩子”只是不懂得正確的方式怎麼做,而這恰恰就是我們父母的職責所在。

所謂“教孩子”,並不是“我説的,你就要照做”,而是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侷限性,給予孩子工具和策略去發展能力,並且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慢慢理解,自己和這個社會的界限在哪裏。